以一位民間人士的角度,看到這本書時,第一個想法是:「這應該是本政策宣揚的書吧?」但仔細閱讀後,憑藉過去在科技媒體與產業研究所累積的經驗,再加上近年地緣政治議題的發酵,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書中陳述科技政策的形成,我認為,對大眾來說,反而可能是更加重要的事。
你我都知道,晶片法案、貿易戰、地緣政治,甚至是近期最新的川普2.0,這些詞彙的背後,其概念大抵上都不脫「政策制訂」的邏輯,在政策制訂的過程中,要考量相當多元且不同面向的因素,也不是寥寥數人就能一槌定音。
這本書中,訪談了多位過去的幕僚,除了新國科會外,也涵蓋業界及學界等等不同領域的重要人士,他們勇於任事,也願意為台灣未來的十年甚至是二十年的發展,打下十分厚實的基礎。
若以舊有的思維亦或是旁觀者的角度來看,政府單位似乎充斥著「官僚」習氣,不了解的人,就會認為:政府效率過慢、沒有做事、背後可能也會有不少利益結構的問題需要考慮,這些現象或許存在,但如何因應,又是另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
然而,用更深層與客觀的視角觀之,政府本來就是要兼顧不同面向的利害關係人,涵蓋台灣的人民、產業發展,以及各國之間的角力運作,每一個決策的成型,都牽動著台灣科技產業在全球地緣政治競局下,能否取得關鍵地位與話語權。我們都知道,張忠謀先生創辦了台積電,但如何能讓台積電得以存續,成為現今的護國神山,若沒有歷年政府政策上的支持,我們恐怕也難以見證這個世代的輝煌,台積電儼然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代名詞之一,更重要的是,它在過去八年國際經歷地緣政治及疫情衝擊時開花結果,成為台灣科技發展重要的里程碑。
當然,從過去的國科會到科技部,再到新國科會的誕生,過去八年因應國際情勢的變動與更迭,做出了不少調整,以現今觀之,兼顧了所有科技產業的面向,並且積極地配合國內法規制定,也與國際市場同步與接軌,需要積極的橫向的溝通協調,在這本書中,時時可見這樣的狀況在不同的章節中,所以你說,政府沒有效率嗎?我覺得,換個角度來看,光是跨部會協調,就是一個十分傷神的工作,每個政策所牽動的工作劃分,都需要集思廣義,更需要偕同合作,台灣能走到這一步,實屬不易。
回到標題所提,台灣身處全球地緣政治的第一線,期許你我都是看懂門道的局內人,不論是產業也好,政策也罷,很多視角的通盤了解,是件不容易的事,政策制訂的背後,我相信也有不少辛酸甘苦,而現今網路社群的討論,多以表面的事實進行批判,我不認為這是健康的現象。如果你也同意,政治與我們息息相關,我們該想的是,要如何多了解政策制訂的背後,多方利害關係人的利弊取捨,這樣的動態過程,更是需要我們去細細了解的地方。而這本書,恰巧扮演了一個敲門磚,可以一窺政府八年來在科技政策的決策樣貌,不管你認不認同他們的成績,至少,提供了更深層的思考取徑。
期許你我,都能從前臺走到後臺,當一個能看懂門道的局內人。
本文由IC之音 姚姚TECH666 節目主持人 姚嘉洋撰寫,他曾先後任職科技產業記者與產業分析師等工作,針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洞察累積了相當厚實的能量與基礎。
(國科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