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 29),將於11月11日到24日,在中亞國家亞塞拜然首都巴庫(Baku)舉辦。2023年在杜拜舉辦的COP 28,吸引了近十萬人參加,相比之下,本屆峰會不論在場地面積、參加人數及攤位上,都不及去年。
但,峰會將討論的主題,可能比去年還重要,主要有幾個重要問題需要解決:氣候融資、新減碳目標及《巴黎協議》第六條下的跨國碳交易機制。
本文茲就四項重要議題,整理如下:
一、1000億美金的氣候「損失與損害基金」(The Loss & Damage Fund)到底應該怎麼籌?
COP29被「世界經濟論壇」笑稱為:「到處找錢的高峰會」(finance COP),主要是富國承諾的千億美元「損失與損害基金」(The Loss & Damage Fund),一直沒有到位。
兩年前,在2022年COP 27的氣候峰會上,經過多方折衝,已開發國家終於同意共同集資1000億美元,成立「損失與損害基金」(The Loss & Damage Fund),提供給受嚴重氣候變遷衝擊的發展中國家,協助這些國家強化調適氣候變遷的能力,(延伸閱讀:COP29倒數》35兆氣候融資目標協議能達成?歐盟期待中國做出貢獻,誰該付費恐成協議最大障礙)
不過在去年COP 28就跳票,各國雖然確實捐了款(地主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億美元、歐盟2.46億美元、德國1億美元、英國6000 萬英鎊、日本1千萬美元,美國只有區區1750 萬美元),但捐款金額遠不及千億美元額度,今年的COP29,千億美金到底應該怎麼來,將成為大會重要焦點。
二、各國新訂的溫室氣體減量自主貢獻 (NDC)額度
2015年訂定的《巴黎協定》,與之前的氣候協定最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每五年,各國必須向《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秘書處,提交修訂後的溫室氣體減量承諾,也就是國家自主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 NDC),
NDC是全球氣候治理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各國間的減碳的權利、義務、對溫室氣體減量應該有的貢獻及碳權碳費的高低,都從這個基礎上衍生出來,舊的減碳目標在2025年2月就到期,在新減碳目標提出之前,今年的COP29是最後一次全球集體協商的機會,相信NDC一定是各國之間的角色重點所在。
你可能也想看:
亞塞拜然未設淨零目標,還增量開採天然氣!挨批「非全球需要的領導力」,憑什麼成為COP29主席國?
COP29》氣候融資目標能達成?誰該付費恐成協議最大障礙,開發中國家也未必會接受貸款
三、跨國碳交易的市場及監管
《巴黎協定》第6條建立了跨國碳交易的基本架構,A國減碳成效,若低於「國家自主貢獻」(NDC),可以將減碳成果,轉讓給B國,也就是「國際可轉讓減緩成果(International Transferable Mitigation Outcome, ITMO)」機制。
6.2條允許A、B兩國自訂雙邊或多邊協定,進行ITMO碳權交易。6.4條則需由聯合國出面,建立全球碳權交易機制及平台,讓各國碳交易更方便,本來聯合國預估,6.4的全球交易平台本來預計在2025年就要上線,但現在連基本共識都沒有,
因此在今年十月,聯合國負責建立全球碳交易架構的Article 6.4 Supervisory Body,特別開了五天的會議,就Paris Agreement Crediting Mechanism達成了基本共識,不論如何,今年的COP 29,將是建立全球碳交易平台的關鍵年,聯合國得要快馬加鞭趕上進度才行。
四、漂綠的防制與監管
隨著永續發展成為商業領域的重要課題,漂綠問題也隨之出現,讓如何防範漂綠成為COP 29的重要話題,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KPMG,還在COP29會場舉辦了漂綠相關論壇:「漂綠:你的綠色主張經得起審查及如何避免洗綠指控?」(Greenwashing: Are Your Green Claims Robust Enough to Withstand Scrutiny and Avoid Greenwashing Accusations?),
不只民間機構漂綠爭議多,連各國提交給聯合國的NDC,也有許多灌水或不確定的資訊,這次的主辦國亞塞拜然,就被西方媒體,如:金融時報,指為漂綠國家之一,特別是亞塞拜然是中亞重要的產油國,主要靠化石燃料致富,不少批評認為其根本就是用氣候峰會進行國家形象的「漂綠」工作。
雖然聯合國的全球氣候治理招致不少菲議,其前進腳步也相當緩慢,但無可諱言,COP29仍是全球治理暖化、永續的最重要場合,《今周刊》將透過現場直擊的方式,讓台灣讀者能拿到第一手的最新全球永續治理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