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13)
第十一屆立委選舉,藍綠最終分別拿下三十六席的區域立委,政治板塊又回到「北藍南綠」。
兩陣營的北中南戰將中,都可以看到年輕臉孔。
靠著勤跑基層而逆轉勝的小將、要助青年成家立業的新手爸、空降救火的太陽花女神,他們是如何收服選民?
(攝影/唐紹航)
牛煦庭 組200小兵打「地道戰」 嬤孫都被收服
「委員好!」「恭喜委員!」大選後第二天上午,在桃園市議會走廊上,還不見桃園市第一選區(蘆竹區、龜山區、桃園區十五里)國民黨立委當選人牛煦庭的身影,但此起彼落的恭賀聲,已經先為他開道。
以無黨籍連任兩屆桃園市議員的他,在本屆大選披上藍營戰袍、首次轉戰立委,就阻斷對手鄭運鵬的三連霸之路。選後第一個上班日,辦公室一早就有蘭花盆送來,議會同仁、打掃阿姨人人經過,都挾帶祝賀驚嘆,彷彿周末看完了連載好戲的大結局,那股激動雀躍還沒退去。
牛煦庭的這場選戰,確實打得精采,因為觀眾以為的男主角原本不是他。
年僅三十四歲的牛煦庭,當初投入立委選戰不被外界看好,不只是年輕,更因直面而來的,是在此區連任兩屆的現任立委鄭運鵬,綠營大將還挾著現任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的政黨資源、曾參選過桃園市長的知名聲量襲來,地方小議員幾乎相形失色。
大選開打初期,去年五月的民調顯示,整體來看,牛煦庭幾乎差了鄭運鵬將近二○%,在蘆竹區差距甚至拉到三○%。當眾人大嘆不可能之際,只有牛煦庭篤定地說,「地方議題是對手唯一的破口。」
他看準對手選擇「為黨作戰」的路,網路空戰雖聲量高,但地方選民服務處卻常看不到人。因此在選戰策略上,牛煦庭以兩屆議員的地方基礎擴張,採取鮮明的「市民優先」路線,「我們是先陸戰後空戰,尤其打的是『地道戰』。」
他組建的選戰兵團並非黨政要角,而是在地市井小民,新住民媽媽、社區住民、退休族……將近兩百人的小兵,善於行動、能於應變,從街頭巷尾分頭進擊,投遞文宣子彈。七月中元普渡,大撒一波政見手冊,提高知名度;九月中秋晚會,團隊不是過場串門、而是和里長同進退。
最引起地方熱議的,是他從選舉至今總共辦了一一一場的「公民小夜市」,且要求「每里都辦」,讓政治真正走進民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