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塊土地正緊鄰台鐵安東街土地,潤泰總部更在附近,如果能拿下這裡,潤泰創新必能更加鞏固自己在中崙地區的霸業。
「台鐵最好、最大的資源就是旗下所擁有的土地資產。」簡滄圳過去就與台鐵數度合作,目前潤泰也正參與台北市政府與台鐵局(台鐵公司前身)合作開發的「南港商三公辦都更案」。
他深知台鐵土地的價值,而且不只是商業利益,這些精華區地產如果處理得當,絕對能對區域發展發揮正向效果:「創造區域繁榮,台鐵又能有長期的收益,這個時候就要借重民間的靈活度跟技術,還有外部有能力的經營人才,甚至在委託招商顧問時要以更開放的心態、具國際觀的思惟,接受不同的開發樣態,才能真正翻轉台鐵。」簡滄圳說。


(圖/總統府提供)
修法解封印 資產活化主動權到手
過去台鐵尚未「公司化」,受限於《國有財產法》對於國有土地「不得處分」的限制,對於其管有的大片土地資產,多半僅能用出租、出售等方式,卻無法進行高強度的商業開發。
後來隨著《都市更新條例》和《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先後通過,才又讓台鐵多了BOT、ROT、OT,以及都更、標租等方式來開發,但不論是招商或都更程序仍有諸多限制、曠日廢時。
- BOT :指建設由民間投資興建營運,營運期屆滿後,所有權將移轉給政府。
- ROT :指民間投資增建、改修建政府的既有建設,並營運之。營運期屆滿後,營運權將歸還給政府。
- OT: 指民間營運政府投資興建完成的建設,營運屆滿後,營運權將歸還給政府。
直到去年《鐵路法》修正後,台鐵才解除《國產法》的種種封印束縛,台鐵公司現在不只可藉都更、促參,未來還能透過「設定地上權」、「合建開發」等效率更快的方式,來參與土地開發。也就是說,台鐵除了能尋找合適潛在投資人,更能「主動出擊」、成為開發商,來推動土地資產活化。
台鐵公司化後,像安東街這樣的精華資產,似乎終於有了被快速喚醒的曙光。
根據台鐵資料,截至2023年11月底,公司資產總額為8112.5億元,此前,交通部長王國材曾對外表示,當台鐵不受《國產法》限制後,真正的資產價值絕不僅是財報帳面的8千億元數字,他強調,包含全台車站,乃至於舊宿舍、倉庫等,都可能是土地開發業者眼裡的金雞母,若積極開發,未來資產價值至少能翻5倍,也就是「4兆元」的規模。
安東街土地只是九牛一毛,台鐵公司對本刊表示,現階段台鐵對於可開發基地的評估,主要依據資產位置的市場性與區位條件進行分類,如位於商業區、住宅區及車站專用區等未來相對具有開發潛力者,「初步評估共計超過40處,面積約130公頃!」
不過台鐵也強調,後續仍須根據各自基地條件、市場性,以及公司推案量能、市場飽和度等因素,逐案評估分析。或因如此,台鐵公司至今並未完整攤開自己坐擁哪些寶地;然而,從本刊輾轉取得的一紙台鐵「勞務採購契約」中,已能看出台鐵確實動了起來,眼下正瞄準手中四塊精華地段,準備引入民間力量大動土木。
這是台鐵「2023年度資產活化開發總顧問委託技術服務案」的採購契約,要採購的「服務」,是「協助辦理基地鐵道資產活化招商規畫及後續招商作業」等,至於範圍,台鐵則明確列出台北安東街在內四處基地,開發大計已箭在弦上。
除了安東街,契約書中所列舉的台北塔城街「大同區玉泉段二小段兩筆土地」,同樣也是第三種商業區,占地0.17公頃。就地理位置來看,此案與台北車站鄰近,而台北車站周邊的台鐵舊宿舍已在2022年辦理全台史上最大公辦都更案:「台北車站特定專用區E1、E2街廓公辦都市更新案」,冠德建設、藍天電腦、華泰投資組成合作聯盟一舉拿下。
全案預計興建地下4層、地上28層、29層商辦大樓,以及地上10層商業住宅大樓、1到2層設置商場,量體總計6.4萬坪。這次在契約書中的塔城街土地,雖然不屬於E1、E2街廓,但這靠近巨大都更案附近的514.25坪土地,顯然也深具潛力。
