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20億人口消費力崛起,印度躍iPhone第5大市場;越南6年 人均GDP猛增43%… 直擊〉南向.內需.新藍海 2024年東協台商1000大

20億人口消費力崛起,印度躍iPhone第5大市場;越南6年    人均GDP猛增43%… 直擊〉南向.內需.新藍海 2024年東協台商1000大

2024-06-19 09:06

(今周刊1435)

南向國家是眾人口中的下一個世界工廠,但隨著製造業帶動經濟成長,這個市場正在展現新樣貌,不只是世界工廠,更是下一個內需藍海。

《今周刊》團隊走進印度、越南現場,從熱鬧的消費場景、力拚在地化的台商布局,見證不一樣的新南向。

店面位於商場大樓二樓,原木色調的設計、約達3百坪的寬廣空間,都符合蘋果電腦直營店的基本元素。地點是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時間,是5月某個周三的下午。

 

雖然門市占地不小,但一眼望去,店內仍然略顯擁擠。除了陳列的各種蘋果商品占據了某些空間,在這個尋常上班日午後的此刻,概略算來,竟仍吸引了超過50位消費者同時入店,他們大約分成10組,興致勃勃地,錯落在門市各處。

 

這裡是蘋果在印度設立的第二家直營店,第一家則是位於印度商業重鎮孟買,兩店皆在去年4月開幕,彼此開張的時間相隔不到三天。回頭來看,蘋果在印度加速擴張的時間點掐得巧妙,2023年,iPhone全球總銷量不增反跌,在北美、歐洲、中國、日本等主要市場均呈停滯或衰退,唯有印度逆勢成長38.6%,一躍成為iPhone的第五大市場。

 

東南亞主要國家人均GDP預估

 

東南亞主要國家人均GDP預估

 

印度,是個令人興奮且難以置信的市場!」今年5月,蘋果執行長庫克如此公開力讚。

 

蘋果直營店的熱鬧場景,iPhone手機的漂亮銷售表現,庫克的高調肯定,正對所謂「新南向國家」描繪出一個全新定位。

 

自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印度與東協諸國成為「供應鏈去中國化」的主要受惠者,是製造業者積極進軍、亟欲打造的下一個「世界工廠」;而隨著全球資金、製造業蜂擁搶進,6年後,關於南向國度風風火火的投資機會,也正在譜寫「供應鏈」以外的另一套全新故事。

 

「東協消費力成長性比GDP更高……;內需,已成為刺激經濟成長的支柱之一。」工研院東南亞辦公室主任馬利艷篤定地說。而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則是更細緻地解釋了「新故事」的過程與底蘊:「製造業帶來的成長,會刺激民眾的薪資成長,最終,薪資成長則會回歸到消費市場。」

 

其實,就算只是從人均GDP的角度分析,也能體會中美貿易戰後,南向國家消費力的崛起。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資料,包括印度以及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國,在貿易戰開打前,也就是一三到一八年,人均GDP成長率的均值約為十九%,而在一八到二四年間,這個數字則攀高到二八%,雖然後者多一個年度,但別忘了,在疫情爆發的二○年,除了越南之外,上述國家悉數都是經濟衰退。

 

這些國家中,貿易戰開打後6年,人均GDP成長最快的就是越南,6年猛增43%,其次,則是人均GDP成長38%、被庫克形容「難以置信」的印度。多年來協助台商在南向國家拚搏的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就表示:「印度市場最有爆發力,每年增加2千萬個中產階級……。2027年,這裡會成為全球第三大消費市場!」

 

探究南向國家的「內需」新故事,第一站,我們就從印度這個古老國度開始……。

 

印度中產階級爆發,經營電子支付相關業務的印度台商總會會長何俊炘(左二)觀察, 有能力消費的人愈來愈多。

印度中產階級爆發,經營電子支付相關業務的印度台商總會會長何俊炘(左二)觀察,有能力消費的人愈來愈多。

 

電競筆電銷量很有感

 

中產階級大增  iPhone、電競筆電暢銷

 

