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38年前我第一次報導台灣「選舉」時,這座島還處在獨裁統治的戒嚴時期,比起獲得權力,反對派成員更有可能得到的是酷刑。
政府官員解釋說,現代民主與中國文化不完全相容,其中一個接待我的人向我委婉地提出可以付錢給我——看來他認為,一名時報記者是可以收買的。
次年,也就是1987年,台灣結束了戒嚴,並成為亞洲民主革命的一個引領者,這股潮流包括了韓國、蒙古、印度尼西亞等等國家。據經濟學人信息社的最新排名,如今台灣的民主程度超過了美國、日本、加拿大,目前它處在一場喧鬧的總統和立法者選舉大戰中,投票將於週六進行。(競選的過程基本順利,但也不是沒有岔子:其中一個台灣政黨為了爭取支持,想出了分發46萬個洗衣凝珠的噱頭。不幸的是一些選民把它們當食物吃了下去。)
中國干預台灣選舉「這一次最劇烈」
這些選舉關係重大,因為拜登總統曾反覆表示,如果中國發動軍事攻擊,美國會來保衛台灣,而新一屆政府的政策,將決定這樣一場衝突的可能性有多大。北京為操縱選舉而採取的行動體現了此次選舉對它的重要性——我們美國人也許可以從中學習一下如何頂住選舉干預。
「中國試圖做的是把台灣當成一個試驗場,」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對我說。「如果他們能對這場選舉形成影響,我確信他們也會對別的民主政體嘗試使用這些方法。」
中國拒絕了亞洲的民主浪潮——然而它似乎想在台灣選舉中得到一張選票。
▲代表台灣不同政治黨派的旗幟。 AN RONG XU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每次台灣有選舉,中國都會干預——但這一次是最劇烈的,」目前在總統競選民調中領先的副總統賴清德對外國記者說。
中國政府毫不掩飾對賴清德的不滿,因為他和他的民主進步黨認為,台灣事實上已經是一個獨立國家,而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北京認為賴清德是分裂主義者,稱他是「和平破壞者」,並警告他可能成為「台海兵凶戰危製造者」。
弔詭的是,中國共產黨似乎希望它的歷史敵人國民黨取勝。這是因為國民黨歡迎兩岸加深經濟關係,反對台灣獨立。
為了增加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的獲勝機會,中國似乎曾向億萬富翁郭台銘施壓,讓他退出競選,郭在中國運營的工廠是蘋果產品的生產商。
郭聲稱自己有海神媽祖的庇佑,但共產黨的力量想必壓過了神仙:郭台銘的確退選了。
與此同時,據台灣的研究機構稱,Facebook和TikTok在台灣散播中國的宣傳內容,也是選舉操縱策略的一部分。除了表達對賴清德和其他民進黨人的蔑視,這些社媒帳號還表達了對美國的懷疑。
中國近日讓一系列可怕的巨大氣球——可能用於氣象或監控目的——從台灣上空經過。有些人認為這是要在選舉前在台灣人中間製造恐慌,提醒他們選擇民進黨是有風險的。
不過也有別的一些相對沒那麼容易核驗的指責。一名民進黨候選人指責中國傳播了一條深度偽造影片,其中呈現了他在與人發生性關係。內閣呼籲進行調查。
面對中國介選最好的對策「引起關注」
對中國的操縱,最好的對策可能是讓大家引起注意。在過去,中國在台灣的選舉干預曾經適得其反,賴清德似乎更樂意去談中國的操縱干預,而不是選民對高企的台灣樓價和政府腐敗的不滿情緒。
AN RONG XU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台灣選舉之所以引起全球關注,原因之一是對台海衝突風險的擔憂。一些台灣反對派人士警告,如果下一任總統是賴清德這樣有獨立傾向的人,那麼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會增大。
賴清德已經特意表示會繼續蔡英文的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有人指責他可能在毫無必要地惹怒中國。同樣不招北京待見的蔡英文,在挑釁中國的問題上比較謹慎。
白宮呼籲「外部行為者」——也就是「中國」——不要干預台灣的選舉,我希望北京能意識到,操縱可能取得反效果。
不幸的是,現實可能沒那麼黑白分明:就選舉做出公然的恐嚇姿態是沒效果的,但在TikTok或Facebook上進行相對隱晦的操縱,如果能逃過審視的目光,是有可能成功的。我們媒體人士對2016年美國選舉中的外國操縱沒有提起足夠的注意,我們必須做出改進。
最後還有一點:在報導這些台灣選舉時,回想起我第一次報導台灣,我不禁思考:什麼時候中國也能有這樣的變革呢?
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哪些國家會民主化,哪些國家不會,還不是那麼明顯——接下來,教育水平的提升和中產階級的壯大讓中國周邊國家出現民主的崛起,而中國自己卻變得越來越專制,尤其是近幾年在習近平的統治下。
如今的北京感覺前景黯淡——但考慮到,一個曾經經歷漫長的戒嚴和相似的專制政權的島嶼可以出現如此劇變,也許恰恰是在這個選舉周,台灣的年輕民主能讓我們對中國保持樂觀。
作者簡介_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
2001起成為時報專欄作家。他曾因對中國及達爾富爾的報導兩次獲得普立茲獎。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註:全文獲《紐約時報》授權,By 紀思道© 2024 The New York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