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淨零碳排已是全球共識,也是臺灣目標,澎湖配合國家政策,由縣長陳光復領軍推動永續三箭,建設低碳示範島、加強綠能發電,海洋復育大藻礁固碳計畫,讓灑落臺灣海峽的海上珍珠,成為淨零轉型模範生。
提起澎湖,你的第一印象會是什麼?巍峨壯闊的玄武岩柱,細軟綿密的無人島沙灘,又或是世代傳唱的《外婆的澎湖灣》?位於臺灣海峽偏東南方的澎湖,由90座大小島嶼組成,其中19座為有人島,海域面積7936平方公里,是陸域面積的6倍大,壯麗多變的海洋景色,豐富珊瑚礁、迷人地景、人文底蘊漁村與獨特軍事宗教文化魅力,讓海島觀光屢屢交出亮眼成績,截至今年8月已有百萬遊客造訪。
縣長陳光復笑稱:「未來,這些美好畫面,還要加上一筆,澎湖要成為臺灣淨零轉型MVP。」澎湖綿延370公里海岸線,北銜馬祖列島、大陳島與舟山群島,南倚東沙與南沙群島,西扼臺灣海峽咽喉,一直是臺灣最重要離島,過去曾是海上貿易中繼站,自是兵家必爭之地,400年前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風櫃尾築城堡,直到明朝沈有容逼喝撤離,荷軍轉往台南建熱蘭遮城。
●低碳示範島 漁業轉型永續觀光產業
澎湖由火山群島組成,境內多玄武岩,經年累月的海蝕風化,形成海崖、海蝕洞、海蝕柱與海溝等美景,黑潮支流、季風洋流與沿岸流交匯,帶來豐饒漁業資源,搏得「漁人之島」之名,居民以海為田,保留傳統石滬漁法,傳承老祖宗的智慧與對自然資源的珍惜,成為轉型觀光業的獨特底蘊。
陳光復上一屆任內即推動升級版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國際鐵人賽、阿兵哥回娘家等城市觀光行銷,為澎湖帶來遊客如織,2016年首次突破百萬人,合法民宿、旅行業經營家數穩定成長,今年8月更率先破百萬人次。為疫後旅遊商機大爆發做足準備,澎湖積極建設藍色公路,目前已完成第一座遊艇碼頭開發,未來將繼續建設金龍頭國際郵輪碼頭,1號碼頭第一階段擴建後可停泊7.5萬噸郵輪,下一階段將續建迎接17.5萬噸級郵輪,提升馬公港旅遊運輸量能,助攻澎湖發展郵輪觀光。
●推向海致敬 珊瑚復育守護海洋資源
在發展產業的同時,澎湖也不忘兼顧環境永續,大力推動海洋保育與復育工作,展現向海致敬精神,投入珊瑚礁復育、海底覆網清除、種苗繁殖、海洋教育扎根等重任。2016年全台首創珊瑚三角磚復育模式,累積投入1830塊、2500平方公尺三角磚,經多年復育,珊瑚集體產卵的震撼畫面,吸引國內外遊客進行生態旅行。
隔年再投入海底覆網清除行動,至今已清除逾57萬公尺,2018年再執行廢棄漁網具獎勵回收計畫,累積逾650公噸。「海洋復育非朝夕可達,棲地復育後,下一步種苗放流才有存活空間,讓澎湖成為海洋種苗庫,配合中央政策守護海洋。」未來也將以SDGs精神推廣永續觀光,讓每一位造訪旅人都能為成為減碳推手。
●闢風光綠能 打造韌性電網藻礁固碳
響應政府大力推動潔淨能源,澎湖年均日照約2000小時,冬日強勁呼嘯的東北季,成為發展太陽能與風電的絕佳場域。以中屯風場為例,年發電量時數逾3800小時,未來也可建置海流、潮汐與波浪發電,加上台澎海底電纜已正式啟用,未來澎湖綠能發電可併入台灣電網,陳光復強調:「澎湖無論是日照、風力、海流都是發展綠能的絕佳示範場地,目前澎湖的電力已可傳輸至臺灣,建構韌性電網澎湖絕不缺席。」
澎湖除了要成為臺灣推動潔淨能源的示範之島,綿延數千公里的海域未來也能發揮固碳功能,隨著珊瑚礁與海洋復育行動,如今在馬公前寮、石泉與菜園等社區岸際潮間帶出現「海泡泡」囊藻,這種臺灣原生種褐藻不僅可提供海洋生物棲所,還具有固碳能力,減緩二氧化碳、淨化水質,實現大藻礁固碳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