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歷三年疫情,成功守護國人健康及經濟表現。然而面對全球抗生素抗藥性危機,國內感染管制卻面臨「缺兵、缺武器」等困境,醫界示警,若不改善恐難因應下波大型感染疾病。
各國挺過三年新冠肺炎疫情,但疫後一場隱形的「抗生素抗藥性」危機,正在全球快速升溫。缺人才、缺新藥的台灣,該如何接招?
台灣防疫成績了得,除了仰賴政府政策與全民配合,更要歸功守護國人健康的醫療院所感染科人才。然而,現階段全球正面臨一場「抗生素抗藥性」的重大風暴,當被視為「現代醫學基石」的抗生素,失去治療、預防能力,即使是小手術、拔牙,都可能惡化成奪命的感染併發症。
也因此,抗藥性又被稱為「沉默流行」(silent pandemic),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全球二○一九年有一二七萬人因抗生素抗藥性直接死亡,四九五萬人間接死亡,相當於每十分鐘就有一人因此喪命;同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更將其視為全球十大公共衛生危機之一。
危機來襲,台灣卻存在感染管制人才不足、既有抗生素產生抗藥性,以及國內缺乏新型抗生素三大困境。醫界示警,再不改善,恐難撐過下次大疫。
為此,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感染管制學會在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主辦、《今周刊》共同協辦「後疫情時代下半場——醫療隱憂與解方」閉門座談會,嘗試集結官方及醫界建議、找出藥方,未雨綢繆地備戰下場疾病。
無健保給付 導致人力缺口大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祕書長黃建賢指出,國外研究原本預估,疫情下的台灣一年應損失二六四九億元、約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九%;但在疫情控制下,實際僅損失九七九億元,挽回○.五%的GDP;除了官民協力,感染管制人才更功不可沒。
然而,疾管署前署長、三軍總醫院特聘醫師張峰義在會中報告,韓國的標準是每一百床,須有一.二位感染管制人力,而台灣感染科醫師卻被要求僅用六分之一的人力,達到一樣的抗生素管理結果;若台灣要達到韓國一樣人力標準,至少需要一一一三位感染專科醫師,但實際的人力缺口高達三四二人,其中又有逾半數區域醫院,僅有一位感染科醫師。
- 感染管制人力:包含感染科醫師、感染管制師,以及感染管制護理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