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供應鏈重整,東協與南亞國家等新興市場快速崛起,臺灣做為亞太地區重要成員,挾全球領先的技術實力與創新能力,型塑經濟新未來。2024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今(26日)舉辦「印太對話展翼雁行」產業躍升全球新策略論壇,聚焦企業國際化與產業南向新世代二大議題,探討產業、資金、人才布局戰略,由政府點火、民間補強,組成靈活國際聯合艦隊,鞏固臺灣成為亞熱帶第一強國優勢,讓Taiwan can help躍升為Taiwan can lead,使臺灣成為世界的臺灣。
當東協與南亞新興市場迅速興起,臺灣處於亞洲核心樞紐,靠著領先技術與創新思維,搭配新南向政策加強與鄰近國家合作與交流,塑造台灣經濟新未來。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強調,臺灣在5+2產業創新計畫、6大核心戰略產業推動方案與數位新南向結合下,以矩陣創新模式,鏈結產業、資金與人才三合一創新,組世界盃國家隊,讓臺灣在航向新南海的過程中獲得更大支持,創造新雁行艦隊中更多領頭羊。
「未來資料經濟與平台經濟將成為主流,臺灣面對紅色供應鏈挑戰,結合AIoT與數位韌性扮演重要角色,與全球共好。」林佳龍期許透過印太對話切入全球供應鏈,讓全球都能因為臺灣而對社會、環境與人產生最好的發展。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龔明鑫點名日前在臺舉辦的智慧城市與淨零城市雙軸展,吸引全球46國家、112座城市超過2200海外訪客,來台滿足一站式展覽與採購,不僅豐碩成果,也意味臺灣產業已跳脫單一產品或零組件,提升至系統整合層次,以智慧城市的解決方案為例,各國與城市發展歷程都會面臨類似挑戰,泰國此行來了近400位代表,未來雙方將有更進一步合作與落地機會,形成共好。
龔明鑫認為,戰略型產業的國際合作重點在於集結眾人之力,形成產業艦隊出航,政府提供資金與政策支援,亞洲矽谷3.0在智慧城鄉與智慧製造匡列預算,支持團隊與企業走出海外,此外東南亞投資基金也準備1億美元來支持台灣與東南亞之間的產業合作與智慧城市發展,隨著民間力量集結蓄勢待發,未來可望形成強大雁行艦隊。
財團法人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董事長施茂林表示,臺灣執半導體牛耳,靠先進技術揚名海外,未來如何推動產業精進,以期在全球發揮更大影響力,須具備戰略思維、全方位布局,有賴企業對人力、資本與技術做出精準判斷,以及資金移動、稅務與勞資關係要求,搭配ESG淨零排放,都是企業投資必須考量的重點,未來在全球佈局中,人權已進入第四代,必須留意各地區民主生存權,才能如天蠶變破繭而出。
◎從共學、共創到共好 打造臺灣中小企業國家隊
論壇也針對「企業國際化之路:政策資金的關鍵作用」由財團法人大肚山產創基金會執行長廖紫岑發表專題演講。廖紫岑表示,基金會推動共學、共創到共好,帶領旗下450家遍及全台的企業學員,讓灣隊能與國際做更多合作交流,雁行理論已證實可節省70%力量,隨著地緣政治典範轉移帶動美中貿易對立,如今以是新全球化世界,產業需要跨域交流,大肚山基金會針對智慧交通、智慧製造與智慧醫療打造跨域產業媒合平台,輔以政府政策、資源打造臺灣中小企業國家隊,以數位新南向為敲門磚,促成更多臺灣隱形冠軍布局全球。
全球化導致產業重整,臺商持續在全球移動與流動,MIH執行長鄭顯聰認為,臺灣在半導體產業帶領下,在面向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佔有相當優勢,未來5年AI將扮演關鍵角色,特別許多AI伺服器都在臺灣製造,產業可思考如何讓優勢得以發揮。鄭顯聰以汽車產業舉例,面對中國電動車崛起,臺灣可結合日本的力量,為自己找到好的靠山,創造以小搏大的機會。
