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652名僑生獲委員長獎暨僑生獎助學金 徐佳青:歡迎僑生留臺發展

652名僑生獲委員長獎暨僑生獎助學金  徐佳青:歡迎僑生留臺發展

數位內容部

政治社會

僑務委員會提供

2024-05-17 20:52

僑務委員會5月17日舉行傑出應屆畢業僑生委員長獎暨受理捐贈僑生獎助學金頒獎典禮,肯定僑生在臺求學的優秀表現。今年獲獎學生共652名,其中238名僑生出席頒獎典禮,從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及海內外的捐贈人手中接過獎狀,場面溫馨,冀望僑生努力向學,未來成為兼具國際化、認同臺灣的人才。

徐佳青首先恭喜獲得獎學金的優秀僑生,並感謝長期關注教育的海內外善心人士愛心支持,提供僑生獎助學金,讓年輕人帶著希望往前邁進,順利完成學業;另外留臺校友會學長姊們從旁協助,讓僑生異鄉求學之旅有所依靠。此外,她勉勵僑生要飲水思源,未來學有所成、行有餘力之際,用智慧和能力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回饋社會。 


 
徐佳青指出,僑生年輕時遠渡重洋、出國求學,具有獨立生活、克服環境的勇氣、接受挑戰等特質;他們來自不同國度,有著不同文化背景,形塑不同的內涵,深諳多種語言,臺灣企業界認為比起本地生,僑生更有競爭力,近年來越發喜愛聘用僑生。

 

她也捎來好消息,政府歡迎僑生畢業後留臺發展,已經延長覓職期,而永久居留權及評點制取消也在討論中,希望讓僑生有充裕時間發展職涯規劃,有信心留在臺灣。

 

徐佳青與獲獎僑生合影。(照片來源:僑委會提供)

 

另外,徐佳青也期許僑生不用害怕失敗,跌倒了不用急著站起來,可以先看看附近有沒有石頭可以撿,放入口袋,或許那一天派上用場,期許同學將挫折化為未來人生前進的動力。 


 
臺灣大學的印尼僑生彭鈺斯與政治大學的馬來西亞僑生馬梓賢致詞,發表獲得委員長獎的感言。從未學習中文的彭鈺斯在高二假期來臺旅遊時,因臺灣美麗的環境與人們,決定來臺念大學。大學期間為了課業和學習中文奮鬥的過程,收到各方的溫暖,尤其僑委會對僑生的支持,讓她學習路上更加順利。馬梓賢則說,獲獎是對他的肯定,並重新定義「傑出」的意義,它不是成績唯一的標準,更是綜合能力的評量,鞭策自己未來將這份努力貢獻到社會和僑界。 


 
高雄醫學大學的李詩萱來自緬甸清寒家庭,因政變而來到臺灣繼續升學,她感謝捐贈人的信任與愛心,減輕僑生經濟壓力,未來她會努力完成學業,希望自己也能幫助有志向的學子,盡其所能回饋社會。而來自越南的鍾唐福目前就讀龍華科技大學,他感謝僑委會及捐贈人的支持,讓他在學術旅程上更有自信和勇氣,堅定地追逐夢想。 

 

頒獎典禮大合影。(照片來源:僑委會提供)


 
景文科技大學餐飲管理系烘焙組的林芷情,本次雙雙獲得委員長獎及獎助學金,即將畢業的她計畫進修專業技能,專注自我成長,充分應對未來的新工作。臺北科技大學資訊與財金管理系的陳雅縼驚喜自己脫穎而出,獲得委員長獎。這筆獎學金將作為她就讀研究所的基金,畢業後也會留在臺灣工作,積累更多的經驗。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何宏利是印尼華人,他認為在臺灣升學可以鍛鍊自己的中文,而且生活設施方便,人民也十分友善。 


 
本年度共計頒發傑出應屆畢業僑生委員長獎,計有34人;87項受理捐贈僑生獎助學金,計有618位優秀僑生獲獎,核發獎助金額合計新臺幣648萬2400元。 

陽光 海風 小廟

一堂榕樹下的善終課

 

結束了上午的門診,醫師余尚儒與護理師林蘭芳、秘書郭依婷等人來到東河鄉郡界探視95歲的阿添伯。

 

小廟旁的老榕樹,是阿添伯的「日照中心」,他常常在榕樹下一坐就是一整天。護理師林蘭芳一邊熱情地和阿添伯聊天,一邊幫阿添伯量血糖、血壓,確認他的高血壓得到控制,並解決阿添伯抱怨的皮膚癢問題。

 

阿添伯在日據時代當過兵,只站崗個一天,日本就投降了。這個往事也是居家醫療團隊和阿添伯聊天的話題。

 

阿添伯雖然高齡,但記憶力很好、生活還算可以自理。雖然曾經骨折所以行走不便,但有時還能照顧一下榕樹旁的菜園。

 

余尚儒說:「大家的觀念要改。不是那種躺床的才需要居家醫療。」實際上,以預防醫學的角度來看,如果這個人獲得居家醫療介入,能大幅降低潛在的健康風險和醫療成本,他就應該是居家醫療的照顧對象

 

余尚儒以阿添伯的狀況為例,「如果居家醫療沒有介入,結果他的慢性病沒控制好,發生意外的機率就會大增。如果他跌倒骨折了,又要送醫院,一住院說不定又併發肺炎進加護病房...。」而90歲以上老人,住院的平均存活率不到一半。

