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今周刊》連續4年舉辦「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串連城市能量,發掘21個縣市多年耕耘的永續成果。今年獲得永續城市特優獎的新竹縣,是全台「最年輕」都市,縣府透過由下而上串聯,為孩子打造一座座地區特色公園。
星期天午後的公園擠滿了人。孩童在沙坑上玩耍、家長們在躺椅上聊天;鞦韆上,媽媽抱著兒子坐在盤狀座椅裡,笑聲伴隨母子一起盪到空中。這時,兩個牽著小孩的爸爸突然巧遇,高興互道:「你也來遛小孩!」
這是位於新竹縣竹北市的興隆公園。去年六月改建落成至今,這座政府與民間共同打造的特色公園,成為民眾週末帶孩子「放電」的重要去處。
二〇年起,新竹縣政府將「改造特色公園」納入年度施政目標。新竹縣長楊文科接受本刊專訪說明,「我們用公民參與的方式,跟當地居民討論,提出構想之後、再由民眾提出意見修改。」有別於過去單調乏味的「罐頭公園」,特色公園從民眾需求出發,透過多元規劃巧思,將兒童遊戲權還給民眾。
舉例來說,興隆公園這座以「森林」為主題的遊樂場,棲身在一棵棵高聳的喬木裡,為親子製造舒爽的蔭涼天地。除了溜滑梯、盪鞦韆,公園裡還有全亞洲第一座「蝴蝶攀爬網」,盤根錯節的網架鋼索,可讓十幾個孩童攀爬探索,就算不小心踩空,地上鬆軟的沙坑,也能穩穩接住孩子們幼小發育中的身體。
之所以大力推動特色公園改建,正是因為兒童遊戲空間的存在,對新竹縣格外重要。
新竹縣是全台最年輕、人口成長最快速的城市之一,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全縣幼年人口比例高達十五・七三%,與新竹市遙遙領先其餘縣市。竹科的就業機會,帶動大量青年人口移入、定居成家,當地民眾也對育幼資源有更迫切的需求。
「新竹縣有『三高一低』的現象:高所得、高學歷、高出生率,人均年齡最低。」主管公園建設的新竹縣產業發展處科長吳麗敏說,正因如此,特色公園改建被縣長楊文科視為須加快執行的重點政策。
二〇一九年曾到縣府帶頭陳情的地方媽媽楊怡青,這天也來到興隆公園,「新竹縣『偽單親』狀況很普遍,父親工時都很長……。」她跟先生因為工作從外地移入,生下兩個孩子,需要長時間育兒的她,當時苦於市區內沒有「好玩」的公園讓小孩自由玩耍,開始積極倡議並參與新竹縣特色公園的改造。
令楊怡青欣慰的是,一九年底陳情後,縣府很快給出回應,在二〇年的施政報告提出「三年二十二座特色公園」目標。楊怡青與新竹縣政府,也從敵人轉為夥伴、展開長達三年的合作,舉辦說明會、工作坊整合民眾意見,讓一座座符合大眾期盼的公園慢慢成形。
遊樂場裡許多設計巧思,都來自民間反饋。例如孩童希望更刺激的遊具體驗,設計師李吳博澄就調整興隆公園溜滑梯坡度,設計得比原先更陡;設置在沙坑旁的洗手洗腳台,也來自民眾的建議。由於好用又好玩,公園落成以來,楊怡青與李吳博澄經常帶著自己的孩子來這裡,度過一個下午。
由下而上的設計規劃,不僅更貼近大眾需求,更讓民眾對於公園有更深的認同與責任感。楊怡青笑說,現在很多民眾看到沙坑的沙子外溢到路上,都會主動拿起掃把清理;李吳博澄也分享,一位芎林鄉的地方長者原本對特色公園改建計畫相當懷疑,看到新公園開放後,竟主動提出要「認養公園」,維護環境整潔,讓設計團隊印象深刻。
隨著「三年二十二座特色公園」計畫陸續完工啟用,新竹縣政府今年也進一步擴大規模、提出「一鄉鎮一特色公園」計畫,藉由提供補助款,讓地方鄉鎮市政府打造屬於各自鄉親的特色公園。吳麗敏解釋,透過地方自行推動管理,特色公園的規劃與維護,也能夠朝向更長遠永續的方向發展。
就像聯合國在SDGs「永續城鄉」項目中所提出,「在西元二〇三〇以前,為所有人提供安全的、包容的、可使用的綠色公共空間,尤其是婦女、孩童、老年人以及身心障礙者。」政府與民眾的共同努力,讓新竹縣一步步地往永續城市目標邁進,也在過程中,為城市增添更多歡樂與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