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英國政壇14年來首度變天!工黨壓倒性勝選 61歲黨魁施凱爾成新首相 惟他不受歡迎程度也有51% 要如何帶英國走出新局?

英國政壇14年來首度變天!工黨壓倒性勝選 61歲黨魁施凱爾成新首相 惟他不受歡迎程度也有51% 要如何帶英國走出新局?

陳永昌

國際總經

shutterstock、施凱爾臉書、英國工黨臉書

2024-07-05 17:00

英國大選結果出爐,工黨如同外界預期贏得壓倒性勝利,拿下至少410席。

工黨黨魁施凱爾(Keir Starmer),也成為倫敦唐寧街10號的新主人。

 

時間往回推到今年5月22日,保守黨黨魁、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在官邸前宣布提前舉行國會大選,當時正下著滂沱大雨,他全身濕答答模樣狼狽,猶如預告這場政治豪賭的最終結局。

 

蘇納克最後雖保住自己岌岌可危的議員席位,倖免淪為第一位輸掉自己選區的英國首相,但包括保守黨黨鞭、財政大臣、司法大臣與國防大臣等多位重要閣員皆落選,保守黨執政14年後以慘敗落幕。

 

 

內政千瘡百孔 保守黨輸到脫褲

 

在保守黨長期執政後民眾渴望改變,通膨帶來生活痛苦指數大增,NHS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崩壞,外來移民人數又未隨著脫歐而減少,國會改選前的整體大環境對保守黨政府在在不利。

 

英國智庫統計,自從有紀錄1955年以來,調整通膨指數後的英國家庭平均收入,破天荒頭一遭在本屆國會任期後變得更窮。

 

仰賴食物銀行濟貧人數創下歷史新高,光是特魯塞爾信託基金會(Trussell Trust)就發送出300萬份緊急食品援助,其中包括超過30萬名首度使用食物銀行的人。

 

 

醫療量能嚴重不足更成為保守黨政府催命符。新冠肺炎後醫療人力流失嚴重,脫歐則讓問題雪上加霜。

 

根據統計,英國急診室等候時間超過4小時人數,從2012年72.5萬一路暴漲至現在712萬,其中約50萬名病患等待時間長達65週以上。民調機構益普索Ipsos最新調查顯示,52%準備投票給工黨選民表示,就是相信工黨可以在醫療健保上做得更好。

 

各項數據都顯示,英國經濟情況前景黯淡,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統計,儘管英國經濟逐漸成長中,但是成長速度是G7七大工業國集團中最緩慢的, 預測2025年成長率僅有區區1%。

 

對保守黨投下反對票,不代表對工黨贊成票

施凱爾從社會主義者改走中間主義路線

 

即使蘇納克最後打出工黨加稅恐嚇牌,但是保守黨大勢已去,連英國兩大老牌財經媒體《金融時報》與《經濟學人》都出面為工黨背書。

 

觀察家普遍認為,此次大選是對保守黨蘇納克政府投下反對票,而不是對工黨黨魁施凱爾的贊成票。英國線上民調輿觀YouGov調查,高達72%英國選民不喜歡蘇納克,但施凱爾不受歡迎程度也高達51%,新首相不是一位討人喜歡的魅力型領導人。

 

2016年10月蔡英文新政府甫上台,施凱爾以工黨議員身份來台初次訪問,呼籲台灣邁向廢除死刑國家,由當時身兼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召集人的副總統陳建仁接見。

 

2018年10月再度訪台,一樣是找陳建仁討論廢死議題。為了人權議題千里迢迢專程訪台,凸顯施凱爾熱血律師性格。

 

 

就讀牛津大學時,施凱爾曾經是馬克思主義校刊編輯成員,因為擔任英格蘭和威爾斯首席檢察官而步入政壇。2020年從前任強硬左派黨魁手中接管工黨後,施凱爾開始清除黨內激進分子,優先聚焦經濟成長和政府效能等議題,往中間路線靠攏,接受保守黨政府提出的預算削減案,更絕口不提增加新的重大稅收。

 

這幾個星期以來,施凱爾走遍全英各地大打「安定牌」,向選民許下「停止混亂」承諾。

 

電視辯論中,他從右翼角度強力攻擊保守黨政府移民政策,指責蘇納克是英國有史以來在移民問題上最自由的首相,至於工黨自己未來移民政策主張,則是盡可能模糊以對,避免意識形態上鮮明前衛主張而嚇跑選民。

 

工黨執政迎來經濟蜜月期 持續親美遠中路線

 

2016年脫歐公投後,英國經濟一直籠罩在陰影中,工黨大獲全勝後,有助掃除英國政治暨經濟不確定性。

 