商用不動產顧問業者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評估,台鐵是西區門戶計畫最大地主,從台北車站,到最受矚目的未來地標台北雙星,以及E1、E2、台鐵博物館,整個產業、文化廊帶在整體開發下,串聯迪化街、大稻埕、西門町、後站商圈、中山站,會形成一個兼具商務、觀光、消費、娛樂、旅宿的文化商圈。台北雙星與台北市政府分屋價值就超過千億元,而E1、E2權變之後,國有土地分回價值也有455億元,台鐵在這個台灣現代化的動能核心,不但坐收地利,還有手握龐大開發項目,在財務收入、都市發展、產業投資、國家形象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另外,契約中還列出基隆光明街「基隆七堵區舊站段八地號土地」,占地約3448.5坪,屬於商業區土地;目前這裡只是一座停車場,過去則是鐵路用地,因為台鐵地下化南港專案而騰空,重劃完成後長年未能善加利用。
以該地區周邊話題來看,去年行政院核定基隆捷運第一階段建設計畫綜規報告,基隆市府也將成立捷運專案辦公室,據目前規畫,基隆捷運第一階段將設有八堵、七堵、六堵、百福、北五堵站,已有基隆市議員期待透過這條捷運,將七堵打造為「基隆的信義區」。
出現在「勞務採購契約」中的最後一塊土地,則是高雄自立路上的「高雄中華段二小段693地號等27筆周邊土地」,屬於第二種特定商業專用區及道路用地,面積約有1.3公頃。
該地緊鄰高雄高中與台鐵三塊厝站,而距離高雄車站也僅約7百公尺;在高雄鐵路地下化後,以高雄車站為核心的連串開發計畫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自立路與三塊厝車站周邊的土地身價自然也有水漲船高的機會。


備受地方期待的台鐵中壢站開發案,因基地面積高達近14000坪,預計以大型購物商場及旅館招商,未來將整合前後站都市景觀,形成商圈經濟核心,招商金額上看百億元。(圖/取自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站)

交通部長王國材看好台鐵土地開發價值,評估帳面資產8千億元,至少翻5倍達4兆元。(攝影/蕭芃凱)
不只精華地 還有22筆「祕密武器」土地
台鐵的資產當然不只這些坐落在市區、油花似的精華土地,它最大的本錢,還是環繞全台的241個車站,那才是台鐵資產的「精肉」。
不同條件的車站,自然也有不同的開發利基,台鐵董事長杜微曾表示,大站、中站、小站各有活化方式、經濟效益,但他也特別點出「中站」是他心中的祕密武器,是「金牌車站」。可見不只是繁榮的大站,中等級別的車站也早已被台鐵納入未來資產活化的日程表。
事實上,台鐵對於各車站均有依據流量而分的各自定位,包括特等、一等、二等、三等站,乃至於簡易站及招呼站,2022年,台鐵就曾針對二等站進行盤點製作清冊,列出22筆優先開發的車站周邊土地。所謂周邊,是指距離車站5百公尺以內,腹地條件則是面積在3百平方公尺以上,盤點結果,22筆土地總面積超過9千坪,公告現值約18.3億元。
在這9千坪的優先開發土地中,其實前面提到的高雄三塊厝站附近就占了四成面積,不過,包括宜蘭站、嘉義站、新北市的汐止站、台中市的豐原站等,當時也已被納入優先活化的名單中。
此外,在去年11月交通部舉行的年度招商大會中,同屬二等站的高雄鳳山車站開發大樓ROT案,也預計在今年3月公告招商,據招商資料,將開發為兩棟大樓,除商業空間外,也納入餐飲、戲院、旅館等服務,全案規模估約8.6億元。在交通部列出的年度八大招商亮點中,台鐵有兩案入列,除了前面提到的安東街之外,另一亮點就是此案。
前交通部長、現任總統府祕書長林佳龍表示,台鐵公司成立後,原本的資產開發中心轉型成為「資產開發處」,並設置台北、台中、高雄及花蓮四區營業分處,除了一般商場的公開標租外,近年也已經開始辦理亮點開發案,如南港調車場、南港玉成都更案、南港之星都更案等,這些大型的開發案預計將於2028至2030年間為台鐵帶來百億元收入。
