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淨零碳排目標,交通部推出「二○三○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政策,但目前進度落後。
業者認為,政府可借鏡韓國氫能公車,採電動、氫能公車的「雙軌制」,以達成無碳運具目標。
想像一下,七年後的全台市區,再也看不到噪音大、廢氣多的老舊燃油公車,放眼滿街,都是安靜又環保的電動公車,這樣的場景,可能成真嗎?
為了降低空汙危害,行政院二○一七年就喊出「二○三○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目標,預計全面汰換近一萬兩千輛燃油公車。不過歷年執行進度落後,截至今年九月,全台僅有一三二五輛電動公車,占整體十一%。未來七年,還有超過一萬輛等待汰換。
「油轉電」成本高昂
設置充電樁成最大難題
交通部為達標,將計畫分為三階段,在二○年到二二年的「先導期」,推動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扶植國內車廠投入自主開發生產,並建置基礎電網設施;待技術成熟後,即進入二三年到二六年的「推廣期」,此階段將扶持關鍵產業國產化;等到目標過半,進入二七年到三○年的「普及期」,將全力衝刺目標輛數達標。
目前三年先導期已結束,交通部公路總局專門委員陳俊宏指出,當初設定目標是「五家廠商、五百輛汽車」,現有華德動能及成運汽車兩家車廠達到國產化要求,總計生產五一九輛,超出預期。今年進入推廣期,尚未完成國產化的業者,如鴻華、創奕及總盈等車廠都在急起直追,搶進剩餘一萬輛汰換市場。
電動公車生產端摩拳擦掌,然而,有了國產化車輛,就能加速推進公車運輸業者從油到電的轉型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公車業者的共同困境,首先是成本問題,一輛電動公車價格動輒上千萬元,光是電池也要二百萬元,投資負擔沉重。再來,電動車不像柴油車加油即可行駛,慢速充電須八小時,快充裝置雖可將時間縮短到兩小時,但行駛距離有限,如何調配司機班表成為大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