有別於歐陸國家極右派勢力高漲,倫敦金融投資圈預期,如同1997年工黨布萊爾首相崛起一般,立場更加溫和並國際化的工黨新政府,有利於吸引外資湧入,英國經濟與金融市場將迎來一段蜜月期。只是施凱爾明顯欠缺布萊爾的領袖魅力或溝通能力,能不能走出「新工黨2.0」自己的路,有待時間考驗。

 

 

對外關係上,施凱爾排除英國重返歐盟關稅領域或人員自由流動的可能性,但將尋求與歐盟重新談判改寫脫歐協議,工黨也承諾繼續奉行一貫親美外交,像是支持烏克蘭與以色列等,視中國為安全風險的遠中立場也不會動搖。

 

除了施凱爾對台灣並不陌生外,英國工黨影子商業與貿易副大臣梁辛尼勛爵(Lord Leong)甫於今年4月率團訪台,由前總統蔡英文親自接見;他生出於馬來西亞、擁有華人血統,去年3月登高一呼成立「工黨台灣之友會」並擔任共同主席,促進工黨同僚對台灣的認識與支持。

 

英國政府去年3月公布《2023年外交國防安全政策綜合檢討報告》,首次提到台灣,強調台海情勢穩定重要性,而工黨向來堅持民主人權價值,在理念相近前提下,工黨新政府與台灣互動關係值得期待。

 

延伸閱讀:
 

英國新任首相施凱爾關注人權和司法改革,曾兩度訪台行程滿滿,竟是個親民工作狂

 

到了現任市長柯文哲任內,洪致文不顧當時台灣興起「白色力量」,毫無避諱地批柯市府的西區門戶計畫是「設計師的浪漫」與「偽文青的想像」,使洪與其他文史團體遭柯文哲戲謔為「文化恐怖份子」。

 

洪致文近年所發動的最強大「恐怖攻擊」,是針對亦敵亦友的台鐵局。他在著作《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中感嘆:「這一役非常辛苦,是鐵道文化資產保存上最艱辛的一次。」他口中的戰役,就是他爭取後留下的這片土地:「台北機廠(北廠)」。

 

爭取台北機廠「存活」  炮轟政府「賣祖產補虧損」

 

一九三五年啟用、占地近十七公頃的台北機廠,位於松山文創園區與京華城之間的精華地段,是台灣規模最完整的鐵路車輛修理工廠,見證台灣鐵道發展史,但台鐵二○一二年將維修廠遷至桃園楊梅富岡基地後,北廠這塊「金雞母」,被台北市政府與台鐵局規畫開發為商辦、住宅。

 

眼看北廠即將被政府「瓜分」,著有逾二十本鐵道研究書籍的洪致文,自然難以接受,靠著長期研究的知識,不斷奔走於文資、都審等會議中;他甚至還曾炮轟,政府賣文化資產補貼台鐵虧損的政策是「賣祖產的不肖子孫行為」,字字句句都毫不留情。洪致文的「恐怖行徑」引起公民團體關注,再加上管碧玲與時任立委的文化部長鄭麗君大力聲援,逼得文化部在一五年三月十五日召開國定古蹟審查,十四名審議委員一致同意,將北廠全區列為國定古蹟保留。

 

一路走來,身處體制外的「師範大學地理系洪教授」一向炮火猛烈,被官方視為頭痛人物。但也因為他長期對文資的堅持與執著,一七年文化部進駐台北機廠時,立刻找上洪致文討論,如何運用這項文化資產,並達成設立鐵道博物館的共識;今年八月十三日,行政院核定設立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時,洪致文理所當然成為鄭麗君第一個想到的主任人選。

 

接獲徵詢當下,洪致文不禁自問:「我向來在民間發聲,進入籌備處得管理這麼大的計畫,做得來嗎?」但這個問題沒有困擾他太久,他認為,自己長期參與北廠保存、研究,了解博物館未來發展方向,應不會慌了手腳,因此九月十七日在臉書上宣布,他將「承擔這個許許多多人曾經努力與倡議數十年,建構台灣鐵道博物館的重任。」

 

雖然洪致文接掌的是數十年來全心投入的領域,但從體制外的「恐怖份子」轉進體制內,甚至還得和自己過去撰文痛批的政府官員攜手合作,執行保存車輛、規畫鐵道展覽等業務,角色如何轉換調適,成了他不得不面對的課題。與洪致文「交手」超過二十載的台鐵機務處處長宋鴻康就認為,洪致文忽然從「在野黨」變成「執政黨」,未來勢必會比較辛苦。

 

「我好像不是體制內,也非體制外的人,我現在進行的任務,就是這幾十年來做的事啊!」布達儀式隔日,洪致文在同一地點接受《今周刊》專訪,脫掉西裝、身著工作服的他,完全擺脫了前一天的緊張尷尬,對於身分轉換,顯得老神在在。

