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還路於民」大遊行前夕,再度傳來公車撞死行人憾事,對照遊行「零死亡」訴求格外諷刺。國內大型車已全面加裝視野輔助系統,為何事故不減反增?台灣道路設計又暗藏哪些危險陷阱?
「砰!」八月十九日上午,在民間團體訴求交通零死亡、發起「八二○還路於民大遊行」登場前夕,新北市中和再傳死亡車禍,一名八十二歲老翁依行人燈號走在斑馬線上,遭公車左轉時因視野死角直撞,不幸命喪車輪下,震驚社會。
隔天遊行現場,交通部部長王國材親自鞠躬致歉,承諾把交通安全做好,卻引來台下一片噓聲。自台灣「行人地獄」亂象躍上國際鎂光燈以來,交通改革聲浪不斷,但政府推進速度,顯然跟不上外界期待。
民怨為何沸騰?根據交通部統計,光是大型車事故,死傷人數已連續四年破萬人,年逾三百人喪命。為避免大型車死角釀禍,二○二○年交通部全面要求公車、貨車等所有大型車加裝「視野輔助系統」,在車身裝設攝影機或雷達,讓駕駛透過小螢幕同時監看多個視角,現已有二二.四萬輛大型車輛安裝完成。
然而,新系統上路效果不彰,大型車死傷事故不減反增,自一九年死傷人數一萬○七四七人,死亡三三六人,到二二年微幅上升到死傷一萬一○六四人,死亡三五二人;今年一至五月,更已累積近五千人死傷,造成一二四人死亡。
交通部今年五月更進一步預告修正「車輛安全檢測基準」,要求二五年起新型式大貨車及大客車皆須強制安裝「盲點警示系統」,也就是當物體進入駕駛視野盲區,被雷達超音波偵測到後,會「主動」透過如警示音、警示燈光或方向盤震動等方式提醒駕駛。
只是這道新架起的安全防線,並未全面擴及已上路的車輛,也引來政策做半套的質疑。「畢竟最危險的是舊車。」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認為,除了直接在新車出廠時強制配備,主管機關也應規範一定時限內,現有大型車都須回廠檢驗、加裝系統,才能全面提升安全。
此外,為減輕駕駛負擔,交通部在二一年起,著手研發更高階的「預警輔助系統」,編列三年三.三億元預算,將八項常見的預警功能整合為一。不過,該系統研發案原本規畫去年在九六○輛遊覽車、公車及貨車等大型車試辦,至今仍未實施。
- 預警輔助系統:除了行車視野輔助系統、防撞警示系統外,也加入車道偏移警示、胎壓偵測、盲點警示、疲勞偵測、數位行車記錄器及酒精鎖等功能。
「這個時程太慢!」民進黨立委林俊憲直批,去年底立法院審預算時,就發現該案執行率不到一成。他質疑,這套系統並非全新技術,國內外車輛都已在使用,交通部卻要自己搞研發,曠日廢時,「結果花掉一大筆經費,功能還整合不進來,到現在無法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