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緩降,但併發症個案仍多,在進入4月之前,每周死亡病例甚至都超過50人,傳播風險不容小覷。尤其歷經3年多抗疫,民眾已對疫情來襲感到麻木,不僅疫苗施打意願低落,出現症狀也懶得快篩,導致許多感染黑數錯失投藥黃金期。
另一方面,抗病毒藥「莫納皮拉韋」即將用罄,政府尚未決定是否繼續採購;而莫納皮拉韋雖已申請藥品查驗登記審查,目前卻仍未見審查結果,一旦藥品用罄,恐在銜接上出現空窗期。由於另一抗病毒藥「倍拉維」藥物交互作用多,且不適用於肝腎病患身上,屆時全台眾多無法換藥的患者怎麼辦?面對迫在眉睫的缺藥危機,亟需政府思考因應。
食藥署則在3月底證實,默沙東的莫納皮拉韋,已經申請藥品查驗登記審查,目前尚未有審查結果,但藥證何時通過仍不確定。
目前台灣使用的兩大新冠抗病毒藥物,分別是輝瑞生產的倍拉維,以及默沙東藥廠的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國內尚未有針對兩藥物服用效果的分析,但香港曾在Omicron BA.2流行期間做研究,發現倍拉維可降低住院病人66%死亡風險,莫納皮拉韋也可減少52%風險,都有一定效果。
在臨床使用上,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祕書長、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說明,兩藥物相比,倍拉維抑制病毒的效果較好,現階段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疾管署都建議以這款用藥為主。不過,倍拉維與其他藥物交互作用多,若是肝、腎功能不好,或有其他共病,在服用降血脂、抗凝血劑等藥物,又無法停藥者,就只能使用莫納皮拉韋。
3個月用罄,肝腎病患難換藥
實際攤開用量,疾管署統計,2023年倍拉維每月平均使用量為4.8萬人份,莫納皮拉韋每月平均約1.4萬人份,數字大致與政策方向呼應。
「但台灣用藥情形跟國際有點不同,莫納皮拉韋使用狀況比預期還多。」黃建賢觀察,國外莫納皮拉韋使用率約占整體1成,但台灣慢性病患較多,洗腎患者比率又高,加上就醫取得藥物的可近性,連帶提高莫納皮拉韋使用率,實際使用破2成。
換言之,現階段抗病毒藥雖是「二擇一」,但許多特殊患者只有單一選項。再對照政府目前備藥量,不難看出問題嚴重性。
截至2月20日,疾管署手中的倍拉維約剩下28萬人份,其中約84%將在今年底前屆效,16%將在明年5月到期;莫納皮拉韋存量更少,只剩4萬人份,今年底將全數屆效。若維持去年月均用量消耗,兩藥物分別將在半年內、3個月內見底。
缺藥會有什麼結果?黃建賢示警,依兩藥物存量和用量,莫納皮拉韋會較快出現缺藥情形,若沒有替代藥物,肝、腎功能不佳,及服用降血脂等藥物的病人,又無法改用倍拉維,將面臨無藥可用窘況,「到時候病情惡化的比率恐怕會增加,這會是個問題。」
台灣腎臟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黃尚志透露,從過去的經驗可以得知,莫納皮拉韋能在腎功能不好的病人身上使用,「現在如果沒有,可能就好像缺一隻手。」面對缺藥危機,所持立場與感染症醫學會相同。
3成高齡者有共病,換藥恐衍更大問題
三軍總醫院感染科特聘主治醫師張峰義則指出,莫納皮拉韋在某些領域的使用上有其便利性,「在實務上,應該還是有它的角色存在。」
張峰義解釋,倍拉維雖能大幅降低新冠患者重症或死亡風險,但藥物交互作用也多,不適合肝腎功能不佳的患者,尤其是腎功能指標「肌酐酸清除率(CCr)」小於每分鐘30西西(ml/min)者;而且這些人也常有許多共病,在使用藥物上,莫納皮拉韋就會比較方便。
其次,是許多慢性病患者同時使用多種藥物,若使用倍拉維需顧慮藥物交互作用,臨床醫師在調整藥物劑量時須花時間審慎評估,且若未注意到藥物交互作用,恐怕會產生更大的問題。
「在基層醫療院所,不是每個病患來就會馬上驗肝腎功能,第一線醫師手上沒有患者病歷,他會擔心DDI(drug-drug interaction,藥物-藥物交互作用)造成的副作用,使用倍拉維的意願就會少一點。」相反的,莫納皮拉韋則幾乎無藥物交互作用,第一線醫師面對高齡或可能有慢性病的確診案例,使用上會比較安心。
▲雖然莫納皮拉韋現已退為二線用藥,但三軍總醫院感染科特聘主治醫師張峰義認為,在某些使用領域上,仍有其角色定位在。(圖/攝影蕭芃凱)
據疾管署最新統計,4月2日至4月8日當周,本土通報確診併發症新增198例,雖較前一周(3/26~4/1)新增262例下降,但併發症患者中以65歲以上長者比例最高、占79%,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則占90%。
而據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調查發現,高齡者多重用藥盛行率達28.2%,在某些地區如雲林縣,多重用藥盛行率更超過50%。換言之,「把莫納皮拉韋拿掉,現有的抗病毒藥物也不是都能cover周全。」
張峰義強調,雖然許多高風險族群確診後的症狀輕微,但用藥目的是預防他轉為重症。因為這群人一旦入院,就需要住加護病房,對台灣現行脆弱的醫療體系是不小負擔,甚至可能排擠醫療資源,影響各種病人的就醫,「急診變得壅塞、病床不夠…就會影響到其他疾病的治療。」
至於若不用口服的莫納皮拉韋,改用靜脈注射的瑞德西韋,實務上可行嗎?張峰義直言,對於高度風險、疾病卻不嚴重的患者,明明可以在家、在診所治療,「你通通叫他們住院,這不是把事情弄得更複雜嗎?」
新冠病毒成風土病,備齊武器才好對抗
對於第一線醫師的隱憂,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早前受訪時曾表示,WHO去年更新指引,建議優先使用輝瑞的倍拉維,該藥物在國內已有藥證,不夠會再購買;至於莫納皮拉韋容易造成基因毒性、引發病毒抗藥性與變異等問題,在國內使用已退居二線角色,也是政府是否持續採購必須要考量的因素。
然而,針對現行因肝腎疾病不宜使用倍拉維的病人,加上台灣高齡人口多、肝腎慢性病患人口高,一旦莫納皮拉韋庫存用罄後,這些重症危險族群該怎辦?對此,衛福部疾管署在3月底強調,「莫納皮拉韋」用罄前政府是否持續採購,目前仍在討論中。
張峰義則建議,也許未來在藥物的使用上,可以對病人的分群再做思考,「對慢性病、高齡人口,包括腎功能很不好的人,莫納皮拉韋的角色定位應該在這裡;還有一些不適用倍拉維的病人,當然也要給他一個替代的藥物。」
對抗持續變異、已漸成風土病(地方性流行病)的COVID-19病毒,「處理它的武器要多比較好!」張峰義認為,當初若非有這麼多的抗病毒藥在手,台灣醫療體系與防疫工作也無法運轉順利,「有疫苗、有抗病毒藥,才讓我們的生活可以比較正常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