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標案「具高度戰略意義」
「初期建置成本就要砸五.五億元,超過去年營收的兩倍!」華城電能董事長許逸晟接受《今周刊》專訪時指出,因公司調研發現,充電需求最高的區域便是雙北,這兩項標案具高度戰略意義,他在標案出來當下,就下達不惜成本也要得標的軍令狀。
為成功拿下標案,許逸晟要求公司全員投入,並親自緊盯每一項計畫進度。包括前期由工程人員到每個站點場勘繪圖;研發團隊檢視最新系統能否串接、調查車主使用習慣;財務部門也事先評估取得營運權後,何時可實現獲利。
一位熟悉標案評選過程的專家分析,華城電能脫穎而出的關鍵,在於憑母公司華城電機支援,可一條龍整合工程、系統與營運。身為營運商,華城電能與包括BMW、奧迪、賓士、納智捷、MG在內的絕大多數電動車廠都有合作經驗,且曾下載該公司應用程式的會員高達七萬人;最關鍵的,則是華城電能單槍最高輸出功率可達四八○kW(瓩),充電速度高出競爭對手一倍。
充電樁營運商的收入,是車主支付的充電費用,扣除依合約上繳給政府的一定比率權利金。
投標前,華城電能曾評估,雙北公有停車場設置的每座充電樁,每天只要使用八小時,公司就能獲利。而許逸晟盤算,如西門洛陽、信義世貿、板橋車站等停車場,都是全日人潮眾多的黃金地帶,使用率達到獲利門檻並非難事,因此決定砸下重金,搶先於同業插旗。
然而,許逸晟腦中勾勒的美好獲利願景,至今仍未化為現實。
攤開財報,華城電能去年營收二.一億元,但淨虧損四三二二萬元,每股稅後純益(EPS)負一.五三元;今年上半年虧損二四一三萬元,預計全年營收將再創新高,但也只能縮小虧損幅度,內部預估二○二八年才會正式轉虧為盈。
華城電能內部人士坦言,公司目前九成營收都來自興建設備與工程挹注,近兩、三年內也還無法靠車主付費充電賺錢,搶下雙北標案,看的是長遠布局。
許逸晟解釋,隨著電動車日漸普及,新的充電樁業者也將如雨後春筍般成長,但可替代性高的營運商,不能只做會賣貨的柑仔店,要到像連鎖便利商店上萬家的規模,才能攤提掉成本。
因此,華城電能預計二六年底,將在全台設置三七○○座充電樁,以內部預估,屆時全台充電樁達一.二萬座,市占率有望攻上三成,相較於目前逾六○○座充電樁,屆時充電營收將大幅成長,雙北標案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拼圖。
有雙北當籌碼,華城電能也愈賭愈大,今年開始,全台至少一半的縣市政府開出充電樁建置標案,許逸晟透露,已囊括其中近五成。除了近日取得桃園部分公有停車場以外,中部、東部也有斬獲;同時將進軍高鐵站。
「燒這麼多錢很值得!」一名負責車廠電動車業務的主管分析,取得雙北標案有利擴展市場知名度,在後續爭取標案上更有利基;目前國內電動車營運商超過三十家,百家爭鳴,誰先具備最廣的覆蓋率,誰就會稱王。
另名熟知雙北標案人士也說,投標就像打通關,尤其台北電動車數量占全台三分之一,拿著這個招牌,之後要做其他縣市很容易。
其實,當初華城電能的成立,本身就是一場賭注。
曾經 拿到五千元訂單就慶祝
回到一一年,母公司、重電大廠華城電機看好綠能布局,因而成立電動車研究小組,並在一三年推出第一代充電樁,可惜有行無市,還被同行看笑話。許逸晟回憶,只要拿到五千元的訂單就會大肆吃雞排慶祝,且當時僅能做電動堆高機的生意。
直到一九年,特斯拉進入台灣市場,華城電機取得特斯拉充電站工程,後來又靠接單台灣賓士電動車打開知名度;二○年時以自有品牌EVALUE投入電動車充電營運,並在隔年正式成立華城電能公司。
「好險最後證明我們賭對了!」同時身兼華城電機執行長的許逸晟說,因為起跑得早,華城電能的設備更成熟,系統開發已經進入第五代。
除了母公司華城電機持股六四%以外,華城電能也找來中租控股與宏碁投資,兩家公司各持股約一○%。
中租控股策略長廖英智表示,中租想在未來發展充電樁事業,礙於離目標還有段距離,有意藉投資華城電能,作為跨入電動車市場的敲門磚。他也坦言,當初投資並不是看短期經營績效,而是認為憑藉華城電能母公司超過五十年的電力發展背景,相信十年後在市場會有相當地位。
「充電應該跟生活結合,只要車主會去的地方,我們都想要建充電樁。」許逸晟的野心,不只在公有停車場,也積極尋找通路合作商機,藉由多角化經營,把餅做大。
目前,華城電能已經與統一超商、燦坤、星巴克、特力屋、高雄漢神百貨、台中SKM Park、林口三井等通路百貨合作,約占華城現有充電樁的二三%,已是最大宗。統一超商共有十二個門市具備充電服務,其中八個就是與華城電能攜手,首站選在國道三號竹山交流道旁的竹秀門市,未來有望不斷擴展。

客人燦坤等充電 順便買電視
「有一天遇到一個客人說,車子沒電了,剛好看到附近燦坤的停車場有充電樁,等待的時間,就搬了一台電視機回家。」燦坤董事長林技典將與華城電能的合作視為魚幫水水幫魚,當初看好電動車商機,主動找上門合作,目前已有十一家門市配有充電樁,未來目標社區型店面都能設置。
當然,華城電能一路走來,並非總是順風,例如近期在新北精華地段設置充電樁,就遇上申請用電問題,即使已在六個月前向台電送件,台電仍不敢貿然給電;加上部分停車場使用快充,需要超高壓用電,周邊腹地不夠擺放變電箱,也讓配電卡關。
對此許逸晟坦言,供電狀況確實棘手,會持續向台電溝通爭取。
另一個挑戰,則是國內電動車普及率,這與充電樁使用率成絕對正比。惟許逸晟很有信心,到二八年時,台灣電動車數量有望來到四十萬輛,足夠支撐營運。
隨著電動車熱度持續增溫,充電樁產業進入戰國時代。其實,這就像是一場馬拉松,誰能撐到最後,誰就會是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