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新冠燒起來「孕婦插管送ICU」、他全程戴口罩看診也中鏢!單周恐破10萬人次染疫,口罩令要恢復?

新冠燒起來「孕婦插管送ICU」、他全程戴口罩看診也中鏢!單周恐破10萬人次染疫,口罩令要恢復?

翁申霖 整理

政治社會

Shutterstock

2024-06-27 17:13

新冠(COVID-19)疫情再度延燒,再加上流感同時升溫,使得各大醫院及診所的患者明顯增加。據了解,這波疫情令許多人再次染疫,甚至在醫院等看診「全程戴口罩」也仍難逃病毒侵襲。專家預估第6波高峰將落在7月中旬,直到9月之後才可能會緩步下降。

 

「確診潮又開始了嗎?」一名網友在PTT論壇上發文表示,這個月喉嚨頻頻不適,上禮拜去診所看醫生,被診斷是扁桃腺發炎。不過,在等待領藥期間,旁邊的阿姨一直咳嗽,整個過程都有戴著口罩,豈料一回家就渾身疲倦,睡醒起來依然很累,接著便開始流鼻水、鼻塞。

 

原PO指出,當時確診時鼻子腫脹的那種感覺又回來了,快篩後結果兩條線確診,「上次確診是在家沒戴口罩,家人傳染給我的,感覺這次的傳染力很強欸,確診潮是不是又要開始了?是說口服抗病毒藥物我以為只有老人或有慢性疾病的人才能領,原來BMI超過30也能領,下次一定記得。」

 

文章曝光後引發熱議,不少人直言「一堆人咳嗽都不遮」、「天氣熱一堆人不戴口罩,加上最近遇到很多咳嗽的人,轉頭一看發現都沒在遮」、「一堆醫生都在說高峰快來了,只是沒人理他們」。

 

除了該名網友,台大婦產科名醫施景中也發文指出,一名孕婦不慎染疫,入院後病情急遽惡化,插管送加護病房治療。他說明,自己26日下午去查房時,聽見病房的護理師提及,上周有一位孕婦懷孕到中期,因感染COVID-19 ,入院之後病情急遽惡化,最終插管送加護病房治療。

 

施景中提醒,雖說新冠病毒有弱化的態勢,但是傳染力仍高,對於特定族群仍然可能產生重症,建議高風險族群還是要趕快去打疫苗。

 

上一周暴增817例本土個案

 

新冠疫情再度捲土重來,疾管署25日公布上周(6/18至6/24)新增817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與上上週相比上升30%。

 

疾管署預估,這波疫情將在8、9月到高峰,9月以後才會下降。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研判目前上升趨勢應該會有趨緩或持平,預估在7月中左右可能會進入高原期,然後上下震盪,緩步下降。」

 

高峰期單周感染恐破10萬

 

隨著疫情進入第6波,疾管署長莊人祥表示,新冠肺炎住院病例上周達到800餘人,盼在7月中旬之前達到高峰,單周住院人數可能落在1000餘人左右,而一波疫情通常會持續2個月左右,達到高峰後個案數可能迅速減少或維持在高原期,但可預期還要再持續一段時間,發展走向都還要再觀察。

 

莊人祥提及,這波疫情的感染者會以輕症為主,預估感染者可能超過9萬,並不排除突破10萬人次,而先前冬天的疫情也沒有採取特別的管制措施,與現在的差異只有進入醫療院所強制配戴口罩,呼籲民眾出入人潮密集處,還是可以配戴口罩。

 

先前已解除醫院強制配戴口罩規定,就中央規範方面,目前新冠肺炎已經不是第五類法定傳染病,若要強制民眾配戴口罩否則開罰,並無法源依據,因此在口罩配戴措施方面,仍會採取建議作法。

 

誰能使用抗病毒藥「莫納皮拉韋」?

 

疾管署指出,自國內爆發疫情以來,均有持續積極採購儲備抗病毒藥物,同時密切關注國際間抗病毒藥物研發情況,以及參依疾病流行趨勢、藥物最新臨床實證、公共衛生及社會成本效益、專家建議及國際作法等,修訂診治指引用藥建議。

 

依目前藥物療效的相關研究顯示,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之效果有限,且其藥物作用機轉可能引發安全性疑慮;基於藥物療效的科學實證,世界衛生組織(WHO)及我國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指引,均建議COVID-19感染個案,優先使用倍拉維(Paxlovid)和瑞德西韋(Remdesivir)等藥物;而莫納皮拉韋則列為「有條件下使用」之藥物,於無法使用倍拉維、瑞德西韋及其他建議藥物時,才考慮使用。

 

疾管署說明,開立瑞德西韋需住院注射治療,倍拉維雖為口服則需小心跟其他藥物間的交互作用,莫納皮拉維雖為有條件下使用的藥物,惟醫師在臨床裁量上,除原使用條件外,針對多重慢性病的病人,可能傾向開立較多的莫納皮拉維,因此使用量在今(2024)年以來較以往增加許多。

 

為因應莫納皮拉韋的使用需求及近期COVID-19疫情上升,疾管署已完成2萬人份莫納皮拉韋採購作業,將於近期到貨,同時持續監測各項藥物使用情形,每日盤點庫存並主動協助跨縣市/區域之調撥。

 

疾管署強調,莫納皮拉韋為有條件使用之藥物,其合理使用條件包括重度腎功能不全及血液透析者、重度肝功能不全或既有疾病之治療藥物與倍拉維具嚴重交互作用,停藥或換藥具有造成疾病惡化風險者等。正確適切用藥才能發揮藥物最大效益,同時保障民眾健康安全。

 

 

 

延伸閱讀

0050、00881、00935...科技&市值型ETF績效Top10!它不含飆股鴻海,竟能漲3成「達人看好明年股價3字頭」

2024-06-19

高股息比較香?他砸6千萬買ETF,大賺近2千萬出場:高通膨時代投資3心法「一定要買0050」

2024-06-26

台積電(2330)股價挑戰920元,為何寧買0050?金融老手點出「5關鍵」:想把房車換跑車,你的裝備足夠嗎?

2024-06-13

00946、006208、0050…台股都快22000點,什麼ETF還能買?存股達人點名這2檔:跟著大盤飛高高

2024-06-09

00923、006203、006208…市值型ETF報酬率逾10%,0050新高176元下來再買?施昇輝曝進場紀律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