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疫情引爆缺蛋潮,全台雞蛋一天缺口多達兩百萬顆,農業部進口雞蛋成功平抑蛋價,卻因進口爭議說不清,成為萬箭穿心箭靶,釀出一場政治風暴,政府從中學到什麼教訓?
「我要一肩扛起責任,讓紛紛擾擾平息,決定請辭農業部長一職。」九月十九日,在進口蛋爭議延燒近一個月後,時任農業部長陳吉仲在臉書發出千字文宣布辭職,二十一日辭呈生效,成了短命部長,距離農委會正式改制為農業部,不過短短五十二天。
這場發生在總統大選前四個月的雞蛋風暴,政治攻防滿載,當中更牽涉農業、市場經濟、國際貿易、食安和科學等議題,背景複雜。農政官員感嘆有理說不清,但處理過程也確有疏漏,重點是紛擾過後,政府能從失敗的危機處理中,學到什麼教訓?
台灣缺蛋危機源於前一波延燒全球的「高病原性禽流感」,當時疫情肆虐彰、雲、嘉、南等中南部養禽場,其中更不乏蛋雞場。點開動植物防疫檢疫署統計,去年十月撲殺家禽數字仍掛零,隔月全台撲殺三.七萬隻,進入十二月,疫情大爆發,當月撲殺數高達二十五.七萬隻,數字怵目驚心。
邁入今年初,情況甚至惡化。全台家禽遭大規模撲殺,雞蛋生產不足隨之而來,據農業部估算,國人平均每天需求十二萬箱蛋(一箱二百顆),一月大致保持供需平衡,但過完農曆年,供給狀況嚴重惡化,換算下來每日雞蛋缺口超過二百萬顆。
進口蛋是短期平抑蛋價解方
供給不足,就算需求持平,雞蛋價格也會隨之上漲,今年二、三月間就出現黑市炒作亂象,每箱雞蛋曾喊到一千八百元,平均每顆九元,遠高於當時市售每顆六.八元。
禽流感導致雞蛋減產,為供需失衡鑄下病因。儘管在生產端,農業部有提供養雞業者補助,強化養雞場做好生物安全,防範禽流感,但相關措施緩不濟急,「這需要時間。」農業部常務次長杜文珍坦言。
時間是關鍵,如何快速補足國內雞蛋需求,是農業部當時面臨的第一道習題,政策拍板以進口蛋彌補缺口,平抑蛋價,並在三月十日宣布實施蛋品專案進口。
在經濟學角度,進口貨品調節國內市場的需求並不罕見,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專任教授楊明憲也認為,進口確實是短期平抑價格的方式。事實上,農政部門過去就有從國外進口農產品調節國內需求的前例,但大量進口雞蛋倒是頭一遭。
因為除了五%營業稅,雞蛋還有相對較高的三○%關稅,進口雞蛋幾乎無利可圖,目的就是保護國內蛋雞業者,「台灣的雞蛋並不是自由貿易。」楊明憲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