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錢人竟比想像中的多?日前UBS瑞銀集團公布台灣財富金字塔淨資產排行榜,顯示淨資產在300萬至3000萬新台幣的「準富裕層」竟佔台灣人口45%,高達960萬人,資料曝光掀起一波熱議,有人直呼只要揹一間房貸就算準有錢人;專家也分析3點為何台灣有錢人這麼多。
知名投資理財YouTuber「父母私塾–艾波」日前在YouTube影片上分享一張由UBS瑞銀集團公布的「台灣財富金字塔淨資產排行榜」圖片;資深財經記者胡采蘋也在粉絲頁「Emmy追劇時間」分享該圖。
從圖中可見,淨資產1.5億台幣的「超級富裕層」有7.1萬人、資產3千至1.5億的「富裕層」有69.3萬人、資產3百至3千萬的「準富裕層」則高達960萬人,資產30至300萬的中產階層有698萬人,最後則是資產30萬台幣以下的「小資與受撫養族群」為245萬人。
其中,有960萬台人處於「準富裕層」,是5階層中人數最多的層級,令胡采蘋不禁笑稱「這個圖表告訴我們,你走在台灣的路上,遇到的任何一個人,他有一半的機會是準富裕階層。」
針對這張金字塔圖,不少人直呼「準富裕的range也太大」,並表示3百萬與3千萬根本不是處在同一級別,「能湊的出頭期款就是準富裕層?」「其實有房的就是」等語。
▲知名投資理財YouTuber「父母私塾–艾波」日前在YouTube影片上分享的「台灣財富金字塔淨資產排行榜」。
若單就以圖表來看,胡采蘋針對台灣人為什麼這麼有錢進行分析,「台灣人持有非金融資產的價值,還比金融資產少很多,也就是投資理財存款的部位,比房產價值還多很多。」
「台灣人持有『非金融資產』(房產)的比例,在日、韓、新加坡、台灣四國中,是最低的,原因是台灣富裕時間長,穩定環境利於資產累積,」胡采蘋也指出,台灣有一個特點,就是富裕的時間很長,也比較穩定。
她舉例,日本在1990年代經濟泡沫破裂,韓國在1998年東亞金融風暴,人均GDP從1.3萬美元打回8000美元,但是台灣經濟沒有受到過這種毀滅性的打擊,「最嚴重的事件是2005年至2006年的現金卡風暴,最低谷的停滯期是馬政府西進時期,但這兩大事件也都不是經濟危機等級的事件。」
「這種穩定的環境是有利於資產累積的,」胡采蘋表示,台灣家庭財富能累積到第三代的非常普遍,20歲代的年輕人只要爸爸、爺爺沒有做生意賠光家產,都還是有一點家底。
被房貸追著跑也算「準富裕層」?
針對台灣財富金字塔引發討論,知名作家顏擇雅直言,如今許多人面臨到的問題是,有不少淨資產300到3000萬的台灣人,「每天被房貸追著跑,常覺得錢不夠用,自我認知就是社畜,看到自己被歸類為『準富裕層』,覺得相當可笑。」
「別忘了這是UBS觀點,」顏擇雅強調,在瑞銀眼中,這當中有些人目前還達不到他們客戶門檻,奮鬥個幾年後卻可能是,所以乾脆統稱為「準富裕層」。她認為,不少被歸類在這一層的民眾可能會認為「我是辛苦社畜憑什麼被歸入準富裕?」
此外,顏擇雅也拋出一個疑問,「就是最頂級(1.5億以上)那個族群人數是否有被低估」,台灣雖然薪資不高,中小企業卻特別多,許多別人眼中並不起眼的小店、小攤商,都悶聲發大財數十年。她猜測,應該是台灣不少有錢人(3億台幣以上,也就是千萬美金以上)有把相當財富移到海外,就沒計入那張金字塔。
若拿掉頂級人數,「我是相信台灣真有45%有錢人的。」顏擇雅提醒,這張財富金字塔是一家跨國財富管理業者的視角,跟歐美國家比起來,「台灣人熱愛儲蓄、置產,加上稅負又低,有錢人當然就比較多。」
許多人對於被歸類為「準富裕層」較無感,最主因仍是台灣貧富差距的問題,顏擇雅認為,「若沒重分配(也就是課重稅),人民之間的貧富差距一定是越來越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