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經濟辦事處今(22)日發布《2023/2024年德國商業信心調查報告》。報告中顯示,有近六成的德國企業樂觀認為在台公司將在2024年出現正成長,較去年報告多上8.1個百分點,更有59.2%企業認為,台灣未來三年前景可期。
同時間,有逾五成的德國企業認為,台灣是作為銷售到其他亞洲國家的重要基地;也有高達48.5%的公司計畫在兩年內於台灣進行投資,包括人才培訓與建構在地生產設備等,顯示德國公司對台灣市場深具信心。
據經濟部投審司資料指出,德國去年對台投資總額高達15億5,300萬美元(約新台幣489.6億元),與2022年相比大幅增加,讓德國在去年成為台灣第二大外國投資國。
德經處調查報告指出,在台德商的營業額收入超過新台幣10億元的比例從2022年的16.1%增加到2023年的21.6%;年收入在新台幣2.5億元至10億元之間的公司達到28.9%,較前一年成長約7個百分點。
德國在台協會處長許佑格(Jörg Polster)致詞表示,德國政府相當樂於與五二○就任的新政府密切合作,也提到台積電在德國投資計畫今年將有實質進展,如首批來自台灣的工程師將前往德國建廠。
然而,雖然德國企業普遍看好台灣市場及投資環境,也並不是全然沒有擔憂及風險。
德國經濟辦事處長林百科(Axel Limberg)致詞時就點名台灣在缺工、能源轉型及兩岸緊張情勢都是德企在台灣投資的隱憂,這些問題都需要台灣政府一一克服。
針對商業調查,全球經濟成長(59.2%)與台灣經濟成長(54.1%)為德國在台企業最關注的前兩大問題。
而在兩岸關係被列為第三大擔憂,雖然2023年調查與2022年同樣維持在54%,但細部調查發現,2023年有高達三分之一以上企業反映,兩岸情勢緊張已造成供應鏈受影響,也有四成擔心將造成未來企業運作影響,兩者比率均較2022年高。
▲針對商業調查,全球經濟成長(59.2%)與台灣經濟成長(54.1%)為德國在台企業最關注的前兩大問題;兩岸關係被列為德國企業第三大擔憂。取自2023/2024年德國商業信心調查報告
而在人才方面,超過三分之二的在台德企反映面臨人才短缺困難,其中以「技術人員」缺口最大,其次為「工程師」,第三為「銷售人員」。
德經處表示,為了解決優秀人才招募的困境,絕大多數的企業贊成(74.5%)在大學教育體系之外建立結合理論與實作的雙軌職業教育訓練。這與現在德國國內正大力推行的雙軌技職教育的趨勢相符,該訓練模式被視為德國教育體系與經濟發展的基石。
最後,有四分之一的德國企業認為台灣能源轉型是一大挑戰,視台灣能源轉型為國內最緊迫需要克服的挑戰。
▲據調查,超過三分之二的在台德企反映面臨人才短缺困難,其中以「技術人員」缺口最大,其次為「工程師」,第三為「銷售人員」。取自2023/2024年德國商業信心調查報告
台灣西門子總裁暨執行長艾偉(Erdal Elver)更提到,德國企業比台灣企業在永續目標上更為積極,他向其中一個客戶分享西門子將於2030年可以達到淨零碳排,而對方表示要在2050年才會達標,但這樣的目標真的足夠積極嗎?
他強調,德國企業具有經驗及技術,可以協助台灣可以盡快達到能源轉型目標,「2050年對我來說實在太遠」,為什麼努力想辦法更早、更快達標?
經濟部次長陳正祺致詞時提到,全球經濟仍面臨通膨、地緣政治緊張及美中貿易戰等,全球經濟環境趨冷;但相較於去年,今年去化庫存已陸續完成、人工智慧及先進應用蓬勃發展,台灣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可以達到3.35%,遠高於全球平均經濟成長率的2.4%。
他強調,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德國企業已經看到台灣正向發展的趨勢,台灣也會積極解決德國企業所提出的隱憂,像是能源轉型,經濟部已經積極投入光電、離岸風電及地熱等多元的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