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是臺灣重要的高科技產業重鎮,強勁經濟磁吸效應也為這座城市帶來逆齡成長的效益,新竹縣長楊文科從二O一八年上任以來,持續打造新竹縣的基礎建設並協助科技大廠落地生根,從各方面強化城市的宜居性,讓新竹縣朝「科技首都・幸福竹縣」的方向邁進。
自新竹科學園區成立以來,新竹縣不僅成為臺灣科技重鎮,在科技產業帶來的就業機會之下,也吸引了許多年輕人移居。近幾年新竹縣更是積極打造成為宜居城市,讓縣民可以在此安居樂業、快樂生活。
究竟新竹縣政府做了什麼,才讓新竹縣成為不遜於六都的幸福宜居城市?
蓄水養魚、築巢引鳳,協助科技大廠落地生根
新竹縣是客家大鄉,楊文科縣長以「燈盞無油火難光,陂塘無水魚難養。」這句客家諺語來說明打造新竹縣的想法,而這句話的意思是「油燈沒有油就不會亮,池塘沒有水魚就養不大。」楊文科解釋,新竹縣得天獨厚、有許多重要的資通訊等產業,所以縣政府要將竹縣建設成智慧城市、宜居家園,讓產業和年輕人都可以在這裡生根發展。「我們要蓄水來養魚,築巢來引鳳。」像是竹縣正在開發AI智慧園區,已吸引全球最大雲端伺服器供應商緯創資通、電動車研發大廠義隆電子、網通大廠智邦科技,以及醫療科技大廠普生科技的進駐,預計將增加四千個工作機會、創造一千億元產值;縣府也協助護國神山台積電擴廠,讓其研發中心在竹縣穩定發展。
產業發展處處長陳偉志表示,為加速產業創新發展,縣府也透過SBIR計畫的推行,搭配在園區內設置「願景館」的方式,提供新創團隊資金與技術的支援;另一方面,則以陽明交大為首,集結在地十所大專院校,培養下一世代的相關領域人才。
AI智慧園區模擬示意圖。
全國第一自駕巴士市區測試上路 接軌綠色運輸領先國際趨勢
竹縣不僅要拚經濟,也重視交通運輸、文教等全方位的基礎建設發展。新竹縣的電動自駕巴士是全國第一個在市區開放性道路施行自駕車測試的計畫,符合綠色運輸的國際趨勢,預計下半年可正式載客。為了更便利的大眾交通移動,縣府也自二O二二年起,導入公共自行車YouBike2.0,以大眾運輸場站、學校、住宅區、商業區及機關等地優先設站,在逐步擴充完善之後,預計整體將會有一百七十六個站點、一千五百四十輛車的營運規模。
全國第一個在市區開放性道路施行自駕車測試的「新竹縣高鐵自駕接駁運行實驗計畫」,除打造新竹縣智慧生活的新風貌外,也迎向綠色運輸的國際趨勢。
在整體交通規劃上,楊文科檢討過去竹縣的交通狀況,訂定出十大交通基礎建設,包括民眾引頸期盼的台一線替代道路、褒忠路道路拓寬工程等,能有效緩解交通堵塞。另外,縣府也與新竹市政府合作運用雲端平台、車流量偵測設備以及無線網路,打造智慧交通號誌控制系統,針對實際車流狀態做分析,並即時調整交通號誌模式,以解決交通壅塞情形,「我們透過這套系統,分別縮短了經國大橋與竹北交流道在上下班尖峰時刻三十%與十八%的通勤時間,成果相當顯著。」交通旅遊處處長戴志君表示。
科技雲端縣政服務 打造智慧城市智慧治理
在智慧城市方面,竹北也正在規劃「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將作為智慧城市實驗場域,且竹縣也運用科技來改善行政效率,行政處處長周秋堯分享,二O二ㄧ年縣府首度搭配「新竹縣政府雲端聯合服務中心-公立暨非營利幼兒園招生平台」辦理幼兒園登記抽籤業務,讓作業流程更加透明有效率,備受好評。縣府也進一步在二O二二年集結內外部資通訊與數位領域專家,成立「智慧城市資訊委員會」,更完善規劃下一階段的數位轉型。而為了視障朋友的用路安全,縣府已於高鐵站周邊建置四處智慧有聲號誌APP系統示範點,並在周邊行人穿越道新增「視障引導標線」。
竹北交流道周邊智慧交通管理控制系統建置計畫,有效改善交通雍塞。
打造三十年榮景規劃,讓新竹縣成為幸福永續城市
「我們以未來三十年的榮景來考量基礎建設。」楊文科說,所以他提出了五支箭、十大交通基礎建設、共融式特色公園、綠色海岸風景遊憩發展計畫等規劃。像是新竹縣海邊以前被外界稱為最毒的海岸線,但楊文科上任後,率領縣府團隊清除海邊有毒物質,並將土地做合理規劃使用,要整治成為十一·八公里的最美海岸線。而衡量各方利益、取得平衡與共識相當不容易,像是生命園區的建設引發了許多不同意見,但縣府也盡力做檢討、衡量各種要件,考慮對民眾更有利的做法。
新竹縣的人口結構跟臺灣整體相反,是很年輕的城市,老化指數全臺最低,且所得收入的平均數與中位數在全國排名第三,其中竹北市更是在全國三百六十八個鄉鎮市區中,收入平均數和中位數都位居第一,其城市的未來發展備受期待。
「未來三十年的榮景,要靠縣府團隊打造,這是艱鉅的任務。」楊文科說,但是新竹縣生氣蓬勃,各方面指標都是全國領先,已經是一個宜居城市,縣府著眼於長遠的發展規劃,讓新竹縣成為具有長期榮景的幸福永續城市。
新竹縣府推動「綠色海岸風景遊憩計畫」,南起竹北水月休閒農業區開始,北迄新豐鄉坡頭漁港,合計11.8公里海岸線,陸續完成的改善工程,讓新竹縣海岸展現新風貌(圖為新豐鳳坑漁港)。
(新竹縣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