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0月6日,埃及與敘利亞聯軍共同攻擊以色列,史稱第四次中東戰爭或贖罪日戰爭(Yom Kippur War),這場戰爭一開始打得以色列措手不及,一度瀕臨亡國,後來雖然以勝利告終,但為期20天衝突造成以國2000多人死亡,7000~8000人受傷。
2023年10月7日,也就是贖罪日戰爭50周年後一天,控制加薩地區的伊斯蘭激進組織哈馬斯(Hamas)攻擊以色列,造成以國軍民嚴重傷亡。
外界不禁好奇,向來被視為搞情報一把罩、軍力更是在中東數一數二的以色列,怎麼會被一個非國家組織奇襲成功,敵人更是直接打到家裡來?
情報作業在各國都是高度機密,不論是情報戰成功或失敗,沒有哪個國家會公開承認。
但曾擔任美國中央情報局副局長及代理局長,在中情局服務30多年的情報圈老將麥克拉福林(John McLaughlin)指出,從過去80多年的全球戰爭史、情報史及國際政治史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情報失誤或失靈,背後成因之複雜遠超乎大家想像,原因不會只有一個。
通常後世要看出國家在重要時刻搞砸情報的真正原因,都要到很多年後才比較明朗。
現年81歲的麥克拉福林,上周在情報界刊物The Cipher Brief刊出的一篇長文中指出,從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甚至到2001年的911事件,全都留下了血淋淋的情報失靈教訓。
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
1. 以為敵人太弱了,無法或不敢攻擊自己
或者,誤以為敵人沒大膽到在「自損八百」的情況下,還敢攻擊更強大的我方,這點是1973年贖罪日戰爭之初,以色列被奇襲成功的部分原因。
麥克拉福林指出,1967年6月的六日戰爭,以色列打垮了埃及、敘利亞及約旦組成的阿拉伯聯軍。以色列當時認為,埃及及敘利亞應該很清楚,其軍力不可能打贏以色列,所以不敢再生戰端。
但在敘利亞及埃及眼中,它們只需要向本國民眾及整個阿拉伯世界證明,它們仍有能力挑釁以色列,而且不需要真的打贏這場仗,而只需要藉此提升這兩個國家在中東的地位,並且讓整個阿拉伯世界都站在它們那邊即可。
麥克拉福林推估,50年後的今天,以色列可能仍存在同樣的狀況。
以國當然明暸哈馬斯的危險,但可能沒想到哈馬斯竟能同時間發動多線攻擊,而且手法從火箭、無人機、滑翔翼,到深入以色列街頭、綁架,以及海上攻擊都有。
2. 當事國的注意力放在別的地方
以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為例,當時美國預期日本將會攻擊亞洲地區,例如菲律賓,而且以為日本不會膽子大到直接攻擊美國,或是日本軍力還不足以這麼做。
麥克拉福林認為,以色列情報單位雖然在監控哈馬斯動態,但近期似乎把更多心力放在約旦河西岸(West Bank)地區。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現任總理納坦雅胡政府的政策,近期在以色列國內引起前所未見的政治紛爭及動盪。不只一位以色列軍方高層表示,國內政治紛爭大大影響了軍方的備戰程度。
3. 欺敵
2003年,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WMD)為名義,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後來伊拉克領導人海珊(Saddam Hussein)被美軍抓到,他接受聯邦調查局訊問時提到,他之所以要讓全世界誤以為他有WMD,就是要嚇阻伊朗這些區域性的敵人,還有美國及歐洲國家。
另一個例子是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
1962年美國一直沒有發現蘇聯在古巴佈署飛彈,直到該年10月U-2高空偵察機出動偵照古巴,才發現事情大條了。
麥克拉福林指出,蘇聯之所以長時間沒讓美國發現,就是因為嚴守通信機密,完全沒有在任何電子通訊提及佈署飛彈至古巴,而是透過紙上作業。
對於各國情報單位來說,電子監聽固然是蒐集敵人情報的重要手段,但若敵方完全不透過無線電傳遞訊息,我方就不易掌握線索,而這次哈馬斯看來是做到了這點。
4. 聞到有危險,但苦無真憑實據,怎麼辦?
麥克拉福林指出,有時候情報單位發現快要出大事了,但手上就是沒有真憑實據,可以說服政府高層採取行動。
以2001年的911事件為例,中情局在2001年夏天發現威脅情資飆升,加上一些其他令人擔憂的跡象,因此認定一場針對美國的大型攻擊迫在眉睫。以時任中情局長特奈(George Tenet)事後的說法,「所有警報都亮起紅燈了」。
問題是,當時中情局還無法掌握這場攻擊的時機、手法及具體目標。
麥克拉福林推估,未來外界或許會發現,這次以色列情報單位早就聞到了哈馬斯組織的危險,但卻缺少更具體而實際的情資,足以讓政府高層採取行動。
還有一個1941年珍珠港事件的教訓,就是「signals to noise」的問題,用白話說就是敵人將發動攻擊的跡象可能不多,而且又埋沒在海量的情資報告裡。
如果情報單位本身的資料庫有錯,或是情報界的橫向資訊互通有錯,上述狀況就會更糟。
麥克拉福林認為,待這場風暴過去後,以色列一定會深切而沉痛地檢討,情報作業到底哪裡出了問題,而且可能要很久以後外界才會知道真正原因。
華盛頓郵報報導,前以色列國防軍情報部門負責人Aharon Zeevi Farkash告訴以色列廣播電台Reshet Bet,「哪一天我們可以好好檢討這起事件時,會發現我們幾乎已掌握了所有狀況,在(哈馬斯)攻擊發生前幾個小時,(以色列)才做過情報狀況評估。」
「問題是,我們那時真的了解已經掌握到的狀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