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旦,台鐵公司正式掛牌營運,要拼轉虧為盈。但「公司化」至今九個多月來,面對資產開發,台鐵真的準備好了嗎?
台鐵今年正式公司化,但累積至8月虧損仍逾70億元。除了近日研擬調漲票價,有望提高合理營收之外,台鐵在全台還擁有241個車站周邊土地,也有機會規劃開發為台鐵帶來獲利。
台鐵企業工會理事長陳世杰指出,過去台鐵為了配合政策,必須採購設施、重置及維修等,累積債務超過千億。若台鐵一開始就是「負債公司」,只會持續拖垮經營、難以真正改革,他表示,因此在談論公司化的過程中,工會一直以來的立場,就是要求政府解決債務問題。
而近年歷經普悠瑪、太魯閣兩次重大事故,陳世杰說,這除了加速台鐵公司化的進度,勞資也達成共識,近1700億元的短期債務,確定由鐵道局償債基金承接,讓債務歸零,「且最重要的是,要把所有的土地資產留給台鐵公司。」
陳世杰強調,台鐵屬於傳統軌道,不像高鐵主要靠票箱收入維持營運。從營收來看,高鐵有97%是來自票箱收入,附屬事業僅佔3%。相較之下,在台鐵營收裡,票箱僅佔75%,其餘25%則為資產開發、附業等。
讓台鐵自主掌握土地,未來就能配合附業開發帶來營收,「當資產、附業收入增加,才有辦法讓台鐵永續經營下去。」他認為,台鐵在資產、附業的開發收入,目標應要提升至40%左右,再配合票價合理調整等措施,有望真正讓台鐵轉虧為盈。
台鐵思維仍僵化 工會批:根本沒轉型成「公司」
就盼望台鐵公司穩健成長,在資產開發計畫上,工會也主動出擊、在董事會提案討論。但歷經幾次會議後,台鐵企業工會台中分會理事長童世哲觀察,台鐵公司掛牌九個多月了、卻未真正脫胎換骨。
「台鐵還是用公家單位的思維在做事,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你叫我弄什麼、我才弄給你看⋯根本沒有轉換成一個『公司』來治理。」他直言,目前台鐵在經營思維上仍畫地自限,或者缺乏靈活彈性。「大家都同意要有營收、要賺錢,但在資產開發上,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公共利益在裡面。」
例如在七堵站,勞、資雙方都曾提出車站周邊的開發計畫。不過台鐵勞工董事、台鐵企業工會研究組長林佑哲指出,公司版本是要直接興建商業大樓,蓋得幾乎都是商場空間,這讓他不解,七堵站平時人煙稀少,「都還沒有『養人潮』,要怎麼談商機?」
林佑哲表示,像工會版本的開發計畫,就設有商場、社會住宅、員工宿舍、物流中心等,目的就是要先創造「人會聚集的居住地」,經過五年、十年逐漸活絡,再全面開發商業計畫,才比較務實。尤其融入社宅,其實可以配合國家的居住政策,也更能讓民眾支持台鐵的開發計畫。
按車站等級活化土地 留住人潮、助青年返鄉
實際上,台鐵應從車站級別,對應到相符的資產開發規劃。
林佑哲分析,像是台北、台中、高雄屬於人潮密集的「特等站」,或者像是桃園、台南「一等站」,台鐵可以直接做高比例的商辦開發,如百貨商場、停車場、辦公空間、甚至醫療機構等。
至於像是人潮較少的「二等站」如汐止、田中,及「三等站」像內壢、新豐等,林佑哲強調,「不論是居住在這裡,或從這裡通勤,一定要先把人聚集起來。」在開發規劃上,除了部分作為商場空間,更應廣泛納入青年住宅、社會住宅、台鐵員工宿舍,甚至是青創基地,這也有助於青年回流。
整體來看,台鐵還沒有整體的資產規劃策略,林佑哲說,「台鐵現在已經是公司了,就必須好好運用這些政府留給你的資產,」他指出,台鐵可以坐吃山空、但也能藉此茁壯,「台鐵勢必得思考怎麼永續經營、贏得社會支持,否則只會又迎來下一次沉痛的改革。」
延伸閱讀:「起薪沒4萬,水電工還比較高」台鐵人被迫「穿平底鞋踩泥」趕工搶通淹沒鐵軌:票價29年不漲改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