「活化資產開發的效益,還是台鐵財務改善的關鍵,」林佳龍說,台鐵要持續帶動車站周邊的整合發展,「而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就必須強化。」他認為,未來可成立「合作夥伴協調平台」,建立政府、台鐵、開發商的三方合作機制,以車站城市為核心、推動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OD)的開發案。
- TOD: 以車站等大眾運輸樞紐為核心的土地開發策略。
對此概念,台鐵首先表示,目前台鐵在台北市南港、松山、萬華三個車站辦理BOT結合商場、飯店、影城等,即屬成功的TOD開發案例。
但這還沒完,針對各地一等站以上的樞紐大站、具有TOD概念的開發活化動作,台鐵也列舉不少「正在進行式」的案例。例如,北部除了台北市不少站區已開發有成,屬於一等站的桃園車站商辦大樓也正進行都市計畫變更作業。
在中台灣,與台中車站相關的「鐵道文化園區促參案」正積極規畫,「國光客運都更案」則進入招商前置階段,另外,彰化縣的員林車站商場大樓亦正進行招商作業。事實上,包括南部地區的台南車站、屏東車站,甚至東部地區的花蓮車站等,在台鐵提供的資料中,都有進度不一的開發規畫,商辦、商場、旅館等則為涵蓋其中的活化資產關鍵字。

潤泰集團很早就看好南港,2006年率先與台鐵局進行合作,簽訂南港車站BOT案50年開發權;2014年CITYLINK南港店開幕。(攝影/吳東岳)
台鐵估4年後虧轉盈 把握與底氣何來
最強地主終於動了起來,未來效益究竟如何?「預估2026年度公司現金流將有餘裕,2028年度損益表將轉虧為盈。」台鐵對本刊如此表示。但這家公司畢竟連年虧損,2021、2022年虧損均逾110億元,去年前11月又虧88.9億元,這樣看來,虧轉盈的時間表確實緊迫,挑戰不低,台鐵有何把握與底氣?
一方面,是債務包袱減輕。依據《台鐵公司條例》,台鐵原有近1千7百億元短期債務,公司化後依法由交通部鐵道局設立的「台鐵償債基金」承接,債務利息將由公務預算編列,而償債財源為台鐵移交的部分土地資產,包括台北機廠、台北車站E1、E2街廓、高雄港站(含臨港線)三處土地,目標三十年全數還清。
另外,在《台鐵公司條例》之下,未來台鐵公司也能視業務需求,在國內外設立分公司或其他分支機構。至於承擔資產活化重任的「資產開發處」,在法規解封之後,成員角色也將有新的樣貌可期,台鐵指出,預計今年下半年就將另行招募具有「不動產經營」、「都市計畫」或「地政管理」等專業的外部人才,為資產開發處規模擴張人力資源。
簡單來說,公司化後,台鐵不僅跳脫過去「最窮大地主」角色,解開法規捆綁、負債全數歸零,還有望成為開發商,甚至能主動設立資產開發專業部門、招聘專門人才,透過更彈性的開發方式活化土地,將原本大片被封印的資產成為金雞。
但真正將考驗台鐵的,是如何養好這些金雞?又要如何讓金雞能下金蛋?而身負公共使命的台鐵,將如何靠著資產活化,帶動整個區域發展?
「萬華、台北、松山、南港……,這些車站的周邊開發,是相對成功的案例。」前台北市政府副祕書長、地政局長李得全指出,上述案例的成功關鍵在於,這些車站都重新做了車站特定專用區的都市設計,不只端看台鐵自己的土地而已,還有民間的、市政府的地,一起納入規畫,「要看更大的範圍,少說5百公尺、甚至8百到1千公尺的站區範圍。 」
在民間,簡滄圳和他領導的潤泰創新,就是與台鐵合作開發南港、松山車站的夥伴,他當然是此道老手。

潤泰創新董事長簡滄圳說,開發CITYLINK商場過程是以兼具效益及質感的商業設施為概念,並引進日本蔦屋書店進駐。(攝影/吳東岳)
潤泰新簡滄圳喊話:應借重民間技術
自2006年即陸續參與台鐵松山、南港站活化,並結合自營CITYLINK商場的潤泰創新,可說是近年台灣開發軌道經濟學最成功的開發商。簡滄圳坦言,在規畫南港、松山CITYLINK時,確實煞費心血去「重置」,畢竟早年許多車站設計,在動線格局上都過於陳舊,無論是台鐵或是開發商,都應該有新思惟。
但除了商場開發,真正要讓台鐵資產發揮效益,還是要找到公、私之間的合作模式,一方面藉資產開發獲利,另方面也持續打造區域發展的未來想像,「台鐵每個車站都很值錢,但是定位要對,定位不對就是在浪費社會資源。」簡滄圳說。
