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台灣困局》農地篩選、廠商遴選、監督除役不明確 「低地力」圈地種電 綠能發展區爭議難解

台灣困局》農地篩選、廠商遴選、監督除役不明確  「低地力」圈地種電  綠能發展區爭議難解
彰化大城有339公頃被農業部盤點為「低地力」土地,將被經濟部規畫為光電示範專區。 但從空拍俯瞰當地,仍是整齊農田,以地瓜、花生為主要作物。

陳子萱

政治社會

攝影/ 陳睿緯

1391期

2023-08-16 10:28

為衝刺光電目標,經濟部「綠能發展區」政策,將從「低地力」土地篩選出光電專區,鬆綁農地種電限制。

但劃設原則、區位範圍、參與機制仍不明,就準備倉促上路,引發國內超過八十位學者連署反彈。

八月溽暑,走進彰化縣大城鄉的田間小路,放眼望去,一排排翠綠種的是花生。而從空拍俯瞰,盡是方正整齊的耕地,上頭除了花生,還有大片的地瓜田,偶有幾處種植有機蔬菜與水稻。另一旁的田埂裡,三位農工正在豔陽下埋首採收,成箱的台農六十六號地瓜,準備送往合作農場。

 

不過,這般田野景象可能在不久後被光電板覆蓋。

 

大城這片位於台十七線以西、約三三九公頃的農地,被經濟部瞄準為國內首座光電示範區。今年初,農業部盤點此地,列為農漁業經營條件不佳的「低地力」土地,並將由經濟部劃設第一座光電示範的「綠能發展區」。未來在區內,經能源局遴選廠商後,再交由地主決定是否租地,讓業者進入當地發展光電。

 

 

台灣低地力土地分布概況

 

 

草案倉促上路  引來學界反彈

 

「我沒有要種電啦!」今年七十七歲的許爺爺,從小就在大城務農,家族傳下來的田,現正種著地瓜與水稻。他操著台語憂心地說,農地鋪了光電會太熱,光照與汙水不只影響土壤狀況,也會牽連到鄰田的收成,在種田的人來看,沒人想種電。

 

一旁的許大姊聽到大城農田被政府劃為「低地力」,也忍不住直呼「黑白講!」她說,大城的地瓜品種多元,從台農六十六號地瓜,到日本引進的栗子地瓜,每塊田幾乎都是一年兩收,內銷訂單和契作接不完,何來的低地力?

 

這些場景與對話,似曾相識,光電與農爭地的矛盾,僅是換個地方重新上演。這一次,政府配套機制與溝通做足了嗎?

 

為了達到二○二五年光電二十GW(百萬瓩)目標,目前仍有二.一五GW的缺口須加緊衝刺。經濟部預估,至少還要再找二一五○公頃的土地來做地面型光電。除了從既有的漁電共生專區、不利耕作區、台西工業區土地持續推動外,中央也再祭出新解方為光電闢地。

 

今年六月,經濟部推出「綠能發展區」政策,並協同內政部鬆綁《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以下稱《非都》)的農地種電限制,加速專區的用地取得。同時,由農業部盤點全台農漁業經營條件不足、分布於台十七線以西俗稱「風頭水尾」的低地力土地,共約五五○○公頃,排除生態敏感地區後,約有一一二二公頃,可優先作為綠能區潛在用地。

 

舊城打造獨特文化旅遊品牌

 

用創意和設計力,延續二通的地方記憶、活化改造商圈,正是嘉義市為城市注入活水的永續之道。

 

為了吸引青年返鄉,找回舊城區的歷史與在地榮耀感,嘉義市二二年開始,鎖定舊稱「二通」的中正路,啟動「舊城創新生」計畫,三年來投注超過二.二億元,透過青年創業獎勵、老屋卸妝、特色店家形象再造等補助,培育四十五組以上的青創品牌,改造逾一五○間老屋和店家。市府更蒐集超過六十個店家故事,培育八十位導覽員,在二通打造出獨特的文化旅遊品牌。