 

但笑望碩大廠區的洪致文,回憶過去幾年的衝撞,從起初不知能否救回這座古蹟,到能在二○二六年將北廠轉型成為國家鐵道博物館,仍覺得一切有些不真實:「我從沒想過有這天,我們以為有個地方擺放火車一、二十年就不錯了,怎麼敢想到有機會成立鐵道博物館。」

 

但回到現實,洪致文聊起如何打造他理想中的「活的博物館」時,幾乎不需要草稿,畢竟這些想法,早已深深埋藏在他腦海中數十年。

 

記者安排他在組立工廠拍照時,日本的臥鋪列車車廂、被稱為「藍寶寶」的柴油客車,靜靜地坐落於廠中,廠內的油漬、器具依舊,彷彿時空凍結,不少人希望就此保留原貌,他搖搖頭地說:「這不是我想要的氛圍,我希望它們不是標本。」

 

打造「活的博物館」  「被觀看者」也是「目視者」

 

洪致文環視廠房解釋,火車不僅是「被觀看者」,也是連結線型空間的「目視者」,既是活歷史,就需動態展示、會說故事。「你看這幾台藍寶寶,流線型外觀可展現三○年代的設計思潮,二戰後又被配合克難運動變成『克難號』;一九五六年後又轉型為『飛快車』,車上的『飛快車小姐』成為女性在鐵道職場的代表。」

 

  • 克難運動:1950年,台灣面臨風雨飄搖,政府發起「克難運動」,讓社會充滿克難、簡樸風氣,一切從簡、度過難關。

 

洪致文比手畫腳,強調一輛車可講設計、歷史、女性勞動史,展區只需每幾個月更換主題,就可說不同的故事、吸引民眾、穩定收入。「這是台北機廠誘人之處,不像國外只是擺一堆火車的常設展,不是『木乃伊火車』。」他閃爍著期待的眼神,此刻的他不是「籌備處主任」,反像是純粹熱愛鐵道、到處追火車的男孩。

 

儘管擁有豐富的鐵道知識與滿腔理想,但一起推動鐵道古蹟保存的文化部主任祕書陳登欽,談到「執著」的洪致文,嚴肅地說,洪致文如何在博物館內把歷史講得有趣,讓一般民眾接受是項大挑戰,「他需把高度知識落到凡間。」

 

但○二年就認識洪致文、現為《鐵道情報》總編輯的打狗鐵道故事館館長古庭維認為,洪致文了解全台的文化資產,也長期與台鐵合作,即使籌設博物館得和各方人士打交道,還需緊盯計畫進度,「但他長期嚴謹考據鐵道文史,加上抗壓性高,即使挑戰很大,也能沉穩面對。」

 

就像他在布達儀式宣示:「我相信,只要我們走在正確的軌道上,國家鐵道博物館這班列車的汽笛,一定很快會響起。」早在這條路線上從未離開的洪致文,才正帶領籌備處「空窿、空窿」地駛進名為「國家鐵道博物館」的那一站。

 

鐵道文化籌備局

▲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洪致文(中)做出鐵道人員「指差確認」手勢,宣告籌備處正式啟動。

延伸閱讀
英國新任首相施凱爾關注人權和司法改革,曾兩度訪台行程滿滿,竟是個親民工作狂
英國新任首相施凱爾關注人權和司法改革,曾兩度訪台行程滿滿,竟是個親民工作狂

2024-07-05

英國大選解析》保守黨恐慘敗,為何14年執政分數不及格?從收入、就業、住房、醫療看「四大皆空」
英國大選解析》保守黨恐慘敗,為何14年執政分數不及格?從收入、就業、住房、醫療看「四大皆空」

2024-07-04

英國企業怎麼看台灣?有半數正向看待經濟前景 優於2022年調查 但最關心能源穩定、兩岸關係及人才培育
英國企業怎麼看台灣?有半數正向看待經濟前景 優於2022年調查 但最關心能源穩定、兩岸關係及人才培育

2024-02-01

原來台灣真的不孤單!為何英美幫忙我國造潛艦 英國對台潛艦技術出口 更飆67億元新高?
原來台灣真的不孤單!為何英美幫忙我國造潛艦 英國對台潛艦技術出口 更飆67億元新高?

2023-10-03

地球首富為何堅持窮養、不讓子女知道「老爸超有錢」:摧毀孩子最快方式就是給錢...洛克菲勒家族富過七代秘密
地球首富為何堅持窮養、不讓子女知道「老爸超有錢」:摧毀孩子最快方式就是給錢...洛克菲勒家族富過七代秘密

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