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總統馬英九見證下,藍白合終於取得用民調決定總統搭檔組合等六大共識,這也是繼2007年國親聯盟協議後,台灣政壇再次出現不同政黨合作參選總統的案例,若藍白合在大選勝出,將共組聯合政府、甚至走向責任內閣制。
綜觀國民黨與民眾黨15日所達成的六大共識,前五點皆屬於大選前的合作事項,值得關注的是第六點,兩黨承諾必須成立聯合政府,除國防、外交、兩岸由總統決定外,其餘部會原則上依各黨派立委席次分配。
傳統內閣制國家,閣員皆由國會議員擔任,台灣實際上早已屬總統制,但藍白合的共識卻是未來有機會執政後,依國會席次來分配部會,籌組聯合政府。
日前柯文哲就曾拋出在當選總統後,即恢復立法院閣揆同意權等主張,朱立倫更接球回應,倡議未來政府要從總統制走向雙首長制,再走向責任內閣制。朱早在2014年首次接任國民黨主席前,就曾拋出過支持修憲改為內閣制的說法。
據了解,這次藍白合談得成,如何喬出正、副總統人選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某個程度也建立在朱、柯兩人都有意推動內閣制的基礎上;而朱立倫、侯友宜過去與柯文哲在雙北合作上有不少經驗,已摸清楚柯的個性,協商前一晚兩人不斷通話確認如何過招。隔天協商過程中,朱立倫聚焦聯合政府、內閣制等議題,主導會談走向,讓柯文哲態度逐步鬆動。
藍白合拍板後,等同對藍營要選立委的小雞邀柯文哲站台大開綠燈,對目前選情五五波區域的突破大有助益,根據國民黨原先預估席次,若藍白合效應能有效擴散,總席次可望上看55席,未來若再搭配民眾黨取得8至10席不分區,藍白合在立院取得過半席次機率大增。
但假如藍白合在立院取得多數,還拿下執行權,未來到底要怎麼籌組聯合政府、台灣過去並未有聯合政府的運作經驗,總統直選國家必然偏向總統制下,未來要怎麼推動責任內閣制?到時是政權角力更混亂的開始?或能為台灣帶來耳目一新?對藍、白而言是先打贏再說的申論題,但對選民來說,卻是選前就必須嚴肅思考的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