 

嘉義市舊城區有超過六千棟老木屋,為了讓城市邁向永續,不只要讓青年回流,更要借重年輕人的創新思惟,讓老房子活出新靈魂。

 

Jimmy就是加入老屋卸妝計畫的青年之一,他拆除新華美西裝社的老舊鐵皮,大膽漆上一襲黑,讓門面保留復古風格,也帶來現代美感。

 

「市府給我們很大彈性,沒有太多制式要求。」Jimmy觀察,許多公部門補助民間的規定很死板,像是要求老屋翻修後,只能還原當年用色,得漆上不合時宜的「亮綠色」;或是要求一定得將物件修復成當年的樣貌,不能任意拆除更動。

 

但嘉義市的老屋卸妝計畫給足年輕人自由施展的空間。

 

改造過程中,Jimmy將外牆刷上全黑,因為那是最接近老屋褪色的真實質感;屋內原本大半牆面都釘著當年掛衣料的老布架,他只保留一小部分,騰出空間做生意。所有設計發想,市府都欣然同意,還導入業師輔導團,以專業技師為後盾,讓年輕人的大膽想法能順利落實。

 

45組青創品牌、150間老屋改造 三箭齊發創1.2億觀光產值 ——嘉義市二通街區「舊城創新生」成果

 

青年返鄉  用美感提升競爭力

 

從地方公務員、老店家到年輕團隊,攜手拚地方美學,背後除了政府經費支援,更仰賴這座城市從下到上、不停滾動的設計創新能量。

 

「設計展是我們很重要的基本盤!」嘉義市建設處處長田長沛說,二○年,嘉義市舉辦首屆地方創生年會後,在二通推動「舊城創新生」計畫,跨出第一步。隔年,嘉義市再舉辦台灣設計展,更讓市府內部捲起一股「設計力」的創新思潮。

 

他觀察,二一年的設計展讓不少嘉義青年返鄉,包括曾任《大誌雜誌》、《VERSE》主編的黃銘彰,以及曾設計過總統府空間、國慶主視覺的大象設計共同創辦人潘岳麟等,都回來協助市府策展。在與民間合作期間,也讓一群公務員看見設計的力量。

 

「以前大家可能不理解,覺得設計是多花成本,後來才驚覺,原來設計感能為店家和城市真正帶來改變。」田長沛笑說,設計展籌備兩年多,不斷在「洗腦」公務員們,漸漸打開眾人眼界:原來品牌規畫、產品包裝設計,不只是改善形象,因為美感而帶來的曝光度,更能提升市場競爭力。

 

一場設計展,促成嘉義市重新設計自己的城市品牌,推出全新logo、專屬字型「嘉市體」;市府更進一步將這些創新構想實踐在青年創業、老屋翻修、店家品牌再造等計畫。正因為知道高手在民間,四年來,嘉義市在各計畫媒合超過三十位設計師,放手給青年和設計團隊創意激盪。

 

不只老西裝社翻新改造,同樣位在二通商圈的港式餐廳「給給茶記」,也透過全新的門面設計,讓人目光一亮。

 

店門前的牆柱以灰白交錯的磁磚為基底,正中央工整印上店名「給給」二字。原來,那是仿造香港地鐵,月台柱上用馬賽克磁磚拼出的經典意象。走進店裡,簡約明亮,燈光打在流線型牆面上,光影塑造的線條感,讓人彷彿身處月台、有列車飛逝的錯覺。

 

「原本我們只希望不要變成傳統港式餐廳,一進門就有周星馳海報、香港街頭老照、霓虹燈或麻將⋯⋯那些花花綠綠的元素。」三年前,給給茶記共同創辦人張瑜珊將原本開在巷弄的港式菠蘿油小店擴大轉型,開賣叉燒便當、創新口味菠蘿油,店面搬到大馬路旁,自然也得重新設計品牌。

 