根據聯合國數據,去年4月,印度正式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不過,在報稅人數不到總人口五%的這裡,究竟藏著多少「中產階級」,始終是個大哉問。根據「印度消費經濟研究院」去年發布的報告,若把中產階級定義為家庭年收入在六千七百美元到四萬美元之間,印度已有三分之一人口、約4.3億人躋身中產階級。

 

此外,該機構也預估,到了2027年,符合上述定義者占印度總人口的比率還會大舉增至61%;另方面,高盛則推算,同樣在2027年,印度將有1億人的年所得超過1萬美元。

 

雖然缺乏完整精確的中產階級統計,但回到iPhone的銷售狀況看,仍可感受到印度中產階級的含金量。若翻開印度的手機市占排名,iPhone的6.4%市占率還擠不進前五名,有趣的是,若就銷售「額」來看,去年iPhone總銷售金額接近90億美元,在印度卻已超越三星,成為銷售額最高的手機品牌。

 

其實不只是iPhone,其他高價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在印度的銷量也悄悄增加。

 

5月上旬的某個下午,新德里室外氣溫高達攝氏45度,但尼赫魯廣場(Nehru Place)裡的人潮仍是絡繹不絕。這裡是當地有名的消費電子零售重鎮,穿梭其間的人,大多是背著電腦包的男性,場景和印象中台北周末的舊光華商場相去不遠,不同的是,這天只是平常的禮拜一。

 

印度資訊通路龍頭雷廷頓(Redington)集團執行長V S Hariharan指出,「不管是一般消費者或是企業,對電子產品的需求都在快速成長。」他開心分享,自2020年以來,雷廷頓的營收已經增加將近6成,這個印度老牌的電子通路商,近年來彷彿重拾年輕時的成長動力。

 

在《今周刊》與「中華徵信所」合作的「2024東協台商一千大企業調查」中,國內資通訊通路龍頭聯強投資的印度雷廷頓,就高居第13位,對聯強來說,這筆早自2005年就開始的投資,如今正隨著當地消費力崛起而迎來黃金收割期。

 

關於消費力崛起,Hariharan有更深刻的觀察,他表示,隨著可支配所得提高,價格較貴的電競筆電、穿戴式設備等,過去幾年在印度的銷量也逐步增加。對此,近年靠著電競筆電在全球攻城掠地的國內筆電廠微星也很有感,印度微星經理Shivangi表示,「印度消費者對價格的確比較敏感,但是,現在高階筆電的銷售量也愈來愈高了。」

 

除了電子消費品之外,Shiv Nadar University社科院教授Priyanka進一步指出,印度的白色家電消費金額也正快速成長,2023年印度白色家電市場規模為124.4億美元,預計2031年將突破19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5.5%。「如今,消費主義正走向印度的年輕一代。」Priyanka以此注解印度的消費潛力。

 

消費主義普及,也體現在印度人的日常消費行為。一小杯10盧比(約4元新台幣)的印度奶茶(Masala Chai)),是印度民眾生活中最重要的飲料,相較之下,喝咖啡的習慣目前在當地不算特別普及,但如今印度街頭的星巴克還是坐滿了年輕人,在這裡,一杯咖啡的價格超過20杯奶茶。不只是2、3百盧比的飲料,就連在全球有530家酒店的的跨國酒店集團美諾(Minor Hotels),也打算加速開拓印度市場,喊出目標10年內於印度新開50家旅館。

 

「印度急劇增長的國內市場蘊藏著巨大的機會。」美諾集團執行長Dillip Rajakarier表示,2023年旅館會員人數年增21%,消費金額更高,年增46%,也讓他們看見印度市場潛力,首間位在印度的旗艦豪華品牌齋浦爾安納塔拉酒店(Anantara Jaipur Hotel) 將在今年開幕,另外,像是孟買的泰姬瑪哈宮殿酒店、洲際酒店集團旗下六善酒店,每晚房價都逾萬元新台幣。

 

