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科技與貿易戰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重新洗牌,從長鏈快速向短鏈發展的趨勢明顯,許多區域供應鏈中心因此崛起,供應鏈移轉成為各行各業眾所關注且不得不面對的熱門議題。
外貿會協早在2021年就提出了八大區域製造中心,包括北美、拉美、歐洲、南亞、東南亞、中國、中東和非洲的概念,然而近年地緣政治及俄烏戰爭帶來的影響,更加深化了區域製造的態勢。根據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委請外貿協會辦理的2023年最新市調《供應鏈布局「他山之石系列」:外商於新興市場的行銷拓展案例》,全球區域製造的布局基本成形,出現了四大熱區且各具特性,分別是戰略布局型的美南墨北市場、市場布局型的東協市場、策略布局型的印度市場、區域市場布局型的中東歐市場。各熱區所蘊含的新商機,包括電動車、車用電子、AI伺服器、半導體、航太、智慧醫療、智慧能源,甚至傳統產業,為臺商提供了海闊天空的揮灑舞臺。
貿協研究員司徒嘉慧就其研究指出,墨西哥因接壤世界第一大市場美國,加上人口紅利,在美墨加協定(USMCA)加持下,汽車產業近年表現亮眼,許多歐美大廠紛紛到墨國投資建廠或增資擴廠。多數跨國企業也都希望供應商能移轉至墨西哥就近生產,同時降低對亞洲/中國大陸的依賴。
東協市場方面,貿協研究員范光陽及沈瑞文研究發現,越南為了吸引更多中上游高科技廠商前往投資,提供4免5減半共9年的營業稅優惠(4年免營業稅,5年營業稅減半),致力發展高科技電子業。泰國產業供應鏈完整,產業聚落眾多,交通網絡發達,物流和運輸便利吸引國際大廠和臺灣PCB廠紛紛前往投資。印尼政府則重點推動電子通訊產業,配合印尼大量勞工,可作為臺灣電子通訊廠商揮軍東協市場的灘頭堡。
貿協研究員李士勛指出,印度在2022年已經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並於同年成為全球人口最多國家。政府重點政策「Make in India」,目標讓印度成為「全球製造中心」,憑藉其龐大市場與潛在商機,已然成為最熱門的外資投資國家之一◦
貿協研究員張之華調查顯示,新興的中東歐國家相對西歐具競爭力的人力和優惠的土地成本,外加上地理居歐洲中心,因此符合西歐市場的短鏈供應需求。近年半導體大廠布局歐洲,中東歐更成為其最強的後盾。
此外,貿協研究員方昭翔另針對非洲市場的調查表示,埃及政府以鼓勵外人投資為優先考量,新首都計畫吸引外資進駐;莫三比克擁有豐富天然資源,政府鼓勵外資協助開發,農業占比在非洲國家為最高,適合發展原物料及農林產品加工輸出。日本、韓國、印度、中國大陸均已插旗非洲,非洲市場也是值得一探的寶穴。
此次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委請貿協針對這五大市場進行第一手市調觀察,可做為臺灣企業打開全球供應鏈的敲門磚。相關的市調報告預計將在2023年底前出版,業者將能藉此更深入了解這些新興市場的行銷拓展案例與策略。(供應鏈布局-他山之石系列市調報告)
(國際貿易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