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11)
我很喜歡鏡頭前的表演啊!之後想當攝影師,也想當導演,剪輯師也想碰⋯⋯,夢想滿多的啦!」現在就讀影視傳播系大一的曉菁,說起話來總把眼睛笑成一條線,老師們說她像諧星、是大家的開心果。她秀出自己在社群平台的短影音,搞笑、跳舞樣樣來,已有超過兩千五百名粉絲追蹤,直說喜歡幕前的表演模樣、也熱愛幕後的影像創作。採訪這天,她棒球帽下壓著一頭棕金色長髮,搭配超大號寬鬆衣,有種低調而大方的明星氣勢,談起未來,眼神閃爍,似乎已經看見無限可能。
但如果沒有「祕密基地」,曉菁曾連未來都不敢想。
曉菁出身貧困,一度與家庭關係緊張,但在雲林台西基地的庇蔭下,找回童年的快樂,也漸漸有信心逐夢,如今已是大學新鮮人。(攝影/蕭芃凱)
逃離高壓家庭 「基地」成女孩夢想後盾
女孩燦笑的背後,藏著原生家庭的高壓。這瘦弱身影,從小就擔起照顧者的角色,一度被家裡壓得喘不過氣。
在家排行老二的曉菁,上有身心障礙的姊姊、下有兩個年幼弟弟,還與兩個中重度身心障礙親戚同住。自幼便被迫擔起家務,外出採買餐食、照料家人,若姊姊走失了,還得出去找人。大家族同住一個屋簷下,但家計難撐,十張嘴全得靠著低收入戶補助過活。
「身邊同學很多都是單親、隔代教養之類⋯⋯,雖然我有一個完整的家庭,但我過得不是很幸福。」曉菁回憶,叛逆期曾情緒爆發,和爸媽大鬧離家、揚言斷絕親子關係,吵到鄰居都出來相勸。直到她踏入快樂學習協會的雲林台西基地後,才逐漸找回真正的童年,「基地讓我能從家裡逃出來。」
回想在基地的八年,放學後不再被家裡束縛,那裡更成為支持她夢想的後盾。「老師讓我知道,我可以自由地去做自己。」曉菁說,國中時開始喜歡跳舞,基地便找來舞蹈老師教課,「基地老師跟我說『只要你努力、不要放棄就行』。」
成立至今滿十年的快樂學習協會,結合在地組織,在各地打造「孩子的祕密基地」,讓弱勢孩子有免費課輔;不少孩子在他們的陪伴下走進大學校園、往夢想邁進。十年下來,協會和基地共築安全網,接住逾七千五百個失落孩子。目前,全台共有八十二個祕密基地,協會每年在單個課輔基地最高砸下一三○萬元,持續為兩千三百多位小朋友撐起網。
同樣在雲林台西基地長大的吉姆(化名),也剛成為大學新鮮人,念的是化學工程,採訪這天,他匆匆從材料概論的課堂趕來,說著未來想做鋰電池研發工程師。
但父母在他年幼時雙雙缺席,吉姆說,「曾經覺得,人生很沒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