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政府舉債,納稅人容易出現財政幻覺!學者建議:普通預算與特別預算宜明確界定

政府舉債,納稅人容易出現財政幻覺!學者建議:普通預算與特別預算宜明確界定

2024-01-16 13:49

財政幻覺(the fiscal illusion)是指若一國政府收入不夠透明,納稅義務人無法完全察覺公共支出的租稅價格,以致在享受公共財之餘,容易低估政府公共支出的真實成本,因而支持政府提供更多公共財,導致政府支出不斷擴張膨脹的情形。

 

納稅人容易低估公共支出成本

 

財政幻覺也發生在日常生活人們對於某些費用出現低估的情形,尤其是當政府所提供的服務是針對人們某些值得紀念或愉快的事情時,人們對該項服務所支付的費用就不覺得負擔很重。

 

例如,政府在收取人們繳交汽車號牌費時,由於繳交汽車號牌費的人已經花更多的錢買了汽車,新車掛牌所帶來的喜悅遠大於繳交費用所帶來的成本負擔,此時人們便不會對該項費用的繳納產生排斥。

 

主要是因為基於受益而支付的成本,其行為背後的較大收益會弱化付費人的成本意識。尤其各項規費,受益者即是付費者,受益人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該項收費。因此,在上開情境下,人們可能因而低估這些規費或稅給自己帶來的負擔,產生財政幻覺,從而傾向於支持更多的政府支出規模。

 

經濟成長往往與稅收有正向關係,尤其是與景氣有關的個人所得稅與營業事業所得稅往往占總稅收的大宗,因此一旦一國的經濟成長,政府收入增加,可用於公共支出的經費變得較為寬裕,這時候政府通常會擴大公共支出,在此情況下,納稅人通常不會反對擴大政府公共支出,納稅人通常只關心名目稅率會不會提高,只要名目稅率不提高,納稅人通常不覺得政府是從他身上挖錢,反之,如果政府為了融通公共支出,提高名目稅率,在選舉時刻,容易遭受納稅人反彈。

 

舉債納稅人容易出現財政幻覺

 

政府舉債,可能是下一代償還,不像課稅,選民立即感受到被課稅繳錢的壓力,因此容易產生財政幻覺,而政府舉債來提供各項公共財,這一代的人享受公共財的好處,有相當高的比例是由下一代來負擔,也就是公債會產生跨代移轉。

 

記得2017年中央政府1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為5兆3,608億元,近年來許多特別預算計畫,均以舉債支應,導致債務不斷累增,2023年12月,中央政府1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已經高達5兆8,188億元,如果再加上舉債未償還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4期(2023~2024年度) 2,098億元,新式戰機採購(2020~2026年度) 2,322億元,以及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2022~2026年度) 2,370億元,累計未償還債務餘額將高達6兆4,978億元。

 

審計部在2023年7月表示,政府多項特別預算,均以舉債支應,導致債務不斷累增,為利政府財政穩健及避免未來經濟不確定性可能造成歲入短收,審計部曾公開建議政府不宜以債支應特別預算。

 

由於財政紀律法允許特別預算在計畫執行期間,只要舉債累計合計數不超過「執行期間」總預算加特別預算合計數的15%上限即可,由於該法允許特別預算排除中央總預算和特別預算「每年」舉債額度不得超過總預算加特別預算15%的限制,這一點當初設計的原意是考量當國家發生國防緊急設施或戰爭、國家經濟出重大變故、或是重大災變時,有必要對內或對外舉債籌措資金,因此,法令鬆綁允許特別預算舉債累計數以「執行期間」為基準。

 

普通預算與特別預算宜明確界定

 

問題在於,如果執政者在立法院的立委席次居多數,有可能出現行政部門根據預算法第83條第4點「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條文,將原本是普通預算的計畫以特別預算條例方式編列,全數舉債支應,容易出現行政院與立法院是自家人的情況下輕鬆過關的情形。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食品安全建設計畫」,其中子計畫「現代化食品藥物國家級實驗大樓暨行政及訓練大樓興建計畫」、「邊境查驗通關管理系統效能提升」、「強化衛生單位食安治理檢驗效能及品質」、「強化中央食安檢驗量能」及「提升新興傳染性疾病醫藥品及食因性病原檢驗研究量能及標準化」,這些都是以舉債方式籌措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經費所需,只是按照預算法,這些以往都是以普通預算編列,以稅收來支應所需經費支出。

 

以稅收來支付公共支出的好處是不用像舉債一樣,債務到期必須連本帶利償還,蔡政府公共支出大量仰賴舉債,容易造成歲出大於歲入的溫水煮青蛙式的財政幻覺,助長國家債務螺旋式惡性膨脹。

 

猶記得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馬來西亞單靠舉債,還是沒能有效改善經濟問題,2009年以後出現的歐債危機,更是歐洲國家大幅舉債不當的鐵證。根據最新的國庫署統計顯示我國2024累計一年以上未償債務為6.809兆,公債最後還是要靠稅來償還,為避免將來普通預算計畫以特別預算舉債,造成將來真正遇到重大災變或緊急事故,政府舉債額度卻用罄,建議刪除預算法第83條第4點「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條文。

 

作者簡介_王有康

經濟學博士 現任

廣東海洋大學教授 台灣網路大學校長

SCI期刊PLOS ONE學術主編
中國文化大學會計系兼任副教授

經歷

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應用商學系副教授退休

延伸閱讀

花蓮礦石稅占自籌財源比重逾20%,這凸顯了哪些問題?經濟學博士解讀
花蓮礦石稅占自籌財源比重逾20%,這凸顯了哪些問題?經濟學博士解讀

2023-05-15

美國正為弱全球化付出高通膨的代價
美國正為弱全球化付出高通膨的代價

2023-01-19

讀者投書》全台掀起漲價潮,原物料真有漲這麼多嗎?政府應要求漲價商家出具證明
讀者投書》全台掀起漲價潮,原物料真有漲這麼多嗎?政府應要求漲價商家出具證明

2021-12-22

經濟學博士從5月稅收解讀:三級警戒對台灣經濟造成哪些衝擊?
經濟學博士從5月稅收解讀:三級警戒對台灣經濟造成哪些衝擊?

2021-06-29

台股上1萬2千點,錢都被外國人、有錢人賺走了?經濟學博士3要點道出真相
台股上1萬2千點,錢都被外國人、有錢人賺走了?經濟學博士3要點道出真相

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