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訂定2030綠計畫,目標交通尖峰期大眾運輸使用率要達75%,自行車路網總公里數達700公里。
剛從星國參訪回國的台北市交通局局長謝銘鴻認為,該目標值得學習借鏡,北市也著手推動電動公車、自行車相關政策,努力轉型為淨零城市。
北市交通局長:新加坡竟沒有想像中炎熱
為因應氣候變遷,淨零碳排是我國重要目標,在交通運輸部門和城市規劃上,「道路低碳化」、「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也成為各縣市政府的近年目標。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臺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中華智慧運輸協會、台北市電腦公會、台灣玉山科技協會今(10)日共同主辦淨零城市論壇,邀集中央、地方交通首長,探討低碳淨零城市的規劃和目標。
台北市政府上週才結束新加坡參訪行程,隨行的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今在論壇直說,「剛下飛機到桃園機場的時候,覺得台灣真的很熱。」他分享此次出訪意外發現,位處熱帶地區的星國,竟沒有想像中炎熱,除了新加坡積極種植很多綠樹之外,「星國2030的綠計畫也非常驚艷,值得我們學習。」
謝銘鴻說明。新加坡已經訂定2030年交通尖峰期大眾運輸使用率要達75%的目標;在自行車路網的總公里數,則設定目標為700公里。「我很shock,驚訝他們怎麼敢這麼做。」他認為,新加坡很敢於設定長遠目標,並積極完善各式基礎設施。
其實,台北市也有類似政策規畫。謝銘鴻指出,在綠運輸(如電動公車)的比例上,北市有漸進式目標,2030年要達70%、2040年要達75%、2050年要達80%。而根據2022年統計,北市綠運輸占比已經有61.1%,正持續朝目標前進。
至於自行車相關設施上,謝銘鴻表示,北市的自行車道總長度目前總計約516公里,未來希望可以延長到593公里,持續為民眾佈建完整的自行車路網。而台北市公共自行車Youbike密度已經相當高,目前服務面積約佔北市都市計畫面積的83%,但他也指出,北市面臨的問題是周轉率高,民眾常常借不到車,因此未來還會持續增設站點。
台北市「推拉並進」策略,要把私人運具使用者拉進綠色運輸
謝銘鴻表示,整體來說,台北市是以「推拉並進」的策略,要把私人運具的使用者推出來,拉進綠色運輸裡,以達城市淨零目標。在「推力」部分,北市正在推動汽機車停車格費率調整、機車退出人行道等措施;而在「拉力」端,則積極增建自行車道、機車轉乘捷運停車優惠、公共自行車數量倍增且前三十分鐘使用免費、北北基桃定期票、行人安全友善專案等,提高民眾使用公共運輸的誘因。
新北市交通局局長鍾鳴時則表示,在城市淨零轉型上,有許多觀念需要被翻轉。「我們要逐步的把自行車看成是重大建設,這是政府觀念上很重要的改變。」
他指出,國內公共自行車的發展很快、且愈來愈好,民眾的依賴性也逐漸提高,因此政府如何打造良好的自行車用路環境,如何克服氣候因素,讓民眾在37度高溫下仍能「優雅地騎車上班」,也是未來綠運輸發展的思考面向之一。
雙北擬利用捷運機廠閒置空地,設置電動公車充電樁
此外,雙北目前都正在規劃,有效利用捷運機廠的閒置空地,在未來轉型為電動公車的充電樁設置站。謝銘鴻指出,台北市在2030年預估會有3000多輛的電動公車,目前北市正在協調台北捷運和公車業者,希望利用像是北投捷運機廠的閒置空間,轉作為電動公車充電站。
鍾鳴時也說,在過去的政府分工下,捷運就是捷運、公車就是公車,機廠用地不能作為其他的替代用途,但現在則因城市減碳,逐漸有了合作曙光。以新北市來說,目前就有75個捷運調度機廠,未來則希望能提供給北北桃的電動公車作為充電樁。
「我們必須要從落實低碳城市的角度,才有辦法真正改變」
交通部科技顧問室主任王穆衡則表示,減碳工程不能只從一個產品、技術的角度切入,例如科技革新讓電動車問世,民眾蜂擁購車,但買來後竟還要自己從家裡拉線才能充電,許多基礎設施都還不足。
「我們必須要從落實低碳城市的這個角度,才有辦法真正改變,」王穆衡指出,城市攸關民眾的生活型態、行為模式,如何透過政策手段,讓民眾對減碳有共識、且能付諸行動,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