他們在市府協助下,與外部設計團隊對接,一群年輕人從外牆磁磚發想,決定以港鐵作為店面形象,並在店裡掛上路牌指示、廣告海報燈箱,「這些都是我們想玩的哏,讓客人感覺到,好像就在港鐵裡的餐廳用餐。」她得意地說。

 

對張瑜珊來說,重塑品牌形象是將餐廳推向企業化的基礎。

 

她觀察,許多年輕人抱著理想返鄉創業,打造很多風格獨特的商店,「但小店模式經營,很難存活下去。」她認為,再創新的構想都必須商品化,才能打入市場,擴大經營規模。「我們不要重複小店的輪迴,下一階段,我們希望往集團化的方向努力,最終變成一個企業品牌。」

 

給給茶記共同創辦人張瑜珊(中),返鄉與哥哥、弟弟創業,在嘉義二通 開的港式餐廳,正是「設計力」帶動「經濟力」的經典例子。

給給茶記共同創辦人張瑜珊(中),返鄉與哥哥、弟弟創業,在嘉義二通開的港式餐廳,正是「設計力」帶動「經濟力」的經典例子。(攝影/蕭芃凱)

 

SBIR計畫扶植創新企業

 

青年返鄉的野心與願景,正與市府扶持創新企業的計畫不謀而合。

 

田長沛也認同,設計不只是把店變得漂亮,「更包含商業模式等『思惟』的改變。」市府要做的,是用設計力帶動經濟力,再用經濟力提升競爭力。

 

為此,嘉義市藉著「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SBIR),鼓勵青創店家或中小企業投入創新研究。市府除了提供經費補助外,還引進業師提供專業意見,推動四年來,已經有四十九家企業受惠。

 

因為參與這項計畫,給給茶記團隊著手研發新產品,在業師食品科學系教授的提點下,找出適合消費者的料理方式與口感,推出全新的「舒肥港式叉燒」冷凍包,試賣廣受好評,更建立了團隊的信心。

 

接下來,張瑜珊將抱著這些創意激盪,帶領給給茶記邁向企業經營之路。

 

四年來,嘉義市二通街區特色商家遍地開花,不論是延續在地歷史或融入新文化,透過一間間店家改造,由點連成線、再構成面,成功用創意翻轉舊街區,為二通孕育出新時代靈魂,讓更多年輕人願意「回嘉」,觀光客持續造訪。

 

就像田長沛所說,過去,嘉義市是用文化思惟改造二通,著重梳理街區的歷史故事、改善老屋外觀。現在,他們更要結合文化底蘊和商業思惟,「從設計力帶動經濟力,邁向城市永續經營, 讓美好的故事傳承下去。」

延伸閱讀
發展光電竟要犧牲農業用地?學界批:政府巧立名目劃設「綠能發展區」,恐吃掉大半台北市面積
發展光電竟要犧牲農業用地?學界批:政府巧立名目劃設「綠能發展區」,恐吃掉大半台北市面積

2023-06-20

綠電系列報導》供給跟不上,企業面臨掉單危機!土地珍稀、過度仰賴光電、電證合一成投資緊箍咒?
綠電系列報導》供給跟不上,企業面臨掉單危機!土地珍稀、過度仰賴光電、電證合一成投資緊箍咒?

2023-05-02

綠電系列報導》得綠電者得天下!太陽光電、離岸風電、陸域風電…「潔淨能源」優缺點大比拚
綠電系列報導》得綠電者得天下!太陽光電、離岸風電、陸域風電…「潔淨能源」優缺點大比拚

2023-04-18

台灣第一座營農型光電廠誕生》寶晶能源拔頭籌 嘉義大林案場併網完成
台灣第一座營農型光電廠誕生》寶晶能源拔頭籌 嘉義大林案場併網完成

2022-12-26

都市人「吃花生,沒看過花生葉」,太陽能板竟能種香菇!謝金河:雲林魚農電共生,1項最值得投資
都市人「吃花生,沒看過花生葉」,太陽能板竟能種香菇!謝金河:雲林魚農電共生,1項最值得投資

202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