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是一場考驗耐力的長跑。《今周刊》SDGs大調查邁入第四年,在疫情與經濟衰退未散的烏雲之中,持續記錄全台二十一縣市在永續賽道上的身影與進程。
八年前,聯合國發布「二○三○年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世界在社會、經濟、環境上的共榮發展制定階段性藍圖。如果將SDGs的實踐視作一趟為期十五年的馬拉松長跑,那麼從二○一五年開始至今,世界在這條旅程上已經跑了一半。
這是條曲折艱難的路。一五年到一九年間,世界為SDGs努力衝刺、取得進展,然而隨後數年的疫情紛擾,讓各國彷彿也患上長新冠一般,在永續發展的跑道上開始步履蹣跚,今年七月發表的《永續發展報告》,開頭便疾呼:「在二○三○期程的中點,所有的SDGs都已嚴重落後。」
面對不容樂觀的前景,報告呼籲世界各國在SDGs上加緊腳步,「目前的發展令人擔憂⋯⋯,正因如此,才更應該加倍努力。」
永續發展,是一場需要將目光放遠的耐力賽,艱困的大環境考驗著國家與城市能否穩健前行。視線回到台灣,由《今周刊》舉辦的年度「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定期檢視追蹤台灣各縣市,每年在永續發展上的腳步與進程。
調查於今年邁入第四屆。延續過往研究方法,本刊與第三方調查機構「畢肯市場研究」合作,綜合五十八項公開統計數據(占比七成)與民意調查(占比三成),針對「社會力」、「經濟力」、「環境力」三個主要面向進行評比,最終選出六都與非六都的「最佳永續發展城市獎」。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適逢縣市首長換屆,但本刊在統計數據部分,多是採納去年(二二年)的公開資料,因此許多新任首長的政績與表現,難以反映在本次的調查結果中。經過本刊內部討論,最終仍決定將目光放在各縣市永續長跑中的累積與整體表現,不因首長異動而改變調查方式。
本屆調查結果出爐,六都中,台北市與桃園市獲「永續城市特優獎」,高雄市與新北市取得「永續城市優等獎」;非六都部分,特優獎由新竹市、金門縣、嘉義市、新竹縣共同拿下,優等獎得主則是宜蘭縣與基隆市。
北市再生能源領先 桃園經濟力強勁
綜觀本屆的特優獎得主,六都中的常勝軍台北市,今年再度憑藉「環境力」的優異表現追分、蟬聯得獎。過去幾年間,台北市大力推動淨零碳排,在「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成長率」上,從前年的二○%激增到去年的六○%,遙遙領先六都其他縣市。
台北市長蔣萬安向《今周刊》表示,由於城市高度開發,再生能源發展受到先天限制,目前「太陽能發電是台北市再生能源中適合優先推行的方向」。北市府除了透過市有房地招標、私人房舍補助、公民電廠與太陽光電宣導等方式,持續推動太陽光電設置;另外也規定面積達一千平方公尺以上的新建物,應設置一定容量再生能源裝置。
「因為創能、儲能和分散式發電是比較新穎的概念,民眾的認知和參與尚未全面普及,這是我們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蔣萬安坦言:「如何更好地宣傳政策理念,充分向民眾溝通並解答疑惑,更有效地鼓勵大家參與,是我們要持續努力的方向。」
另外,過去一年六都電動車輛數的成長明顯趨緩,各縣市成長率均不到二○%,僅台北市電動車輛成長率仍維持在二五%,足見北市府在推動「綠運輸低碳交通」上步伐相當堅定。
六都中的另一位特優獎得主桃園市,在「經濟力」上表現最突出,勞動參與率、營利事業營業銷售額成長率都是六都之冠,房價所得比、人均負債比也是六都最低。另外在「社會力」方面,桃園市的老年人口比率最低、人口總增加率與一般生育率最高,堪稱六都最年輕有活力的城市。
先前台積電計畫進駐龍潭科學園區三期,讓許多人看好桃園未來的經濟發展,然而近期計畫破局,讓這份期望落空。桃園市長張善政接受本刊訪問時表示,以地方政府來說,當然希望台積電能進駐,市府也會盡一切力量,促成所有條件以利進行。
「經濟力」與「社會力」的競爭優勢,是桃園市在招商時握有的重要利器。張善政強調,基於台積電當初挑選龍科的出發點,市府仍認為桃園是台積電建廠的首選;除了土地優勢,桃園還有豐沛的年輕人口、充足的水電供應,以及最重要的完整產業供應鏈。未來市府還會將其他可能適合的區域,提供給科管處、徵詢台積電的意見,對於將來的合作樂觀其成。
▲點擊圖片放大
新竹市長高虹安(左2)上任後推出「ESG媒合平台」,盤點34個合作議題、橫跨12項永續發展目標,與企業合作共創雙贏。(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竹市設永續辦公室 金門拚最少廢棄物
來到非六都部分,新竹市今年「社會力」、「經濟力」的成績依然亮眼,儘管整體民調分數落在後段班,但強健的城市體質,仍讓新竹市拿下本屆永續城市特優獎。新竹市長高虹安指出,新竹有三高,科技技術力高、市民水準高、產業配合度高,對於推動永續發展有極大助力,「在我心中,新竹市可以成為台灣永續發展的典範。」
