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政風處啟動調查,涉案主角因民眾檢舉成了他字案被告,台北市議會也成立了京華城、北士科兩案的專案調查小組;發生在柯市府時代的兩大案,這陣子成了最熱門的新聞話題,但在本刊追蹤採訪的過程中,一位長期關切兩案的台北市議員卻對我們感嘆,近來許多前來詢問案情的各路人士,其實並不理解其中內涵。
畢竟,涉案主角柯文哲是當今指標性政治人物之一,而扯到政治,論者容易放大片段資訊,聽者可能透過濾鏡選擇性解讀,於是這個攸關北市財產、公僕操守的重要公共議題,也就更難形成應有的公論基礎。
因此,我們決定把所有社會熱議中的相關片段資訊梳理重整,進一步透過調查採訪補齊關鍵環節拼圖。本期封面故事,我們報導柯文哲的兩大案。
對編輯部團隊來說,這不是陌生的工作,但也知道這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流程,大量整理片段資訊、仔細爬梳一份又一份重要文件,枯燥繁重,也不易形成能夠瞬間吸睛的煙花爆點;但我們也相信,每個片段資訊要能夠由點而線至面串連起來,讀者才能對案情有了更新、更深刻的理解。
就像京華城容積率衝高的過程中,透過整理出時間序,我們才能知道在法院做出「容積提高無理」判決後,該案竟還能透過另闢路徑闖關達成破天荒的容積率,於是,你對過程中的合理性自然會有更全面的認知與判斷。
題目製作過程中,主責同仁不斷提醒團隊必須把握「無罪推定」的基本心態,有條理地公開每段事實,賦予每個環節更完整的意義,就算沒有辛辣評論、沒有吸睛爆點,但對公民討論的基礎更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