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夏天,前總統李登輝去世,記者拜訪了他過去的文膽李靜宜。李靜宜不只是政治幕僚,還是翻譯名家,2017年創辦東美文化。當時在她辦公室的一隅,靜靜擺著中國作家金宇澄的著作。金宇澄的作品早已是華文經典,我們開口詢問未來有否機會約訪金宇澄。李靜宜答應幫忙。
這句承諾兌現在金宇澄最火的此刻。他的《繁花》小說是在2013年就出版的,也已屢獲重要文學獎,但香港名導王家衛用絕美的光影、運鏡、情節與配曲鋪陳,讓這部文學經典又變成了「現象級」的普羅文化。
劇裡描繪的股市搏殺十分深刻,王家衛畢竟找了上證第一代股市評論員當顧問,第一代交易員也被請來客串演出,於是隨著戲劇播放,魔幻寫實般的也讓中國股民跟著劇情指引熱炒「繁花概念股」。另一邊,戲劇完結後還有聯名商品搶著推出,從手搖茶飲、家電,到PRADA時裝。
但,更大的現象在於共鳴。台灣未映此劇,但在農曆春節前,本刊不少投資領域受訪者已紛紛對記者分享劇裡的投資金句;年節後的春酒宴上,來自《繁花》的各種生意、生命格言也是必有配菜⋯⋯。
本期封面故事,我們拆解當今華人世界最火熱的繁花現象,長期支持文化產業的和碩聯合董事長童子賢、投資大師呂宗耀、曾在上海金融圈常駐的劉奕成,分別撰文分享讀後、觀後體悟。
更難得的,是記者在上海現場與金宇澄的深度訪談;他的繁花,不只是無麗不臻的上海場景,不只是改革開放的流金歲月,一句一句,他口述著讓他寫出《繁花》的生命悲歡。名導敲出了驚天共鳴,著作者的歷程,更是該被細細咀嚼的餘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