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06)
「我們這裡房子有一半是沒有住人的,聚落中127人,平均64歲。」在雲林縣水林鄉灣西村一座小黃瓜農場內,36歲的青農黃衍勳,指著周邊一片寂靜的老舊房舍侃侃而談。
黃衍勳的團隊積極加值農產品,甚至研發出小黃瓜氣泡酒。(攝影/陳睿緯)
微醺農場〉率「衛星農場」打團體戰 催生500公噸小黃瓜產業鏈
這座農場,是有著國立大學碩士學歷的黃衍勳在2016年創立的「微醺農場」。這天,有別於附近的寂靜,農場內的辦公室裡嘰嘰喳喳,十幾位青農正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務農經驗。
黃衍勳知道,如果不這樣做,「再20年,這裡就滅村了。」這就是為什麼,他返鄉創業後,以自己的農場作為據點,建構小農生產團隊,創造就業機會同時,也讓農村有永續發展的可能。
事實上,台灣農村老化凋零的現象,水林鄉不是特例。據農業部統計,2022年全國農業就業人口只有53萬人,創10年來新低;行政院主計總處2020年農林漁牧業普查綜合報告指出,全國所有農牧業經營者,有近5成逾65歲,75歲以上更高達33%。
返鄉學以致用 溫室栽培防極端氣候
全國農村出現困境,就連像是黃衍勳這樣土生土長的農村子弟也不願留下。曾經是「北漂青年」的他,一路從雲林北上到彰化、台中就學、工作,在此之前,從未想過有一天要回家鄉創業。
「以前的年代,父母就是要我們好好念書,考個國立大學,去都市找個坐辦公室、吹冷氣的工作!」黃衍勳笑著說,在他決定返鄉時,阿公阿嬤還懷疑他在外面欠錢,走投無路才躲回鄉下。
回鄉,確實不是年輕人第一選項,研究所畢業後服完役,黃衍勳一開始選擇留在學校擔任研究助理,但助理工作的不穩定性,讓他思考未來其他可能方向,直到2015年,他下定決心,回到雲林老家開始了自己的創業。
家中幾塊田,成為黃衍勳的創業根基。研究所讀生命科學的他,專攻生物特性和與環境的關係,知道務農「靠天吃飯」,易受極端氣候影響,農業的升級有必要,而溫室栽培自然就是他的首選。
那年,黃衍勳28歲,起初的創業基金僅父親給的20萬元,只好又跟祖父和父親各借一塊農地當抵押,並透過青年從農創業貸款借260萬元,加上向10位朋友各借20萬元,湊了400多萬元,蓋了第一間溫室,面積不到三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