面對這樣的市場,黃志芳首先提醒,印度市場終究有排他性強的特質,對服務業者而言,宛若有道天險,「必須要在當地找到好的合作夥伴,跨過去,就是一片海闊天空。」事實上,台灣輸出能力最強的手搖飲連鎖品牌過去曾在印度慘遭滑鐵盧,但以現況來看,國內仍能在印度屹立的手搖飲品牌,價格不比星巴克便宜,而六角旗下的日出茶太日前也宣布,將再度瞄準印度市場。

 

「這個國家,有能力消費的人已愈來愈多了。」今年4月才剛成立的印度台商總會會長何俊炘表示,自己是從10年前就開始投資印度,「相較當時,這幾年進出印度的飛機幾乎班班客滿,而擠在機場大廳入境或等著出境的人,大部分都是當地人。」

 

台企投資印度概況

 

印度第五大城清奈火車站有12個月台,是南印度最繁忙 的火車站。嶄新的列車,顛覆外界對印度交通混亂破舊 的既有印象。

印度第五大城清奈火車站有12個月台,是南印度最繁忙的火車站。嶄新的列車,顛覆外界對印度交通混亂破舊的既有印象。

 

列車一到站,清奈中央火車站外就湧現人潮,城市充滿 活力。

列車一到站,清奈中央火車站外就湧現人潮,城市充滿活力。

 

印度交通運輸支出概況

 

拚建設 交通預算4年大增150%

 

不只是民間消費,同屬內需經濟重要部分的基礎建設,更是蘊含極大商機。何俊炘觀察,「新德里到處都在大興土木,跟三十多年前的中國很相似。」不只新德里,交通基礎建設更是整個印度發展的重點,由印度財政部每年對交通運輸投資的預算來看,從2020年260億美元增加到今年的653億美元,短短4年就增逾150%。

 

交通建設支出增加,同步增加的,就是汽車銷量。「印度年輕人多,總得要住房、要買車,這對經濟來講是有動力的。」合成橡膠廠台橡執行長蔡偉強觀察,印度合成橡膠產線滿載,卻仍供不應求,主要就是因為印度汽車銷量增加,對車胎的需求大增。

 

6月初,印度總理莫迪成功連任,雖然他所領導的執政黨在大選中僅能用「慘勝」形容,但莫迪的第三任期仍將開展;徐遵慈分析,在莫迪的政策之下,此前高喊的「Make in India」(印度製造)只是第一階段,「接下來,他們就是要『Make for India』(為印度製造),藉此拓展印度內需市場。」

 

清奈台灣商會會長李哲瑜也認為,未來10年內,印度內需將會放量成長,「目前來這裡設廠的製造業,也有一大部分是供應內需,現在卡位其實不算太遲。」以最具指標意義的鴻海來說,公司在製造大城清奈附近的iPhone工廠,其實就有就近供應印度市場的考量,今年以來,就宣布投資印度近60億元。

 

整體來說,雖然印度製造業與內需市場加速起飛,也有不少人認為印度將比照30年前中國的發展路徑,但是何俊炘觀察,印度不是只要經濟發展,「他們對於工廠或產品的許多規定都比中國嚴謹,要做到產品零缺陷、環境零影響(Zero Defect,Zero Effect)。」在此之下,這個國家的經濟成長斜率一定不會是直線上升,但是,「印度要的是永續賺錢,有機會發展更長、更久。」

 

第二現場 越南河內

拿高階iPhone、喝比台灣貴的手搖飲

電子五哥、供應商進駐帶旺消費力

 

印度市場的內需活力,並非南向國家的特殊案例,當我們來到製造業發展更早、市場更加成熟,且人均所得更高的越南,內需經濟的現況與未來想像,更加火熱。

 

去年,越南人口突破一億,是東協人口第三多的國家,平均年齡還不到33歲,4千6百美元的人均GDP,則早已突破一般認為的3千美元中產階級門檻。

 

再一次,我們從最能彰顯高階消費力的iPhone看起。雖然越南目前還沒有蘋果直營店進駐,但是越南最大資通訊集團FPT旗下的F. Studio,則是蘋果認證的指標性經銷商。步入門市,店內裝潢簡潔、商品陳列俐落,色調也以純白為主,在這裡,經過蘋果培訓的當地年輕店員可以用流利英文溝通,整家門市的外觀看來與Apple Store十分相似。

