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軍事實力、聯盟承諾和對侵略的堅定立場來實現強大的威懾,對於防止戰爭至關重要,因為這樣可以阻止潛在的侵略者發動侵略。
最近我閱讀了美國軍事歷史學家、古典學學者維克多·戴維斯.漢森(Victor Davis Hanson)所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一次全球衝突是如何戰鬥並獲勝的》(The Second World Wars: How the First Global Conflict Was Fought and Won)。
以下是我閱讀後的看法:漢森博士認為,如果同盟國早期對德國進行適當的威懾,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可以避免的。他指出,1930年代美國、英國、法國和蘇聯缺乏威懾,使德國相信自己在軍事上比實際更強,從而鼓舞他們入侵西歐。
具體而言,漢森說:「在30年代,蘇聯的勾結、美國的冷漠或孤立主義,英國和法國的綏靖政策」讓德國相信他們可以成功入侵,而實際上同盟國擁有更強大的軍事能力。
他舉了英國和法國未能迅速重新武裝以及蘇聯與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等例子,作為削弱威懾和促成德國侵略的因素。
因此,漢森強調威懾在防止戰爭中的重要性,認為如果主要同盟國在1930年代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並適當重新武裝,會對希特勒形成威懾,從而阻止其發動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侵略行動。
我認為如果運用漢森的論點到台灣與中國的情況,台灣應該有以下的作為:
1. 避免任何可能助長中國侵略的綏靖或讓步,因為綏靖只會鼓勵侵略者。
2. 通過重新武裝和軍事準備來加強其軍事威懾能力,以提高中國入侵的成本。
3. 尋求來自美國等盟國的更強支持和保證,以加強對中國的威懾,正如同盟國的團結可以威懾希特勒一樣。
4. 對中國的威脅採取堅定立場,不允許任何弱點的感覺誘惑侵略,正如同盟國缺乏威懾促成了希特勒的侵略。
5. 停止購買如驅逐艦和戰鬥機這類的傳統裝備,這些裝備在中國的攻擊下只能持續一小時。
6. 使台灣成為不可攻破的軍事堡壘(豪豬防禦系統)。這可以通過購買/製造成千上萬的導彈和無人機,佈置地雷和挖掘隧道來實現。
7. 認真對待徵兵和訓練。
8. 發展威懾能力。台灣應該有能力打擊中國沿海的任何地方。如果台北被攻擊,北京也應該被攻擊。
9. 台灣應該能夠通過導彈、地雷或潛艇關閉所有中國的海上貿易。
10. 如果台灣不能立即和認真地致力於這些步驟,就應該開始談判將主權移交給北京。
總之,漢森博士認為,通過軍事實力、聯盟承諾和對侵略的堅定立場來實現強大的威懾,對於防止戰爭至關重要,因為這樣可以阻止潛在的侵略者發動侵略。我深以為台灣可以運用這些經驗法則,以增強對中國可能入侵的威懾。
作者簡介_湯先鈍 Simon H. Tang
Californian State University, Fullerton 與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兼任教授;台灣大學法律系學士,PhD of 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