他以目前潤泰正參與的「南港商三公辦都更案」為例,「這塊基地原為台鐵局土地,過去隨著南港鐵路地下化,整平為空地後一直以來都放置資材使用,但因為基地旁邊有變電站,下面有台鐵、高鐵,還有捷運通過,若要重新開發,技術難度很高,原本政府是要廢止當公園的。」
還好,當時擔任台北市都發局長的林洲民提出新的想像,林洲民認為,北市府可以跟台鐵談,他更穿針引線,透過招商流程找了潤泰進來開發商辦與住宅大樓,潤泰創新預計投資金額逾350億元以上,完工後,預計可創造約1千億元的價值,讓廢地變黃金,台鐵1年光靠分回的5萬坪商辦就有十幾億元的租金收益。
簡滄圳認為,政府和台鐵就是要這樣借力使力,借重民間的靈活度和技術,還有外部有能力的經營人才,甚至在委託招商顧問時要以更開放的心態、具國際觀的思惟接受不同的開發樣態,未來才能真正翻轉台鐵。
此外,林洲民提醒,「不要忘了,台鐵的資產還是公共財!」應該從國土計畫的高度,邀集中央地方政府和台鐵公司,一起提高台鐵土地的公共利益。李得全也認為,從地方的角度來看,以區域規畫先行,跳脫單「點」的開發、而從「線」或「面」來帶動整體經濟,才是台鐵土地能真正活化的關鍵。
林洲民翻開照片,談起當年擔任台北市都發局長時對台鐵土地「台北機廠」的規畫想像,但因台北機廠受限其中有16.79公頃在2015年指定為國定古蹟,最後計畫並未實現。
「作為一個將近20公頃的市區土地,它的任務,遠超過這種限定百分百『鐵道園區』的保存。」林洲民指著地圖上的台北機廠占地,沿著東興路還有很多的發揮空間,他認為信義計畫區已經發展超過40年、已到極致,但台北機廠、松菸文創園區、大巨蛋、國父紀念館、台北市政府,卻能將點連成線,讓信義計畫區變成兩倍大。
目前台北機廠已經納入鐵道局的「台鐵償債基金」,作為政府幫台鐵還債的用地之一,據鐵道局規畫,未來可能做容積移轉標售。但林洲民強調,未來規畫不該是要讓「商業功能乘以二」,「如果要開發,我們當然不需要再有一個亞洲最大的百貨公司,而是要把文教或公益設施納進來。」例如,社會住宅、醫院、公托或長照。他認為,公司化後的台鐵應有更高主動性,必須更積極和地方政府談共同開發計畫,改善都市空間。
說到「更高的主動性」,不僅在於善用民間力量、積極與地方政府合作,台鐵本身也該更添「資產開發」的經營思惟。

位於台北市信義區、大巨蛋旁的「台北機廠」,因文資保存目前規畫為「鐵道園區」。但林洲民認為,該片土地位於市區精華地帶,應有更好的使用方式。(攝影/陳永錚)
前台鐵局長:做二房東 發不了財
「台鐵現在這種做二房東的方式,是發不了財,收入是固定的。」前台鐵局長鹿潔身這麼說。
他解釋,即使土地順利開發完成,但若如目前以BOT給民間經營商場的作法,按往例看,台鐵能談到的權利金大概5%至6%。他回憶,擔任台鐵局長時,微風在台北車站一年的營業額上看30億元,但台鐵卻只能收到約兩億元的權利金。「所以,台鐵必須自己去做商人,要扮演微風、潤泰、環球的角色……。如果真的要發展附業,那就應該改變作法。」
鹿潔身坦言,以軌道本業起家的台鐵,目前在商業經營或土地資產規畫上,還沒有專業能力、也相對缺乏經驗,公司化後,除了要更具彈性的招聘人才,在與外部廠商合作時,也可以在合約裡簽訂「交流見習」條款,讓台鐵同仁有機會「做中學」,逐步培養出自己的商業經營、土地規畫團隊。
而長期來看,當時機條件成熟,台鐵新設專業部門,甚至成立自己的旅行社、商業集團、資產開發子公司,都可以是目標。「讓台鐵扮演商家的角色,雖然風險會大,但風險跟利潤是相對的,你才有辦法讓附業收入增加。」
「日本JR九州鐵路公司,『公司化』過了20年才轉虧為盈。」鹿潔身說,公司化當然不是萬靈丹,並非掛牌後就一帆風順。但既然已成為公司、還喊出幸福企業的口號,賺錢就不只是台鐵義務、更是提高員工士氣的根本之道。眼看這輛百年列車終於步上正軌,他似有深意地輕聲說,「給台鐵一點時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