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前台北市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其市長任內的京華城案被控涉嫌圖利、將土地容積率提高至840%,柯文哲的住家、辦公室週五(8/30)上午遭檢廉搜索,結束搜索後柯文哲以被告身份、妻子陳佩琪則是證人身份,一起被約談,晚間陳佩琪北檢複訊後,訊後請回,搭上黃珊珊的車離開。
而柯文哲則是在週六(8/31)凌晨約00:40被移送到北檢,柯文哲拒絕夜間偵訊,檢察官認為有勾串共犯及證人之虞,依法當庭諭知逮捕,柯文哲律師聲請提審。
今周刊今年5月就針對相關事件做過深入報導,以下為當時報導內容:
近一個多月來,柯文哲捲入任內釀出的三大案風暴,台智光費率案風波未平,緊接著又爆出京華城容積率、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地上權案爭議,遭質疑對特定財團讓利,兩案經民眾告發,台北地檢署已分他字案偵辦,將柯文哲列為貪汙罪被告。
回顧歷史軌跡,1991年,京華城創下全台工業區變更商業區首例,當時市府認定容積率就是392%。到了郝龍斌市府時期,京華城經營困難,威京集團多次向市府申請細部計畫變更,主張基準容積率應是560%,屢次送件叩關都遭郝市府打槍退回。
眼看此路不通,京華城在2013年向監察院提出陳情,出現驚天逆轉,監委劉德勳在2015年提出糾正案,指正北市府應以560%為基準容積率。
監委開出第一槍,柯市府也順勢接球,2018年修訂細部計畫,認定京華城容積率為560%,但威京顯然並未就此滿足。
根據本刊取得的陳情函內容可見,京華城在2020年3月曾發函柯文哲,表明希望能同意再次修訂都市計畫,回復12萬坪樓地板面積保障。柯文哲接獲函文,旋即在2天後指示北市都發局辦理。
到了7月16日,出現第一個重要轉折,雙方纏訟多年的行政訴訟結果出爐,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確定「允建樓地板面積保障」僅為一次性保障,不能再次適用,宣告京華城敗訴。
按理說,北市府大獲全勝,取得法院背書,證明京華城的陳情訴求無正當性,大可不再理會;沒想到,時任副市長彭振聲卻說:「一般都市計畫案件,可依照《都市計畫法》法定程序和現有獎勵措施去擬定細部計畫,再提到都委會審議。」這等同為京華城指出一條新路,鼓勵自擬計畫額外爭取容積獎勵,再拉高容積率。
官員指路,京華城立刻在2020年8月函送細部計畫變更草案給都發局,當中引用《都市更新條例》的綠建築、智慧建築及耐震建物設計標準,爭取各項容積獎勵。
只是京華城拆除重建,根本不是都更案,都發局於9月21日隨即發函退回,要求京華城釐清引用法令的適法性。荒謬的是,退回草案的當天,都發局卻又同步專簽公文給局長,函請為京華城重建案召開專家學者會議,「研商該申請案容積獎勵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部分人士解讀,這猶如學生交出不及格試卷,老師積極主動補課,加碼找來補教名師團協助補考,令人費解。「市府等於在幫他補習,替他創造空間,可直接跟都委會委員溝通,這是多麼特別的陳情,為什麼可以有這種特殊待遇?」民進黨議員簡舒培面露不解。
相關新聞:
柯文哲遭當庭逮捕「理由曝光」,聲請提審進行中!民眾黨:19小時訊問繼續拘束主席自由…北檢還原過程
其實,即使是在這場「量身打造」的專家會議中,包括都發局、都更處與會代表及三名專家學者,都一致點出京華城重建非都更案,不應引用《都更容積獎勵辦法》,但這些專業意見,顯然沒發揮效果。
在2021年9月,關鍵的最後一場都委會,仍在委員會「共識決」下,由主席彭振聲裁示通過,由彭振聲代表蓋下柯文哲「甲章」決行,正式讓京華城邁向史上最高840%容積率。
京華城爭取10年未果的容積率,破天荒在柯文哲任內一路打通關。
社民黨議員苗博雅直指,一般都更、危老案件,有明確法律規定做到多少項目,給予多少容積獎勵;反觀京華城案所有獎勵對價關係,都不是法律明定,而是委員會主席裁示通過;「柯文哲說都更不可能1坪換1坪,財團卻能1坪換4坪,小市民情何以堪?」
兩次由柯文哲親簽用印的公文,如今被認為是威京闖關的重要助力,市府對京華城「放送」逾5500坪的容積獎勵,若換算1坪200萬元行情,更涉及破百億元利益。曾形容財團是「用刀叉吃人肉」的柯文哲,如今也捲入複雜的政商關係中。
柯文哲(右)2022年出席京華城改建商辦大樓「京華廣場」動土典禮,與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左)同台。(攝影/陳睿緯)
相關新聞:
柯文哲兩大案 完全解密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今周刊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