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入冬,不論是走入山林感受季節的更迭,或規劃賞楓、泡湯,亦或是到溫暖的南台灣避寒,一定要安排喜愛的旅宿,緩解身心疲憊。綠色旅行正夯,旨在遊程中以環境友善的方式,減少對環境的負荷。順應全球永續趨勢,環境部推動減塑政策,2025年元旦起,旅宿業者將不得提供一次用旅宿用品。
旅宿改大包裝沐浴品
旅客自備個人用品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旅宿業者自明年起,不得在客房內陳列備品,並限制使用十項常見且大量使用的旅宿用品,透過「四小瓶以大代小、六小品自備環保」的方式,達到旅宿用品減量目的。業者不得提供容量小於180毫升的洗髮乳、沐浴乳、潤髮乳及乳液,但可以換成大瓶裝、大容量取代小包裝、小瓶裝,減少包材浪費。
另外,屬於個人用品的牙刷、牙膏、梳子、浴帽、刮鬍刀及刮鬍泡,不可放在房間、大廳或櫃檯等營業場所,讓房客自由取用,除了SPA、游泳池等飯店附屬設施,基於衛生考量仍可提供。彭啓明分享,過去到歐洲旅遊或出差,多數飯店早已不提供牙膏、牙刷、拖鞋等拋棄式的物品,台灣已經晚了幾年,但相關產業業者皆表態支持減塑政策。
明年同步推動瓶裝水減量
旅遊也實踐環保
這項公告生效後,一年預計可減少4.6億以上的小瓶裝旅宿用品用量,減少重量約2100公噸,相當於一年可減碳2500公噸,小瓶容器更換為大瓶容器,整體塑膠使用量約減少30%。接軌全球的永續旅遊趨勢,外出旅遊自備盥洗用品並不會占掉太多行李空間,民眾出發旅遊,應先從「打包」開始,一一盤點必備清單,在旅行中響應環保。
除了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及浪費,環境部也推動旅宿業瓶裝水減量,有些業者已經自發性將一次用塑膠瓶裝水改成玻璃瓶裝水,或增設飲水機等措施。房客只要在使用完畢後,玻璃瓶會由廠商回收、沖洗再重新裝填,打造飲用水無塑生態圈。彭啓明說,國內已經有業者開始設置氣泡水機,並在房間提供玻璃瓶裝盛的氣泡水,得到回饋支持。
一次性塑膠備品及瓶裝水的減量並不會影響飯店的服務品質,甚至透過實施ESG和永續發展策略,企業能有效降低經營成本和二氧化碳排放。旅宿業瓶裝水減量,目前是倡導、鼓勵階段,希望旅宿業者可以自發性調整服務模式、逐步轉型。環境部自明年起提供補助,地方型飯店補助由縣市環保局推動,每案補助3萬元;區域型飯店則全面提供玻璃瓶裝水,單一案補助上限500萬元。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旅宿業限塑政策自2025年元旦起,不得提供一次用旅宿用品,另補助措施鼓勵旅館業者減少塑膠瓶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