從智庫角度出發,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執行副總暨副院長張培仁表示,產業要推向南向家必須注意基礎建設、資金、人才與技術四大重點,政府協助推動產業園區加快台商進駐速度,與當地政府談優惠條件,協助做創業投資,尤其國發基金在中東歐已有先例,提供貸款與在地主權基金結合,同時推動雙向人才交流,把臺灣影響力與實力往外輸出。張培仁強調,臺灣是熱帶與亞熱帶的第一強國,前往南向國家具相當技術優勢,臺灣要在AI基礎模型上與大國比拚不易,應把重點放在應用領域,尤其是在智慧交通、醫療、製造與服務4大領域。
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副執行秘書汪庭安從過去在美國矽谷與以色列累積的豐富國際拓銷經驗,建議臺灣可向以色列學習,結合產業、資金與人才優勢,透過地緣政治、美中競爭,讓國際人士反過頭來向臺灣敲門,人是英雄錢是膽,國發基金透過投融資幫助臺灣產業共投共創,
追求更好的臺灣產業發展機會。
◎得人才者得天下 跨域結合輸出智慧醫療國家隊
面對全球化競爭白熱化,唯有得人才者方能得天下,臺灣經濟體對於人才需求已超過人口數,如何在歸零後重新思考,「產業南向新世代:企業人才布局願景與實績」針對南向市場如何迎接智慧醫療新浪潮帶來深度交流。財團法人台灣智庫執行長暨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副校長呂曜志表示,醫療要打國際隊,臺灣只要佔據關鍵價值定為即可,策略上先打響國家品牌,其次才是個別醫療體系品牌,醫療科技因品項系統龐大,需有長期路徑藍圖與整合標準,G2G必須透過NGO長期合作,不妨將臺灣醫療體系當成國際飯店管理體系,創造創同推廣的標準。
佳世達集團董事長陳其宏認為,臺灣ICT產業打遍全球,其中人才是臺灣最好的機會,可把高科技資通訊產業人才與醫療做充分結合,過去兩者較無跨域結合,未來應有更深度合作,「公司看到數位醫療的機會推動破壞式創新突破,如數位牙科透過口腔掃描建立數位化平台,搭配電腦輔助運算搭配3D列印,提升植牙技術品質。」全球數位醫療龍頭品牌的市場規模可達千億元,但現有臺灣數位醫療公司沒有任何一家破百億元規模,未來可發揮空間與潛力不容小覷,透過產業的碰撞可以讓人才產生更大火花。
經濟部投資促進司司長張銘斌分享帶領臺商赴泰國考察交流經驗,提醒臺商到當地設廠需事先做好人才人力布局與考量,現階段連泰國都必須引進外來,不少勞動力來自緬甸。慧誠智醫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余金樹表示,市場要先有商機才有需求,泰國醫療想做全球14億人口的生意,醫院可上市,醫療院所的股價甚至從疫情前20元漲到100元,兒童醫院還在CNN上打廣告,邏輯與臺灣大相逕庭,值得臺灣智慧醫療產業借鏡。
隨著全球醫療產業人才荒越演越烈,余金樹提醒,未來因為缺人而加人的線性思維未必成立,「南部醫院觀手術室因找不到護理人員必須關手術床,這是一大警訊,日本曾有醫院在1個月內有20間手術室45位護理人員先後離職,泰國每年流失50%護理人員,未來要思考如何把機器加進入,輔助人力剛需。」遠距醫療可促進醫療平權,智慧藥櫃可醫護人員做用藥管理,這些都必須用到AIoT與臨床醫療基礎,這是臺灣未來人才發展的機會。
佳研智聯有限公司總經理羅佐良認為,智慧醫療除了要有大艦隊領頭羊,艦隊中仍需要有不同艦艇各司其職,其中牽涉多元專業人才,才能組成可以打天下的無敵艦隊,佳研智聯結合11家公司所長,整合成真正的無敵艦隊,可仿效台積電模式進而影響全球生產布局,其中數據是智慧醫療的核心,在可行前提下應爭取留在臺灣,透過文化合作與在地接軌,強化臺灣智慧醫療的不可取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