為讓政府效能跟上民間腳步,新竹市即將掛牌成立「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推動辦公室」,整併既有的溫室氣體減量工作小組、永續發展推動小組等專案型組織,組成跨部門平台,專責永續大小事,加速行政作業橫向聯繫的效能。
高虹安表示,永續發展所強調的面向早已遠超過環境議題,隨著各國永續發展策略從鼓勵倡導轉變為政策規範,現在市府的作為,奠定新竹未來的城市競爭力與發展潛能。
同樣位列特優獎的金門縣,也是第三年蟬聯「環境力特別傑出獎」。金門縣的廢棄物處理表現一向出色,一般廢棄物回收率為全國最高,每人每日一般廢棄物產生量為全國最低。
優秀的表現,跟縣政府積極的資源挹注有關。去年金門縣的「社區發展及環境保護支出比率」是全國最高,金門縣長陳福海說明,二二年縣政府編列約七千萬元垃圾處理經費、二七七○萬元資源回收推動經費。
陳福海表示,由於疫後解封、經濟活動復甦,二二年廢棄物產生量有增加趨勢,於是過去一年縣府透過源頭減量、資源回收,以及協助公所貯存場處理難去化資源物等方式,促進當地的永續循環經濟。
金門縣長陳福海參加金門縣林務所辦理「植樹節造林」活動,造林守護金門。(圖/金門縣政府提供)
嘉市公衛表現優 竹縣文教支出占比高
另外,嘉義市與新竹縣也都得到今年的永續城市特優獎。嘉義市在「社會力」、「經濟力」、「環境力」的表現平穩,深得民心,是非六都部分整體民調冠軍。尤其在公衛醫療方面,嘉義市每萬人口執業醫事人員、每萬人口病床數均是全國最高,嬰兒死亡率則是全國最低。儘管幅員小、資源少,但嘉義市憑藉優良的治理,在本調查中長期高踞非六都的前段班。
竹科坐落的新竹縣,則在「社會力」與「經濟力」的表現名列前茅,是本次調查中「人口總增加率」冠軍,高達千分之八.五二。新竹縣長楊文科受訪時指出,由於外來人口、學齡孩童數量多,新竹縣長期以「拚經濟、重文教、享福利、樂安居」為施政主軸,教育科學文化支出比率居全國之冠。面向未來,新竹縣將投入更多資源在「環境力」的培養,希望解決近期城市的廢棄物與汙水問題。
從結果來看,不難發現這是一份與去年相似的得獎名單,似乎顯示城市的「體質」對於永續表現仍有關鍵影響。然而,這並不代表縣市政府的努力無效,相反地,檢視今年的調查數據消長,更能看出哪些城市正在逆勢中穩健成長,又有哪些城市異軍突起、慢慢趕上賽道上的其他對手。
舉例來說,今年是高雄市首度入選六都的永續城市優等獎。綜觀過去四年調查分數,高雄市持續以堅定步伐穩健前進,今年在「社會力」、「經濟力」與「環境力」的分數都位居中段班、無一特定面向有落下,堪稱六都中表現最穩定的縣市。
高雄市持續在永續競爭力方面穩健前進,圖為今年7月全球第一個生成式AI聚落於高雄亞灣區成立,市長陳其邁(中)出席記者會致詞。(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高雄民調冠六都 澎湖經濟躍進前段班
而在整體民調分數上,高雄市更居六都之冠,包括社福醫療、工商發展、節能減碳等方面,都獲得最多民眾的肯定。良好的城市治理,讓高雄市正往永續的目標急起直追。
至於非六都部分,澎湖縣的進步令人驚豔,整體排名較去年大幅躍進八名,在統計指標與民調分數上都有顯著成長。當中尤以「經濟力」的表現最為突出,一年內從後段班躋身前段班;其中,公司登記家數成長率、營利事業營業銷售額成長率等,皆居非六都之冠。民調結果來看,澎湖縣民對於「求職難易」與「經濟景氣」的評價也遠高於去年。經過疫後復甦的這波衝刺,澎湖縣未來如何持續成長,值得期待。
除了「最佳永續發展城市獎」,本次調查增設兩個特別獎項——「最佳首長信任獎」及「最佳永續觀光發展獎」。
「最佳首長信任獎」綜合民意調查中的「施政滿意度」與「政府服務效能」分數,評選出最獲民眾信賴的地方首長與政府。今年六都得獎者為台中市長盧秀燕,非六都則由台東縣長饒慶鈴、嘉義市長黃敏惠、嘉義縣長翁章梁共同得獎。在縣市首長換屆之年,四名連任的得獎首長,證明在地的長期深耕,終能換來民眾更多信任。
另因應疫後觀光復甦,本屆調查新設獎項「最佳永續觀光發展獎」,表彰地方政府在推動觀光產業永續發展上的努力與成效。本刊綜合縣市政府施政報告的質化分析、統計數據與民意調查,綜合評選出新北市(六都)與花蓮縣(非六都)成為本屆得獎者。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如此定義永續觀光:「充分考量目前及未來的經濟、社會與環境影響後,落實遊客、產業、環境與當地社區需求的觀光。」新北市與花蓮縣之所以得獎,不僅是兩座城市先天豐富的自然資源,更因其健全的基礎建設、完整的施政規畫,在發展觀光同時,兼顧當地的永續性,為疫後逐漸蓬勃的觀光產業,許諾一個更健康長遠的未來。
距離三○年SDGs的階段性終點還有七年,今年「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記錄下台灣二十一縣市在永續跑道上的期中身影。雖然並非聯合國成員,但台灣在這條路上不曾缺席,每座城市都以各自的步伐,邁向更永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