 

與大部分的東協國家相同,越南手機市場過去也是由韓國三星及一眾陸系手機品牌把持,但畢竟人均所得已比印度高出一截,iPhone2023年在越南的手機市占率是15.4%,這個數字,3年前還不及10%。

 

根據調研機構IDC資料,2022年因為疫情在越南大爆發,全年手機銷量下滑15.6%,各大品牌手機衰退,唯有iPhone是當年仍然維持成長的手機品牌。

 

聯強與FPT集團合資的電子通路商Synnex FPT董事長楊勇朝(Duong Dung Trieu,音譯)分析,加上iPhone,越南高階智慧型手機占比約有20%,「主要都是來自近5年的成長。」他提到,越南近年積極布建網路基礎設施,很多公共場所都可以免費使用網路,也打開更多的手機需求。

 

越南河內的電子賣場內,四處可見選購新產品的年輕家庭。

越南河內的電子賣場內,四處可見選購新產品的年輕家庭。

 

越南

 

過去一年上市櫃公司公告南向投資額

 

筆電銷量成長空間大、先買後付成風氣

 

除了智慧型手機之外,筆電也是楊勇朝認為很具有成長潛力的一塊。他指出,在越南,筆電1年只賣出1百萬台,只占越南人口的1%,滲透率相當低。相對人口不到越南四分之一的台灣,去年筆電賣超過150萬台,這也說明,越南在這個市場,確實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不管是手機還是筆電,根據IDC調查報告指出,越南使用分期付款購買手機的趨勢愈來愈普遍,馬利艷對此表示,「東協平均年齡較低,年輕人對於未來樂觀,雖然起薪相對不高,但薪資成長快速,所以也更願意消費。」因此,「Buy now,pay later(先買後付)的風氣也逐漸擴散,更刺激當地的消費風氣。」

 

貿協河內辦事處主任施懿恬也補充,「越南年輕人不只拿iPhone,甚至用到很高階的款式。」她開玩笑說:「手機拿得都比我好。」此外,在越南很受歡迎的手搖飲比台灣更貴,「折合新台幣八、九十元的飲料,可能是他們工作半個早上的薪水,但他們也很甘願花錢享受。」

 

對未來充滿信心與樂觀想像,或許是越南年輕人大舉釋放消費意願的關鍵,而這份信心的來源,無疑的,就與中美貿易戰後全球供應鏈前仆後繼地大舉投資有關。

 

全球供應鏈紛紛將產線搬到越南,不少標準化工業區瞄準商機,成為廠商 大舉投資、蓋廠房前第一個落腳點。圖為BW Industrial海陽廠區。

全球供應鏈紛紛將產線搬到越南,不少標準化工業區瞄準商機,成為廠商大舉投資、蓋廠房前第一個落腳點。圖為BW Industrial海陽廠區。

 

隨著電子組裝大廠遷徙,零組件供應鏈也跟著前進越南。 圖為散熱片廠旭立科技廠長藩金旺。

隨著電子組裝大廠遷徙,零組件供應鏈也跟著前進越南。圖為散熱片廠旭立科技廠長藩金旺。

 

台企投資越南概況

 

外企湧入  廠區不到兩年承租率9成

 

楊勇朝就指出,近年愈來愈多企業進駐或加碼投資越南,「例如三星、英特爾、富士康等,確實帶來很多工作機會,也刺激不少市場需求。」其中,當然也少不了台商角色,除了最具指標性的電子五哥,「還有一大串跟著五哥等一起來越南的供應商,創造就業的能量遠遠超過表面數字。」

 

生產散熱零組件的旭立科技就是其中一家,在客戶的要求下,2023年將產線從中國搬至越南海陽省設廠,就近供應當地需求。廠長藩金旺指出,目前已經進入試產、交樣品的階段,「通過客戶認證之後,就會開始大量生產,往後訂單會增加,所以,也會考慮進一步購買廠房,提高在越南的生產規模。」

