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397)
高齡化浪潮席捲台灣,距離2025年的超高齡社會,日子所剩不多。過去,社會、企業都視銀髮族為「被照顧者」,但有些正默默在職場付出的銀色上班族,正在證明,他們想、也能尊嚴勞動。
66歲的米姊和我們約在一家老派卻精緻的鐵板燒餐廳。過去,她不擅長侃侃而談,不喜歡社交,也懼怕和人相處,但今年狀況有點改變了,眼下,她流利、有條不紊地分享起自己遇到的美麗與哀愁。
30多年前,米姊在一家公司當會計,生下二女兒後成為全職母親,不再上班。即使女兒長大,米姊還是習慣晚睡晚起、看劇發呆,新冠病毒撲台後,她更少出門,生活也更封閉了,本來就沒幾兩肉的身子,幾乎變得骨瘦如柴。
「以前,我一直覺得自己不太行,你看我的手臂,感覺真的沒有力氣。」米姊邊說邊夾起一塊牛肉,像是肉片對她而言太重了,隨即又把它放回鐵盤。
重新與社會連結的全職母親
遭惡意減班、公審 決心繼續撐
但在女兒勸說下,米姊決定重新和這個社會連結,她跟著女兒到了就業博覽會,也找到一份服務業工作。米姊赫然發現,原來自己不是那麼弱不禁風,「我能辦得到。」
成為服務業外場工作人員後,原本害羞的她突然變得樂觀外向,即使工作時只能站著,也從不叫苦,從菜單、服務細節、產品細項,所有環節倒背如流。然而,傳說中的「職場年齡歧視」潛規則,終究還是壓上她的肩頭。
原來,工作一段時日後,米姊爭取到離家較近的新開幕分店服務,沒多久,她因同事失誤造成工傷,休息了1個月,再回去上班時,發現主管為她排定的班表工時驟減,從原本1周4天班,被改為1周1天班、4小時。
米姊不服氣,客氣地向店長反映之後,卻換來一場類似「公審」的會議。一天,全部員工齊聚,帶頭的年輕長官,逐一要求各員工「說明」米姊工作狀況,沒想到,米姊那份被客人一次又一次在Google評論上點名力誇的「服務態度」,在這場會議裡,竟被年輕同事翻譯成「騷擾客人」。
「我還會繼續撐,每個月,我都會繼續反映一次工時問題。」米姊輕輕苦笑,以幾十年來女兒沒看過的堅決眼神說:「我想繼續工作⋯⋯,當我看到客人的表情、他們對我的誇獎,我就知道我還可以,我是有價值的。」對她來說,工作已經不只是工作,那是「有價值」的人生,也是銀髮勞動者連結社會的想望。
台灣勞動人口注定逐漸變老
企業、政府應思考高齡尊嚴勞動
根據勞動部2021年「工作場所就業平等概況調查」,受雇者在職場遭受歧視的樣態,以「年齡」歧視占比最高,55歲以上的銀髮工作者有9%曾因年齡遭受就業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