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單親媽每天工作14小時,吃力帶大3子卻被台北房東歧視…育嬰假不夠用、薪水矮一截,當媽容易嗎?

單親媽每天工作14小時,吃力帶大3子卻被台北房東歧視…育嬰假不夠用、薪水矮一截,當媽容易嗎?
新手媽媽米林,曾因為被準公托臨時放鳥,而推遲重返職場計畫。

黃靖文

政治社會

黃靖文攝

2024-05-09 15:00

當母親有多辛苦?人力銀行母親節前夕發布「女性就業壓力調查」,發現台灣職場環境性別意識雖然持續進步過,對於女性的友善程度仍低,尤其對於婚育族群來說,更是阻礙重重。

母親節前夕,1111人力銀行周四(5/9)發布「女性就業壓力調查」,針對已婚女性上班族進行調查,發現台灣職場環境雖然持續進步,不過對於女性的友善程度依舊不及格,對於婚育女性來說更是嚴峻。
 

統計數據顯示,若滿分是10分,平均僅能獲得4.4分,有超過半數女性都給出5分以下的不及格分數。理由包含被暗示生育不利職涯發展、明顯感受不友善對待、臨時請假被為難等。
 

婦女職場環境友善度調查


半數女性曾因懷孕育兒 遭受不公平對待


儘管我國已明訂性別工作平等法,明訂禁止雇主或主管因懷孕給予差別待遇。不過,仍有高達23.9%的懷孕生子的女性上班族,職涯曾因為懷孕生子,明顯感受到不友善對待。另外有29.2%的女性,曾被暗示不利於職涯發展。


而最常發生的懷孕育兒職場歧視,包含臨時請假被為難、擔心生完工作不保、被同事、主管為難,有超過4成女性曾遭遇上述對待。甚至有3成女性因為懷孕生子,而影響工作考績。


已婚婦女遭遇不公平待遇


1111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曾仲葳表示,根據勞動部的統計數字,儘管男性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的件數已經創下新高,平均每4位申請者就有1位是男性,但男女的占比仍然相差懸殊,多數家庭仍然視女性為主要的照顧者。


曾仲葳說明,若女性因嬰幼兒突發狀況需請假,經常因此被主管、同事投以異樣眼光,影響考績,進一步影響兩性薪資差距。根據主計總處調查,2023年兩性薪資差距約14.7%,已在逐步縮小。


生產育兒後,女性重返職場難如登天…


主計總處統計顯示,2023年女性勞參率高峰在25至29歲,達到88.79%。不過隨年齡增長明顯下滑,40歲以後掉到8成、50歲後跌破7成。相較之下,男性在50歲之前,勞參率都維持在9成5左右。


曾仲葳分析,根據國發會調查,女性為了照顧老人、小孩等因素而退出勞動市場的人數高達33萬人,其中有22萬人是為了照顧家中未滿12歲的子女


根據人力銀行調查,女性上班族產後想要重返職場,難度平均為6.4分。有46.9%女性認為「頗為困難」,更有8%女性認為「機會趨近於0」。調查也發現,女性上班族認為回到職場,需要2.8個月的磨合期,來重新適應工作。


準公托難找、單親媽遭房東歧視… 友善環境待改善


新手媽媽米林分享,目前政府留職停薪還提供8成的薪資補貼,讓她產後能夠陪著女兒成長。不過,為了重回職場,光是尋找準公托就花了半年時間,讓她一度推遲重返職場的規劃,所幸任職於相較友善的職場環境,獲主管體諒延長留職停薪時間。


不過,新手媽媽米林表示,由於是雙薪家庭,又沒有長輩幫忙帶,學齡前孩子容易有突發狀況,現在只能請事假,只好犧牲全勤與薪水,她希望能給育兒家庭單日的育嬰假空間。


另一名育有3名子女的黃小姐,40多歲因故與丈夫離異,只能一個人獨自從台東縣移居台北打拚,養育還就讀國中、國小的子女。她說,當時選擇擔任房仲,靠著力拚業績獎金來養活家庭,工作超過14小時,還靠著低收入戶補助與與就學貸款,好不容易才把孩子養大。


黃小姐表示,最有感的是單親媽媽不只職場工作辛苦,還經常被社會投以歧視眼光。譬如就有台北房東,認為單親家庭經濟部穩定,無法按時繳房子而拒絕出租房屋。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

 

 

 

肌力

增肌勇骨動起來!隨著年齡增長,老人家的肌力和關節退化,運動指導員陳舒罄(左1)帶著阿公阿嬤「精準運動,加強訓練他們的二頭肌和核心能力。(攝影/蕭芃凱)

 

創舉》 全台首創銀髮族「精準運動」指導員

 

問她身兼數職,怎麼想到將運動系統化推進C據點內,玩樂中真正強化肌力?