 

當老人發生併發症,不僅和死神拔河,家屬更是天人交戰。如果醫生沒有事先和家屬達成信任關係,「在危急時刻,醫生若和家屬不認識,根本不敢和家屬建議讓病人自然死,而家屬一定會把他推去裝呼吸器插管,不然會受到鄰居壓力。」家屬痛苦、病人也痛苦,缺乏互信的醫病關係下,善終共識難以成立

 

除了定期訪視檢查、預防併發症,居家醫療團隊另一個重要功能,是預防病患走的痛苦、讓他可以善終。而為了善終這「人生大事」,居家醫療團隊也作足準備。

 

余尚儒說:「善終這件事情,在醫院談、在家裡談、在榕樹下談,感覺完全不一樣。」居家醫療團隊每次出診除了量血糖、血壓、開藥,過程中與病家建立的信賴關係,能夠讓病人在邁向臨終的路上,多一份信賴和安心。

 

余尚儒醫師(圖右)與護理師一起探視榕樹下的阿添伯

 

場景轉到宜蘭三星鄉,89歲的阿妹阿嬤笑瞇瞇地迎接王維昌醫師和居家醫療團隊。她走路微喘、已經開始有心臟衰竭的跡象。

 

王維昌醫師和居家護理師們,與阿妹阿嬤、兩個退休的兒子,以及阿嬤的堂嫂坐在客廳聊天。這個「聊天」,其實就是安寧緩和家庭會議,讓大家瞭解阿妹阿嬤未來如果有急救需求、是否需要急救、以及想要如何邁向臨終。

 

過程中大家和樂融融,沒有悲傷和遺憾,就像一家人討論家族旅遊。

 

王維昌醫師說:「居家醫療要做的,就是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醫療、在地安養。」從預防醫學、建立醫病信賴關係,在地安老善終的理想,自然水到渠成。


 

在家安老善終

社區裡 沒有人是局外人

 

在偏鄉,不可能每個村莊都有醫護人員,但從日本的經驗可以看到,良好的社區互助精神,能讓在地安老事半功倍。

 

余尚儒與居家醫療團隊舉辦「都蘭塾×社區保健室」,邀集社區住民討論,尋找社區老人照護的解決方案,大家七嘴八舌分享對村裡老人家的觀察。參與討論的過程中,居民發現,守護社區的老人不只和醫療專業有關,社區裡的每一個人都可以盡一份心力

 

余尚儒說:「我們先在社區創造議題、創造社區共同參與的氛圍。未來,大家才有可能走到互助的階段。」希望鄰居不讓老人在家善終的悲劇,能夠不再上演。

 

都蘭塾的另一個任務,是培育社區熱心人士成為「保健員」。保健員可能是病患家屬,也有可能是村里長。保健員不涉及醫療行為,光是探望獨居老人、看看他有沒有按時吃藥,就能大大改善老人的病情控制。

 

除了守望相助,保健員還能協助病患有效率地就醫,讓「聰明就醫」不只存在醫院場域中,而是能深入每個人的家,降低醫療資源浪費並減輕家屬的負擔。

 

都蘭診所秘書郭依婷說:「接下來,我們還要舉辦『社區客廳』,舉辦活動,讓獨居老人有機會融入社區。」

 

一行人與村幹事蔡淑芬走進都蘭的巷弄,探望獨居的阿民伯。阿民伯一周去醫院洗腎三次,自從太太癌症往生後就一人獨居,在北部生活的兒女無法常常探望。

 

「歡迎來診所泡茶聊天喔!」聽到都蘭診所的邀約,阿民伯一掃寂寞,開心地笑了。

 

只靠少數醫護、照服人員的熱血是不夠的。守護越來越老的台灣,沒有人是局外人。

 

余尚儒醫師(圖中)、護理師林蘭芳(圖右)探視獨居的阿民伯(圖左)

延伸閱讀
僑委會送你出國去,青年海外搭僑計畫啟動!曼谷、布里斯本、西雅圖…提供定額補助、5地全程接待
僑委會送你出國去,青年海外搭僑計畫啟動!曼谷、布里斯本、西雅圖…提供定額補助、5地全程接待

2024-02-22

最新總統令!僑委會前委員長童振源出任駐新加坡代表…曾派駐泰國熟悉東南亞,本人回應了
最新總統令!僑委會前委員長童振源出任駐新加坡代表…曾派駐泰國熟悉東南亞,本人回應了

2023-03-22

擴大培育及留用僑生人才 僑委會邀國內大學研商聯名獎學金及國際僑校高中聯盟
擴大培育及留用僑生人才 僑委會邀國內大學研商聯名獎學金及國際僑校高中聯盟

2022-12-29

僑委會推「秘密武器」!各國經商環境、技術產學合作項目、僑台商會員名錄在這裡通通能查到
僑委會推「秘密武器」!各國經商環境、技術產學合作項目、僑台商會員名錄在這裡通通能查到

2022-12-28

新科磐石獎得主拜會僑委會  童振源盼匯聚臺商多元力量壯大臺灣
新科磐石獎得主拜會僑委會 童振源盼匯聚臺商多元力量壯大臺灣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