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目前暫時不缺蛋了,很大的原因是大量進口雞蛋的衝擊。進口蛋雖首度進入零售市場,加上日前傳出進口雞蛋發霉事件,消費者反應兩極。
南部有蛋商之前跟隨同業進口一批雞蛋,近期認為既然市場反應不佳,打算認賠殺出、不賣了。
但也有蛋商表示仍會持續進口,認為進口蛋品質沒有外界想像的差,經過半年蛋荒、找貨困難,不想再被生產者綁架。
打算認賠殺出的蛋商,日前與同業一起進了一個貨櫃,量不多。他表示,他接觸的通路與加工業者都指定不用進口蛋。也有嘗試加工,但處理過程中,進口雞蛋很多特性與台灣不同;比如進口雞蛋的蛋白濃稠度、蛋黃結實度都很好,但一般雞蛋在煮了以後會下沉,但進口蛋煮了以後卻浮上來。
他說,將蛋打開檢查,並非不新鮮,也曾懷疑過是否是蛋白較稀、或者氣室較大,但反覆檢查也不是這原因。他不想要打成液態蛋再冰起來,既然買家不埋單,乾脆認賠殺出,不願為了一個貨櫃的進口雞蛋打壞名聲。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表示,這波進口雞蛋也無形中創造出國產雞蛋的優勢,以新鮮度來說,再怎樣還是國產的新鮮。
江文全說,目前觀察,消費者採購時不太想拿進口蛋,有些通路也會堅持用國產雞蛋,明明有其他來源,也不去使用。國產蛋有優勢與劣勢,某些國家的進口蛋品質也很不錯,來源國也與品質有相關。也有些加工業者以往堅持用國產蛋,但經過這次進口後也發現,可以增加消費者選擇,也讓產業調整供需與產季,能有比較大的彈性,各取所需。
中華民國蛋品行銷發展協會理事長高傳謨有不同看法,他表示,當初政府開放雞蛋進口,怎會知道清明節到現在,雞蛋買氣很低迷。當初一個進口雞蛋成本約6元,現在國產雞蛋價跌,每個進口蛋跟國產的價格相比,已經賠了1元以上,現在已經虧本了。
高傳謨說,但當初雞蛋最缺的時候,黑市售價每箱(一箱約200顆)要價1700元,「我買1700元,賣給客戶1200元也是虧本」。若不是黑市漲得太誇張,不會去進口幾個貨櫃的雞蛋。「這半年來,不論有蛋、沒蛋都在虧錢」。
「一次經驗就夠了」,高傳謨表示,若有需要,還會繼續進口,「不想再被國內生產者逼迫,大家都不願被欺負」。經過一次進口經驗,知道從哪裡進路程會比較短,進口雞蛋風險沒有這麼大。現在美國雞蛋比台灣便宜,一個蛋僅需要3元多,根據他的經驗,進口的雞蛋新鮮度不差,並沒有外界認為的品質不佳。
中華民國養雞協會蛋雞組組長黃榮珍表示,進口蛋很大一部分是政府補貼價差後去進口的,花納稅錢買品質不穩定的雞蛋,進來後有發霉的、壞掉的,也有聽到最後去蝦場送,零售反應不是這麼好,國內消費者仍選擇買國產雞蛋,至少新鮮度比進口的好。
本文授權自聯合新聞網,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