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去年突襲以色列南部後,以色列至今仍持續轟炸加薩走廊。關切加薩人道危機持續惡化,有民間團體6月23日於自由廣場發起「台灣聲援巴勒斯坦大遊行」,呼籲外交部停止援助以色列。現場除了台灣各個社運團體參與聲援,隊伍中也有不少中東裔人士的面孔。這些戴頭巾、身穿長袍的穆斯林們,在濕熱的台北街頭顯得格外醒目。
對許多台灣民眾來說,中東世界是遙遠的異域,對以巴衝突的認識也隔了一層螢幕。但其實,中東世界距離台灣沒有想像中遙遠。根據移民署統計,約有1000多名中東裔人士因工作、求學定居台灣。也有台灣人受中東及伊斯蘭文化吸引,歸信成為穆斯林,或和中東裔的配偶在台灣生活。
現年三十出頭的Lulu就是其中之一。她最初是為了練習英文,透過語言交換App和一位約旦人相識相戀,去年結為連理。在結婚前,Lulu通過了清真寺的入教認證,在清真寺完成結婚儀式,現在也配合伊斯蘭教的規範戴頭巾。
延伸閱讀:穆斯林都是恐怖份子?還可以娶四妻、打老婆?這四位「台灣女穆斯林」破解伊斯蘭刻板印象
上網Google什麼是穆斯林 竟充斥負面描述
回想起這段歷程,Lulu坦率地分享,她從小跟著家裡拿香拜拜,一開始也不知道伊斯蘭是什麼,是交了這位約旦男友後,才開始認識阿拉伯世界,也花了很多時間去了解穆斯林的生活方式。一開始上網查,Google搜尋出現的內容讓她嚇一跳。
「那時候(2016年)搜出來的都是中國的論壇,就會說女人在這個宗教裡面地位低下,老公可以打老婆之類的。還有台灣的網站說,伊斯蘭世界很壓抑,男生只要一離開他們國家,就會開始交女朋友,但是絕對不可能帶回家結婚,他終究一定要回去娶他媽媽幫他決定的老婆。」Lulu說,類似這樣的內容網路上一大堆。
但是,Lulu認識的這位約旦人非常友善,因此她決定直接問對方對結婚的想法。多次溝通下來,雙方在相處上找到了平衡。至於網路上對穆斯林的種種負面傳言,並沒有發生在Lulu身上。「我問他結婚後會不准我出去工作嗎?他說不會啊,約旦失業率那麼高,有工作就要偷笑了,哈哈!」
伊斯蘭作為一種生活方式 穆斯林不會把戒律視為負擔
在伊斯蘭教裡,穆斯林每天必須朝麥加方向做五次禮拜,每週五的「主麻日」要去清真寺集體做禮拜,聽教長講道。在飲食上,穆斯林不只是不吃豬肉、不喝酒,還必須選擇有清真認證(Halal)的食品。女性必須戴頭巾、穿長袖或罩袍。在台灣人眼中,這些「規矩」似乎是限制,但歸信多年的C不這麼想,「伊斯蘭對穆斯林來說,它是一種生活方式,我不會把它視為負擔。」
C說,禮拜時間到了,她心裡就會有個掛記,希望找個空檔把禮拜做好。常在市集擺攤賣中東甜點的她,會先用手機查好麥加的方向,時間到了就在攤位放上「禮拜中」的立牌,鋪好拜毯做禮拜。她的客人也很習慣看到她在禮拜,有時老客人還會幫她跟其他新客人說,她在禮拜請稍等。
「當你把禮拜當成生活的一部分,旁邊的人自然而然會接受。」C說。
女性穆斯林戴頭巾挑戰大 常被質疑「不正常」
然而,穆斯林女性要實踐伊斯蘭的生活方式,在台灣常遇到一大阻礙,那就是戴頭巾。周遭的人會說,你為什麼要把自己「包成這樣」?
「我第一次戴頭巾的時候,我媽至少三天不跟我講話。」提起這段回憶,C的語氣還透露著沮喪,「後來我姊姊跟我說,她覺得很丟臉。以前我講這個是會哭出來的。」
同樣歸信多年、嫁做伊朗媳婦的N,也有類似的經驗。儘管戴頭巾十幾年的她,現在已經很習慣周遭人的眼光,但一開始仍是很大的挑戰,除了要過自己心裡的關卡,還得面對家人的反彈。
N說:「我戴頭巾的時候我媽反應很大,她就說,你這樣我都不敢跟你出去,人家會以為我跟外勞在一起。」
連去親戚家裏,N也得面對親戚的質疑。「我舅舅會問我媽,你怎麼讓你女兒變成這樣。他覺得包頭巾是一種...往後退的表現,他就會說,約旦王后頭巾都拿下來了,你還包什麼包?」
從家人對頭巾的反應,N覺得,台灣社會似乎會期待要跟其他人一樣,並把「一樣」視為「正常」。對於戴頭巾,台灣人一方面認為「不正常」,一方面會聯想到東南亞移工,一方面則是覺得落後。
但N認為,她想戴頭巾,是出於自己的信仰自由,想要更接近這個宗教,因此她不認為戴頭巾是落後的。「你戴頭巾還是可以工作,可以念書,還是可以開車,這不影響你學習現代的生活知識,它就是一個服裝,我當然不覺得它是落後的。重點是,不是被壓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