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二○二三年「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其中「最佳永續觀光獎」由花蓮縣、新北市拿下,它們怎麼結合在地優勢和特色,推動綠色旅遊?
「花蓮是最適合推動永續觀光的縣市!」花蓮縣觀光處處長張志翔自豪地說,從太平洋的蔚藍海洋,到中央山脈的深邃山林,花蓮坐擁珍貴的自然資源,山海低碳旅行不會少,總吸引國內外遊客紛至沓來,「花蓮的觀光旅遊,就是一個品牌。」
作為國內觀光第一大縣,花蓮每年的觀光人次高達一千萬;即使是疫情期間,光是安心國旅、每房每晚一千元的補助中,就有五.八億元流向花蓮,居全國之冠。
不過,隨著旅客湧入,觀光產業帶來的環境負荷、碳排放量也隨之增加,落實環境永續是刻不容緩。張志翔說,「因此我們希望在推廣觀光旅遊時,能對環境、社會的影響少一點。」
由於永續觀光規畫的亮眼表現,讓花蓮縣在《今周刊》二○二三年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中,一舉奪下「最佳永續觀光發展獎(非六都)」。
從調查的各項評比來看,花蓮不僅在施政報告點出「永續精神」對觀光產業的重要性,更提出實際的永續觀光策略,所以能在該項目獲得高分。量化統計上,花蓮縣除了在整體指標均名列前矛,更在民調中被選為「最重視永續觀光推廣」的城市。政府在完整規畫、統計指標的良好表現,加上民眾的正面回饋,展現出花蓮縣保護後山淨土的決心,獲頒永續觀光大縣,當之無愧。
實際上,早在永續成為響亮口號之前,花蓮縣長徐榛蔚在二○年就以「淨、靜、勁、境、靚」推廣花蓮,強調花蓮有純「淨」的空氣、「靜」心的風景,因此要具備有機首都的衝「勁」,來展現後山美好的意「境」、花蓮之美的「靚」,守護在地環境的目標,其實都呼應當前的永續精神。
花蓮》東大門夜市拚評鑑 460顆星爭輝
為了實踐永續觀光,花蓮縣從二○年開始推動垃圾源頭減量計畫,以東大門夜市攤商為重點對象,目前已有七成以上攤商內用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外帶也不主動提供餐具及提袋,成為全台最環保的夜市之一。
但對基層攤商來說,「永續」一開始是個陌生詞彙,「你說『永續』,他不知道是什麼。」張志翔說,所以縣府請來專家,包括台灣旅行業國民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蔡子建,手把手教大家從餐具、設備開始,落實環保整潔。
縣府更將東大門夜市分為四個區域,促進彼此「良性競爭」,讓永續精神扎根。例如,縣府鼓勵攤商參加經濟部舉辦的「樂活名攤」等評鑑,提升攤販用餐的環境品質、環保程度;張志翔也觀察到,若某區的攤商滿意現狀,卻發現另一區竟能獲頒「四星級」的更高評等,自然會想跟進。
「我們希望讓攤商產生榮譽感。」他說,縣府除了陪攤商一起去頒獎典禮,鼓勵他們從一星、二星、三星,再拚到四星。「當攤商在中央獲獎,縣府也會給予更多的補助資源。」這讓東大門夜市在去年的「樂活名攤」共獲得四六○顆星,更獲頒環保署「環保夜市特優獎」,有逾兩百家攤商取得環保標章,夜市也提供餐具租借服務,每年約可減少五十萬個免洗餐具。
不只是夜市,花蓮縣的餐旅消費也已有不少綠色選擇。在縣府積極輔導下,目前花蓮縣已有四十四家「環保餐廳」,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優先使用國產食材、惜食點餐;九十三家「低碳商店」,符合照明、空調、水資源、建築、資源回收等經認證低碳措施;以及一二一家內用不提供一次性餐具的「不塑餐廳」;還有二三○家續住不更換床單、不提供拋棄式備品的「環保旅店」。
歐盟綠旅標章飯店 助在地青農轉型
君達集團以休閒農業深耕花蓮超過三十年,董事長尹純綢對於花蓮的「永續觀光」其實很有感。「觀光產業已經不再是無煙囪產業。」她說,從交通到餐飲,每個旅客在旅途中會產生各種不同的碳排,「我們必須從綠色旅遊開始,才能拯救地球。」
集團旗下的秧悅美地酒店,就在花蓮打造了有機農業的生產、消費鏈。旅客在餐桌上所見的蔬果、米飯、雞蛋、雞肉等,不是來自飯店旁的自家農場,就是花蓮在地契作小農,幾乎都是「在地直送」。推動綠色旅遊有成,更讓秧悅在二三年獲得歐盟GTS綠色旅行標章二星認證。
