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華開發資本舉辦的2023地方創生論壇在周三(11/8)登場,主題為「企業助攻地方 打造創生永續經濟」。國發會2019年啟動地方創生行動方案,鼓勵青年返鄉,2021年再推出「2.0方案」,從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編列5年60億預算,加大推動力道,也希望帶動企業加入。
「每一個地方創生團隊就有一個動人故事。」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致詞時說,因為地方創生行動方案,他走遍台灣山區、偏鄉、原鄉、離島,每個地方創生團隊都有精彩故事。希望靠在地的DNA發現問題,然後再來解決它,永續發展。
龔明鑫表示,2021年起行政院從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編列5年60億元預算,進一步統合跨部會資源,新增多元徵案管道,加大推動力道。他希望,地方創生可以百花齊放,下一階段是要和企業緊密結合,當地方創生在各地扎根,透過企業的力量,能讓他們更加活躍。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今周刊攝影團隊
公私協力推動地方創生 中華開發資本:要當槓桿支點
中華開發資本代理總經理南怡君提到,中華開發資本超過60年產業投資經驗,加上母公司中華開發金控集團資源,已經建立產業企業脈絡。中華開發最擅長串聯資源、建構生態系,因此也自我期許成為槓桿支點,撬動更全面的資源。對於開發金控來說,這個支點就是公私協力。
南怡君說明 ,在聯合國SDGs第17項目標中提到,要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協力促進永續願景,這就包含鼓勵公私協力的夥伴關係。本次中華開發資本可以延續國發會地方創生青年獎勵計畫,成為其中一顆螺絲,進行加碼及培力方案。
▲中華開發資本代理總經理南怡君。今周刊攝影團隊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表示,地方創生由青年扮演關鍵角色,針對台灣各地不同背景發展,由下而上體現台灣強大公民力量。今周刊除了報導曝光,也與曲全立導演共同出版了台灣超人AR親子繪本,讓讀者有管道參與地方創生。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拿出過去的封面故事,說明媒體扮演的角色。今周刊攝影團隊
「台灣有些鄉鎮1年只有10名新生兒,連1間國小都支撐不了。」國發會國土處處長黃文彥說,台灣面臨人口紅利減少,還有過度集中大都市、城鄉發展失衡的問題。所以希望獎勵青年投入地方創生,打造「均衡台灣」。
國發會已在全台各地,建立83個「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由前輩分享地方創生事業經驗,輔導更多青年返鄉紮根。黃文彥說,目前已輔導地方提報183件地方創生計畫,累積通過130件計畫。
小草書屋:我們能透過「有意識的消費」幫助地方創生
小草書屋、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是最好的鮭魚返鄉案例。他2006年結束離鄉背井的職涯,返回新北市的三峽老家,投入振興地方事業。2010年創立「甘樂文創」、2015年創立「小草書屋」,以傳承在地文化為志,與社區緊密結合。
小草書屋深耕三峽,替需要社會關懷的兒童、青少年,打造社區陪伴與培育基地,更幫助中輟生培養職場技能。他們的資金除了募款,林峻丞透過社會企業甘樂文創,打造「禾乃川」國產豆製所等品牌,再將盈餘挹注到非營利組織。
「我們希望打造永續的社區支持系統,建立共生共榮的理念。」林峻丞表示,很多非營利組織有社會理念,但沒有商業模式,透過與社企或地方創生團隊合作的經營模式,讓一般民眾透過「消費」,也能出一份心力。
▲小草書屋、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今周刊攝影團隊
環境友善種子:當企業與地方創生的橋樑
環境友善種子扮演地方創生團隊與企業間的橋梁,執行長王書貞表示,現在企業有投入ESG的需求,但多數仍在摸索階段。多數地方創生、社會企業團隊,欠缺行銷自己的資源,也不懂大企業的ESG語言。
王書貞表示,環境友善種子團隊會盤點企業的ESG報告書,再從地方創生團隊找出適合對接的案例。後續協助規劃行動方案、資源管理設計教育活動。她舉例,譬如替企業規劃淨灘、農耕體驗活動。
▲環境友善種子執行長王書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