 

事實上,這樣的廠商並不少。越南最大工業、物流地產開發商BW Industrial投資長金承運舉例,以旭立所在的海陽省標準化廠區來說,啟用不到兩年,承租率已經高達九成,「不少製造商都會先承租廠房,當作越南製造廠的敲門磚,再評估擴大投資。」金承運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過去幾年奔波於台越之間,但隨著台商對越南土地需求加溫,去年起,他已常駐越南。

 

對台商來說,除了廠房土地,並不是沒有面臨其他挑戰。施懿恬指出,雖然越南人力便宜,「但是小廠要跟大廠競爭,大廠要跟日韓歐美等外資競爭。」台商不見得可以招攬到高CP值的人力;不過,若換個角度思考,這也代表當地民眾的薪資所得與消費力正在持續攀升。

 

曾在台灣工作五年多的阮景科德,就是樂於追求更好生活的一例。他就讀政大經濟系,畢業後也在台灣工作,一年多前,在他將滿30歲時,毅然決定回到故鄉河內,「過去十年都待在台灣,現在,自己在越南的薪資雖然比不上台灣,但是卻過得比在台灣更加寬裕。」

 

他的案例,不只說明了越南年輕世代的消費能力提升,也有著「把海外生活經驗帶回故鄉」所引發的消費升級意願。

 

其實,類似的情況不只發生在越南,「菲律賓有1.2億人,其中有2到3成在國外工作。」深入菲律賓衛浴市場的和成菲律賓董事長邱柏君說道,當地很多建築師都前往中東工作,「前幾年也有很多人去日本,這些菲律賓的海歸派,以他們在國外看到、體驗到的生活水準,帶回他們的國家,會是很不得了的刺激。」

 

回頭再看一次IMF統計與預估數字,自疫情爆發隔年的2021年算至2024年,中國人均GDP成長率僅4.5%,而印度、印尼與越南都在20%以上,菲律賓和馬來西亞也超過15%。印度與東協多國遠勝中國的數字背後,不僅是供應鏈移轉下的經濟消長,也隱喻另一個「世界市場」的加速崛起。「一個國家的成長,最後,就是顯現在人均所得和消費力。」徐遵慈再次強調。

 

東協、中國千大企業營收  此長彼消中

延伸閱讀
東協1000大論壇》美中對峙加劇、東協商機可期...為何謝金河點名越南正在十字路口、走錯恐蹈中國覆轍?
東協1000大論壇》美中對峙加劇、東協商機可期...為何謝金河點名越南正在十字路口、走錯恐蹈中國覆轍?

2024-06-07

東協1000大論壇》「買家出題、業者解題」取代一對一媒合,促進合作…商研院董座:有多個成功案例
東協1000大論壇》「買家出題、業者解題」取代一對一媒合,促進合作…商研院董座:有多個成功案例

2024-06-06

東協1000大論壇》地緣政治催化、新南向政策推動有成!台商投資東協、印度大成長,營收進逼10兆元
東協1000大論壇》地緣政治催化、新南向政策推動有成!台商投資東協、印度大成長,營收進逼10兆元

2024-06-06

東協1000大論壇》新南向成台灣最大海外投資地,出口成長5成… 國貿署副署長:用客製化服務,建立信賴
東協1000大論壇》新南向成台灣最大海外投資地,出口成長5成… 國貿署副署長:用客製化服務,建立信賴

2024-06-06

東協1000大調查》新南向有成,台商在東南亞投資迎來爆發性成長...財政部長莊翠雲:已和8國簽訂租稅協定
東協1000大調查》新南向有成,台商在東南亞投資迎來爆發性成長...財政部長莊翠雲:已和8國簽訂租稅協定

2023-09-05

東協1000大調查》投資東協勢在必行!語言、法規、土地處處有陷阱?台灣金融業者不藏私分享甘苦談
東協1000大調查》投資東協勢在必行!語言、法規、土地處處有陷阱?台灣金融業者不藏私分享甘苦談

202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