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的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發大規模食物中毒,截至週三(3/27)為止已有11人中毒,造成2死、4人搶救中,這起集體食物中毒案引發人心惶惶,民眾迫切想知道「致命元凶」,衛福部晚間初判米酵菌酸可能性大。
針對有民眾從用餐時間,到發病的時間僅數小時,台灣流行病學專家、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推測,「健康年輕人因食物中毒往生,則所食用的毒素不是巨量、就是劇毒。」
她強烈建議,衛生單位在調查食安事件時,隨時要保留有可能是「人為蓄意破壞」的思維,直言這並非危言聳聽,以免發展成國安事件。
截至目前27日下午4點30分為止,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爆發的食品中毒事件,目前已累計11例個案,北市衛生局指出,其中8人由醫院通報(由新北市衛生局、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光醫院、三軍總醫院及臺北馬偕醫院通報),3例為1999的民眾陳情;目前已2人死亡(39歲男性、66歲男性)。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個案病況
個案 | 用餐時間 | 食用餐點 | 症狀 | 救治情況 | 收治醫院 |
40歲女 | 3/19 | 泰式河粉 | 噁心、嘔吐、腹瀉 | 加護病房葉克膜救治 | 馬偕醫院 |
66歲男 | 3/19 | 炒粿條 | 腹瀉、虛弱、倦怠 | 搶救不治 | 新光醫院 |
40歲男 | 3/21 | 滑蛋河粉 | 嘔吐、倦怠 | 加護病房葉克膜救治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30歲男 | 3/21 | 炒粿條 | 噁心、嘔吐 | 住一般病房 | 三軍總醫院 |
50歲女 | 3/22 | 炒粿條、香蘭葉果汁 | 噁心、嘔吐、腹痛、腹瀉 | 症狀輕微返家 | 診所 |
39歲男 | 3/22 | 炒粿條、香蘭葉果汁 | 腹痛、腹瀉、心悸 | 搶救不治 | 三重醫院轉馬偕醫院 |
53歲女 | 3/22 | 炒粿條 | 肝衰竭、敗血性休克、血壓偏低 | 加護病房救治 | 三軍總醫院 |
10歲男童 | 3/23 | 炒粿條 | 嘔吐、無力、喘、食慾不振 | 1999通報,自行就醫 | 萬芳醫院 |
男童父 | 3/23 | 炒粿條 | 腸胃不適 | 1999通報,未就醫 | |
男童家人 | 3/23 | 炒粿條 | 腸胃不適 | 1999通報,未就醫 |
回顧寶林茶室整起事件,起初是新北一名39歲呂姓男子到店中食用炒粿條、斑蘭葉果汁,出現瀉、腹痛、心悸症狀,發病短短2天就身亡。如今,食物中毒案如雪球般愈滾愈大,何美鄉直言,「又是一個食安事件,看起來很嚴重。」
寶林案恐列重大公衛事件
何美鄉:毒素不是巨量、就是劇毒
何美鄉表示,這起食安事件已有相關性的死亡案例、急性肝衰竭,甚至有人使用葉克膜被搶救中。「有關這些案例的資訊雖然破碎,也沒有受影響人數的多寡,但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仍算得上。」
「從用餐時間,到發病的時間僅數小時,最有可能是食物中毒,可以確定非感染性腸胃炎(通常需48小時才會發病)」,何美鄉提及,其中一死亡案例是39歲男性,若無共病的話,這案例可說是相當罕見,因為通常高風險族群是老人、兒童、以及懷孕女性。
「當然或許沒有此類高風險族群用餐,但健康年輕人因食物中毒往生,則所食用的毒素不是巨量、就是劇毒。」
她認為,若肝衰竭是一指標症狀,則需朝仙人掌桿菌毒素(有氧或無氧都可繁殖)、肉毒桿菌毒素(雖為神經毒素,仍可早成肝臟病變,屬厭氧菌)及菇類中毒探索,考慮這些病菌的屬性,事關培養的效率。何美鄉表示,以上兩種毒素只要產生,其毒性就很難被中和。
在夏天要確保食安,就要預防毒素產生,最關鍵的是,確保食物的保存在適當的溫度,「但通常在25度以上室溫,這些病菌就繁殖得很好,於過程中必會產生毒素。」
北市府稽查寶林3缺失
何美鄉:沒看到最至關重要的資訊
她提及病例中有食用粿條或河粉的個案,表示這更趨向於仙人掌桿菌,也就是澱粉被發酵之後的結果。此時衛生局最需釐清的是「食物保存的SOP(粿條或河粉在被烹調前,置放於室溫多久?)」以及「冰箱溫度的管理」、「冰箱容量的管理(太滿則無法保證每樣食物都在適當低溫下保存)」。
由於目前衛生局稽查「寶林茶室」發現3項缺失,包括碟盤疑似有蟑螂排泄物、刀具夾放於流理台、未提具員工健檢資料,但何美鄉直言,「卻沒看到最至關重要的資訊,包括食物在被至烹調之前保存溫度的SOP、還有這些粿條及河粉的來源為何?」
她表示,衛生單位在調查食安事件時,隨時都要保留有可能是「人為蓄意破壞」的思維,不慎發生的食安意外是食安問題,人為的蓄意破壞則是國安問題,兩者處理的方式不盡相同。
相關新聞:
寶林茶室疑兇「米酵菌酸」是什麼?中國曾釀9死…無解毒劑為何現身台灣?毒物醫:救命只能靠它
寶林茶室2死7中毒「3人搶命中」…這毒素1mg就致命?食藥署回應!10歲童險休克母心慌:到底吃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