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金門島上,擁有高粱酒、麵線、陶瓷等遠近馳名的物產。然而,不論是產業發展或是民生需求,都脫離不了與水資源的關係。為了確保金門居民能夠獲得質優量足的飲用水,金門自來水廠特別開發「智慧水務管理平台」,將累積多年的水務處理經驗結合了資訊科技,更有效地管理珍貴的水資源。
人人都知道,陽光、空氣、水在地球上是構成生命本質的三要素,但是對於位在離島地區的金門縣來說,水資源管理一直都是很大的挑戰。金門地區由於地形和氣候等天然因素的制約,年平均降雨量僅約1,080毫米,約為臺灣本島的40%左右。此外,降雨主要分佈在4月至9月的梅雨和颱風季節,且因陽光強烈又缺乏高山和長河流,雨水降下之後很快就會流入大海,使得水資源的蓄積和開發變得更加困難。同時,近年來因爲觀光產業的發展和外流人口的回流,水資源的管理變得更加複雜。
除了面臨自然挑戰,金門縣的水資源管理業務分配方式也與臺灣本島有所不同。自1965年金門自來水廠成立以來,其員工就需要承擔比本島自來水事業更多的工作壓力。在臺灣本島,自來水公司主責淨水供應業務,但在金門,除了原本的自來水業務外,還要負責水庫資源的盤點和規劃,及下水道設施的維護和操作管理,甚至參與部分島內防洪整備作業。在有限的人力資源條件下,金門縣自來水廠必須肩負更多工作和責任。
縣長陳福海表示,金門縣自來水廠從源頭的水資源開發與管理、淨水的處理操作、整體的供配水調度、再到後端的污水維護管理與再生水,都是水廠的業務範疇,要肩負更多水資源工作和責任。
借重科技力量 讓繁雜的水資源管理工作更便捷
為了更有效地執行水務管理工作,金門自來水廠自2000年以來,就根據業務需求逐步推行各種資訊系統應用,包括早期的水質監控系統、GIS管網系統、水費和物料管理,以及近期的兩岸通水和與中國大陸的訊號傳輸、智慧水表的推廣,還有放流水的自動監測系統等。
智慧水務管理平台的建置就是希望在既有系統基礎上,透過資料介接的方式將個別的系統所提供各項參數資料,由管理平台進行整合、分析、管理等工作。
然而,這些系統皆獨立運作,當事件決策需要跨系統平台的資訊時,往往需要耗費更多時間和人力來整合資料。舉例來說,停水作業需要水務專業人員對環境和業務有深入認識,但在過去,當工程人員趕赴現場關閉水閥或尋找破裂管線時,經常遭遇到缺乏足夠圖資或對當地環境不熟悉的狀況,從而導致無法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工作,浪費了資源,也對民眾生活帶來不便。
如何將金門打造成為「科技生活智慧島」,一直是金門縣政府及陳福海縣長施政的主軸及重點,過去幾年縣府各單位多以外部應用層面開發為主,本次金門自來水廠與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透過內部整合應用系統的開發來解決上述問題,除了要肯定同仁勇於創新突破的努力外,同時也代表縣府團隊內部行政效能的再提升。
目前「智慧水務管理平台」將現有水廠三大應用系統的進行整合,並在確保資訊安全的基礎上,將平台建立在圖資管理系統之上,提供GIS地圖的查詢功能,也同時結合了水費營運管理系統的資訊提供和APP,並在中間層介接供水監控系統,以實現即時監控和後續加值應用的功能。「這樣,當管理者、營運人員需要進行決策分析、整合和管理工作時,能夠更準確地了解整體狀況,並迅速採取應變措施。」
金門自來水廠與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了整合現有水廠三大應用系統的「智慧水務管理平台」。
「智慧水務管理平台」建立在圖資管理系統之上,提供GIS地圖的查詢功能,也同時結合了水費營運管理系統的資訊提供和APP,以實現即時監控和後續加值應用的功能。
系統上線後,不僅協助水廠員工在進行例行的工程填報、巡檢與資料查閱等工作中節省了更多時間,也讓管理層能更有效率掌控作業進度,並提高在發生突發狀況時的決策效率,強化都市的防護能力。
積極面對環境議題 邁向水資源永續循環
面對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已成常態的事實,金門縣府與水廠也更積極透過各種方式,讓珍貴的水資源能夠永續循環利用。過去金門每日供水約有60%來自地下水,長期下來容易導致地下水嚴重超抽等問題。但隨著107年陳福海縣長任內中國大陸水源的引進、相關管線工程的陸續完成,以及洋山淨水廠啟用,不僅大幅提升了支援西半島的用水量,現階段減少了每日地下水抽取量達9,000噸,使地下水位逐步回升,有效實現地下水涵養的目的。同時,地區水資源回收中心的放流水比例也達到60%,這不僅高於其他縣市,還因為再生水資源的挹注,改善了水獺等當地生物的生活環境。
展望未來,陳縣長福海誠懇地表示:「金門高粱酒聞名海內外,而地下水正是金門的釀酒命脈。我們將持續實行多元的水資源開發和管理措施,確保金門水資源能夠實現永續循環,以提供鄉親質優、量足的金門好水。」
(金門縣政府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