「有機小農就是地球的救星。」從一六年開始,尹純綢就帶著飯店團隊,一家家登門拜訪小農,目前至少有五十家小農夥伴和秧悅長期合作,奠定飯店有機餐食的基礎,而客房裡附贈的有機豆奶,則是飯店協助花蓮青農轉型的成果。
尹純綢回憶,五年前,七位青農來到花蓮種田創業,卻不敵在地已經飽和的稻米市場,倉庫囤了兩千多公斤的米卻賣不出去。「我建議他們,要不要種黃豆?就算賣不出去,還可以做豆奶、毛豆、豆製品等多元產品。」如今這群年輕人改種黃豆的面積已從一公頃擴大為五十公頃,也成功銷往各地,打出響亮名號。
不論是和有機農場或青農合作,尹純綢強調,「縣府都已經為我們鋪好路了。」她觀察,花蓮縣府推行觀光、農業結合並進,除了挹注輔導資源,更經常以縣長為首,親自帶著小農在國內外推廣在地農產品,不只是給小農打氣,也宣示永續觀光政策沒有停下來的餘地,只有不斷往前的決心。
新北市觀光局舉辦「微笑山線」走讀旅行,帶領民眾走進「家山」,就近體驗山林之美。(圖/新北市政府提供)
新北》低碳大眾運輸串起「微笑山線」
而位於首都圈的新北市,則拿下六都的「最佳永續觀光發展獎」。新北市自一九年推出觀光品牌「微笑山線」,成為北部都會區綠色旅行的新興亮點,在近年廣受好評。
新北市觀光局長楊宗珉說,新北作為全台第一大直轄市,擁有四百萬龐大人口,民眾休憩需求量高;而從北海岸的海洋生態、四面郊山環繞,到猴硐、三貂嶺及牡丹的百年古道礦業,新北市本身也有豐富的人文及自然觀光資源。但如何在遊憩資源、在地文化、低碳運輸等複合考量下,推出屬於新北市的旅遊廊帶與品牌,他坦言,「是挑戰、也是契機。」
而微笑山線,正是因山林永續旅遊而生的在地品牌。
由於市府團隊看見新北約有八成登山步道集中新北市南側,便規畫出從樹林、鶯歌、三峽、土城延伸至中和、新店、石碇、深坑到平溪的登山廊帶,串起首都圈南側的山林資源,在地理分布上,各點相連宛如一抹「微笑」,成為品牌的自然形象,便命名為微笑山線。
其實,微笑山線在規畫之際,正逢大疫降臨,但卻也意外跟上了當時人們因不能出國而湧現的登山熱。走進山林,強調淨化身心和親近大自然的精神,讓微笑山線的品牌,漸漸打入民眾心裡,在疫後更延續了這樣的生態旅行模式。
尤其,在新北三環六線等大眾運輸網絡的助力之下,更成就了便捷的低碳旅遊。透過捷運、火車、公車、腳踏車等方式,平均花一小時左右,就能深入微笑山線的山林、探訪小鎮。
享用沿線節令食材 走讀家山之美
「新北市四面環山,我們可以在家看到山,也可以在山看到自己的家。」楊宗珉說,永續旅遊不是要到很遠的地方去玩,而是探索在地文化與自然,找回旅行和生活的連結,「串聯山林曲線,希望讓民眾感受到『家山』的理念,讓住在山邊的居民、到訪的旅人,都能就近體驗豐富山林。」
山林綠色之旅,不只要低碳,更希望旅人走進原始自然和在地生活。新北市微笑山線系列,結合山林場域,推出山中療癒瑜伽、山林香氛氣味、茶香文化、藍染工藝等活動,今年,更主打依節氣設計的走讀旅行。
「這是車前草,通常長在很硬的土壤裡,是利尿的清涼植物,也是被拿來作為中藥材的車前子喔!」初秋的周末上午,「雜草稍慢」創辦人、採集藝術家林芝宇,帶著二十五人的走讀團,踏進微笑山線路線之一、位於新北樹林的福源山步道,上山「拈花惹草」,帶領民眾認識腳邊被忽視的雜草、不為人知的藥草療效,和這片土地所孕育的生態系。
走讀後,民眾在百年大榕樹下席地而坐,享用由「一味私」團隊所烹調的「寒露自然餐盒」。這由竹葉、藺草包裹而成的天然飯盒,一打開盡是秋令食材,有三峽豆腐、鶯歌腐皮、平溪山藥、深坑綠竹筍等,全都來自微笑山線沿線的在地有機小農。這也是新北市觀光局在微笑山線品牌的堅持。
「平常上班沒機會親近山林,就算假日登山健行,也是匆忙走過。」一位參與走讀旅行的上班族說,首次參加市府舉辦的旅行活動,意外擁有不少收穫,「過去從來沒有放慢腳步,去觀察腳邊的植物!」不只驚嘆於一花一草一世界,他也真正體會到家山之美。
當永續價值已經勢不可當,觀光產業也難置身事外,同樣應是守護環境的一分子。但永續觀光不該停留於口號,從花蓮的有機觀光大縣、新北的都會圈山林都可以看到,地方政府和在地業者及團隊攜手並進,已經為民眾打造出一趟趟環境友善及在地永續的綠色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