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總統選戰開打,台灣民意基金會週二(6/20)公布最新民調,關於2024總統選民的投票傾向,民調顯示,約3成7支持賴清德,2成9支持柯文哲,2成支持侯友宜。
對此,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稍早在臉書發文表示,除非調整能源政策,台灣的各行各業在未來都面臨極大的風險,並在最後署名「工業界老兵,郭台銘報告」,以下為郭台銘臉書全文:
【緊急時重啟核能電廠的說法是欺騙】
台灣的美國商會發表《2023台灣白皮書》,認為台灣能源轉型進度遠遠落後,影響產業發展,衝擊國家安全。無獨有偶,台灣企業界的用電大戶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股東會上談及2025年是否會缺電時,語帶無奈地表示,「政府說不會缺電,我們只能相信。」可見電力問題,已經成為投資信心的關鍵疑慮。
這個疑慮,沒有因為賴副總統說緊急時可以重啟核能發電而消失。事實上,說緊急時可以重啟核電是謊言、是欺騙。原因很簡單:像核一和核二這種除役機組重啟的技術和法規,所要求的程序,正常需要長達3至4年,就算全力突破,也至少要2至3年才能完成;怎麼可能作為緊急時的備用能源?
電力供應是工業和各行各業投資與發展的基礎,沒有穩定的電力供應,各行各業都會受到致命的影響。民進黨能源政策承諾過的保證有三項:一、廢核卻不缺電;二、不漲電價;三、綠電到2025年達到20% ── 七年多下來的檢驗,以上三項保證全部跳票,台灣經常停電跳電,電價大調漲,綠電現在只做到約8%。
不要再騙了!讓我們勇敢面對事實:除非調整能源政策,台灣的各行各業在未來都面臨極大的風險。
我們該做的事,就是現在就做決定,落實公民投票「以核養綠」的決議,和日本一樣恢復使用核能,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來培養再生能源以及其他能源新科技的發展。
※推動短中長期的解決方案
我對台灣電力供應的看法是,我們應該有一個短中長期的解決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短期方案,也就是未來3年:我們應該要讓核三延役,另外突破各種技術及法規上之困難,爭取核一、核二能在最短時間內重啟運轉,這樣可以增加大約15%的電力供應。
有了短期措施,就可以穩住陣腳,爭取到時間,來做中長期的規劃和推動。在中長期的規劃裡,有幾個原則我們必須把握:
壹、台灣90%以上的能源要靠進口,萬萬不可因為意識形態而捨棄任何一種重要能源,包含核能在內。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都把核能當作是能源供應和氣候變遷解決方案裡面的一個重要基礎;2022年歐洲議會已將核電列為綠能。
貳、依據民進黨政府的目標,燃氣將占全台發電一半,燃煤占三成,這是一件不對的事,燃氣和燃煤一樣會產生溫室氣體,而燃煤還會造成空氣污染。我們一定要把這兩個的比率降低。
參、關於核四,不同的角度,各有不同的看法,爭議很多,但新核電廠在其他國家也曾經有過爭議。我記得,韓國前總統文在寅原來屬於非核派,當選後召開審議民主大會,由全國隨機抽出數百位公民,就正在興建中的兩座核電機組進行討論。公民會議的決議是,這兩座機組屬於最新的設計,比較安全,而且已經進行一半,如果廢除,浪費納稅人的錢,所以最後決定繼續興建。我認為,台灣可以用類似的機制,召開公民會議,邀集不同立場的專家來辯論,看大家能不能得到共識。有了共識,我們就照共識走。
肆、關於新能源技術,其實不只我曾經提過的小型核電廠,還有地熱,也有潮汐發電,和海洋溫差等。我們應該和世界上頂尖的廠商合作,找出台灣再生能源的所有潛力。
伍、關於小型核電廠,例如熔鹽式核反應爐,確有高效能、低風險、低廢料的前景。其他新發展,例如核融合,技術瓶頸更高,但如果成功,會更有革命性。
陸、我們可以創設實驗場,讓全世界最先進的新能源技術廠商,來到實驗廠內設置示範模型,然後我們選擇其中最有效能、最安全的來談合作和投資。這項工作如能成功進行,會和當初工研院派人到美國RCA學習製造積體電路,後來開花結果一樣,台灣會變成很大的受益者。
無論在中長期我們如何選擇,必須確保三大點:一、不缺電;二、合理電價、三、大幅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 台銘認為,這才是台灣正確的能源政策。
台銘相信,依照以上提出的原則做規劃,台灣才有可能逐步達到氣候變遷零排放的國際要求。
工業界老兵 郭台銘報告
【緊急時重啟核能電廠的說法是欺騙】 台灣的美國商會發表《2023台灣白皮書》,認為台灣能源轉型進度遠遠落後,影響產業發展,衝擊國家安全。無獨有偶,台灣企業界的用電大戶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股東會上談及2025年是否會缺電時,語帶無奈地表示,...
由郭台銘發佈於 2023年6月19日 星期一
相關新聞:
2024總統大選民調/賴清德37%穩定領先,柯文哲「像噴火的哥吉拉」急起直追,侯友宜餵藥案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