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有9所大學傳出多名學生遭「無卡分期」詐騙,不肖人士以投資手機、電腦等3C產品為由,「簽約立刻拿5千佣金」,鼓吹學生簽下5萬至10萬元不等的無卡分期契約,不但產品沒拿到,還被融資公司催繳款項,
更慘的是,以為能轉外快拉同學一起,害同學也被騙,粗估受害學生近600人。教育部也證實,已89名受害者通報。
教育部指出近期有接獲逢甲大學、中臺科技大學、臺中科技大學、建國科技大學、僑光科技大學、東海大學、嶺東科技大學、亞洲大學、弘光科技大學共計9校,校安通報14件,計89人。
逢甲大學上週五(10/27)證實,10月起接獲學生通報,已有上百名學生受害,已發信給全校學生提醒不要受騙。台中市警方呼籲,被害人應勇敢出面製作筆錄,已掌握特定嫌疑人偵辦中。
學者:監管不足外,金融素養教育沒有落實深化
銘傳大學金融科技學院副教授林盟翔認為,這次事件除了監管不足外,背後衍生問題是金融素養教育沒有落實深化。他舉例,無卡分期甚至是過去的P2P交易事件,本質上沒有錯誤,其實回顧詐欺發生的關鍵,大都是不法分子透過同儕、利誘,騙取被害人個資、簽章文件。
林盟翔說明,金管會對於提升國人金融素養提出方案,值得給鼓勵,只是這件事得拉高到國家層級,動員教育部、警政署、數位發展部等,才有可能對症下藥。
他說明,金管會是金融業主關機關,能透過金融機構如銀行、行員做宣導,但這次受害的多半是信用小白,人生可能只有開戶上過一次銀行,光靠金管會預防絕對不夠。
政府也該思考,為什麼詐欺事件是從中部院校爆發?林盟翔認為,是否存在南北監管資源分配不均,或是偏鄉金融資源取得不易,都值得中央檢討。
為5,000元盲目簽字,年輕大學生金融認知不足…
台中市法制局主任消保官何怡萱呼籲,此案例中多數學生,並不理解自己簽下了什麼文件,但是今年起只要年滿18歲,民法即視為「完全行為能力人」,所以簽下名字前一定要看清文件內容。
何怡萱提到,融資公司撥款前,學生甚至簽下已取得貨品的「切結書」。學生也自述,他們收取回饋,依照通訊行提供的QA題庫,向融資公司逐一確認無卡分期契約。
學生後續主張未拿到貨品,但因為這些切結書與文件,讓通訊行和學生處於各執一詞情況,後續只能交由檢警協助釐清。她建議學生要備妥資料,佐證沒有拿到貨品的事實。
目前,台中市政府法制局消費者服務中心正協調融資公司,看在確認事實前,能否暫緩催款。
無卡分期造福信用小白,但消費者也要理解這是跟第三方有債權關係。何怡萱說,若期間有發生履約爭議,會比一般買賣行為複雜。契約是否有利息、分期付款總價划不划算,延遲繳款違約金多少,提前繳清是否有衍生費用等,都要事前要看清楚。
日前中部地區校園發生學生遭詐騙案,逢甲大學有學生控訴,有名自稱是通訊行業務的男子,鼓吹他們以無卡分期方式購買iPhone、筆電等3C產品,只要簽約就可以立刻拿到5000元佣金。
瞄準大學生「乾淨沒有案底」、無卡貸款核款容易
這名男子還跟學生說不需要繳分期,可以幫對方繳,只希望學生簽約讓他有業績,不料,對方只付了幾期貸款就沒下文,貸款公司還找上門來,背負數萬元不等債務,這名男子還會要求學生一個拉一個申辦無卡分期,從去年10月至今已有近600個學生受害。
學生指出,這名男子瞄準大學生「乾淨沒有案底」,無卡貸款核款容易,加上出事學生怕家裡罵,因此肆無忌憚,「很多學生自認倒楣,默默多打工吞了」。
對此,逢甲大學指出, 10月12日接到第1個學生通報,10月13日立即發通知信告知全校學生,宣導防制和法治概念。目前向校方通報的學生近百人,此案已進入專案調查,學校也充分和警方配合,雖抓到1名犯嫌,背後的集團和組織仍在追查中。
台中市警六分局表示,近日陸續接獲轄內2家大學共8位學生報案,其中逢甲大學6人,東海大學2人,指稱遭假冒通訊行業務員之男子詐騙,謊稱只需被害人申辦手機或購買筆電等3C產品,並填寫無卡分期貸款合約書,即可賺取現金5000元。
警方目前已掌握嫌犯追查,檢具相關資料報請地檢署指揮偵辦中,並持續與學校保持聯繫,清查是否有其他被害人,通知前來製作筆錄。警方呼籲,輕鬆就能賺取財物,很可能是詐騙手法,務必謹慎小心求證,避免受害。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