 

魏惠娟說:「推動樂齡學習時,全台跑透透,一七年有一次在宜蘭等車時,突然想到,為什麼不把這樣的理念推到我住的地方?」到了二一年,這個想法水到渠成,全台首批二十三位運動指導員「出爐」,被引薦到嘉義長者最多的C據點。

 

原來魏惠娟在接觸長者過程中,常常聽到長輩抱怨膝蓋或是手腳比較無力,根源其實是肌力流失;於是,她結合先生在嘉義大學擔任體育系主任的專業,搭配台灣樂齡體智能研究推廣協會,曾開辦訓練體適能運動指導員十七梯次的經歷,接下精準運動指導員訓練重責,「先以嘉義縣為主,未來全台可用。」

 

魏惠娟說,「訓、用、研一條鞭,每位運動指導員要先上十二周的課程,包括生理學、運動心理等專業內容,最後三百多人報名,僅二十三位脫穎而出,錄取率不到一○%,這是訓練。」用在哪裡呢?在上課前,會先針對社區長輩進行體能測驗,了解問題,才能給他們需要的課程規畫。

 

魏惠娟解釋,接下來,每一次就教一個重點。「這就是『一二三』教學法,一個重點、兩個活動、三個應用。」如陳舒罄在新港鄉訓練長輩的那個早上,一個重點就是練習二頭肌,兩個動作分別是上臂往上拉伸和搖擺,三個應用就是長者回家可多練習開門、每天定點拿物品上下二十次運動,以及其他可持續動到上臂二頭肌部分的動作。

 

魏惠娟

(攝影/蕭芃凱

 

魏惠娟

 

草山樂齡休閒農場

2019年,魏惠娟在中正大學後面宛如世外桃源的香草山樂齡休閒農場,推出樂齡學習與照顧據點。(攝影/蕭芃凱

 

成效》長輩身體年齡年輕四歲  回家還會自主練習

 

她觀察到,很多活動,老師講得很開心,但長輩沒感覺,所以從預防建立概念,人才培力改變、學習改變,長輩的心態也改變了,樂於去參加,而不是混時間。「從社區到人都是要去教育的,不是給錢而已。我做的是教育,不是社會福利。」她語重心長地說。

 

魏惠娟強調,系統化訓練的重要,「對學員(長輩)而言,學習才不會原地打轉;對志工來說,覺得自己有值得付出之處,更能幫助弱者。」

 

培訓精準運動指導員計畫,參與檢測的長者共有七十六位,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就占了七十五位,實際平均年齡七十七.七歲,經過十二個星期後,測試身體年齡七十三歲,足足年輕了四歲,握力、平衡力和柔軟度也有顯著進步。有進步,就有動力再練習持續,在現場,一位阿嬤就跟我們分享,「一節兩小時唔夠啦!我還自己練!」

 

「真的達到增肌勇骨的目的。」魏惠娟的話,點出關鍵。說穿了,就是讓長者在日常生活中「活動、活動」,不要因為一個跌倒就不動,而陷入惡性循環。

 

目標》 從日常生活中實踐「活得久、活得好」   

 

不過,她也不忘提出建議:「一個班要有一位指導員、一位協助員,幫助注意長輩動作是否正確;指導員也要定期回訓,繼續精準;且認證系統要精準化,更重要的是,社區專案管理精準化,不僅可了解逐年變化,且能成為研究母體。」

 

魏惠娟想得遠,精準運動是外在的「術」,扎根在做的,是從最老縣建立台灣老人體適能的樣貌。

 

目前第二梯次的精準運動指導員訓練已經啟動,準備招募三十一位指導員,屆時將有更多人投入嘉義縣二三八個老人照顧據點,推動「精準運動」。

 

伴隨著音樂,長輩們快樂跳著台版體適能廣場舞,這不就是魏惠娟口中掛念著「活得久、活得好」的最佳實踐嗎?

 

體塑師

延伸閱讀
母親節快樂嗎?媽媽是最累職業...5大行業最疲累、9成5曾想離家喘息!「若能重來寧願不生」
母親節快樂嗎?媽媽是最累職業...5大行業最疲累、9成5曾想離家喘息!「若能重來寧願不生」

2024-05-07

一周天氣/外套還先別收!2波鋒面報到、這天低溫探1字頭...母親節天氣如何?最新預報出爐
一周天氣/外套還先別收!2波鋒面報到、這天低溫探1字頭...母親節天氣如何?最新預報出爐

2024-05-06

84歲的她獲頒模範母親!兒子竟是「亞洲大明星」 忙於演藝事業仍不忘本:他很孝順
84歲的她獲頒模範母親!兒子竟是「亞洲大明星」 忙於演藝事業仍不忘本:他很孝順

2024-05-06

母親持刀威脅學霸兒「不考台大醫科,就同歸於盡」...10個孩子3個在看身心科,20年補教名師揭台灣教育怪象
母親持刀威脅學霸兒「不考台大醫科,就同歸於盡」...10個孩子3個在看身心科,20年補教名師揭台灣教育怪象

2024-04-08

大兒子7年不聞不問、告別式也不來…母親心寒「生前1招」剝奪不肖子6千萬遺產繼承權
大兒子7年不聞不問、告別式也不來…母親心寒「生前1招」剝奪不肖子6千萬遺產繼承權

202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