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入坑實錄〉「關鍵兩環節降戒心,我和親友被騙3500萬」 貪9%年息 imB受害者告白

入坑實錄〉「關鍵兩環節降戒心,我和親友被騙3500萬」   貪9%年息  imB受害者告白
imB詐騙案吸金逾25億元,受害人數將近萬人,許多投資人不只畢生積蓄歸零,更因貸款借錢加碼投入,如今負債累累。

2023-06-19 10:01

(今周刊1383)

三名不同領域的受害人,爭相走入這場吸金案暴風中心,共付出7千萬元慘痛代價。

自認理性謹慎、投資行為保守的他們,為何在詐騙話術層層牽引下,終究擋不住誘惑?

一家民間借貸媒合平台,主打高獲利,以不動產為抵押品標售債權,過程卻從未出示債權抵押文件;合約到期保證可拿回的本金,也未如期返還。破綻百出的運作手法,為何仍讓數千名投資人前仆後繼跳坑,不惜賣房、貸款砸重本,跌入這場驚天騙局?

 

今年4月,台灣爆發首起網路借貸媒合平台大型詐騙案,imB負責人捲款潛逃,吸金逾25億元,受害者上看近萬人,當中不乏高知識分子、高官和經驗豐富的投資老手。三位損失慘重的受騙民眾,向本刊自揭入坑血淚史,還原imB如何用層層話術哄騙,攻破心防,誘使他們一步步走入陷阱,無法抽身……。

 

「我算是投資行為很保守的人。」在imB投入2500萬元的傑生(化名)這麼說。

 

約莫10年前,中國P2P(Peer to Peer,個人對個人)借貸平台風起雲湧,他小試身手丟入10萬人民幣,成功獲利,促成一次美好的投資經驗。幾年後,中國P2P大量爆雷,出現雪崩式倒閉潮,他幸運在那場金融災難中倖免;10年後,卻沒能躲過在台灣重演的假債權風暴。

 

2020年9月,傑生在臉書看到imB廣告,親自參與說明會,觀望半年才決定加入。簡單說,imB提供的是「二胎房貸借貸媒合服務」,讓有資金需求、無法透過銀行借款的人,以不動產作為抵押品,將債權上架平台,再媒合投資人認購,提供資金給借款人,賺取高額年息,平台則從中收取手續費。

 

傑生說明,一個案子進來,imB會先找原始債權人、也就是所謂「大金主」,快速放款給借款人,再將債權上架平台,分割給一般會員、也就是「小金主」認購,額滿回補給大金主,「像是水池的概念,等新的借款人進來,大金主就能很快再接下一輪,不斷翻桌。」

 

 

質疑債權真假時

稱當大金主可看文件,又反手勸退

 

只是,平台運作未如外界想像透明。上架的債權標的,雖會列出不動產抵押物件價值、銀行估價等資訊,卻沒有原始抵押文件,平台以「保護個資」為由,連實際的物件地址、借款人姓名,也未完整公開,僅以「××地號」、「陳○○」示眾。

 

「這樣怎麼看得出是真是假?」在投資前,傑生謹慎地向平台拋出多數投資人都會有的共同疑問,但面對這道「必考題」,imB也有備而來。

 

「他們告訴我,若覺得是假的,可以跟平台聯繫,假裝自己有借款需求並可提供不動產抵押,絕對借得出來,債權也會上架。」眼看傑生仍存疑,業務員再轉換話術,鼓勵他成為所謂的原始債權人,就能直接看到借款人抵押的原始文件;至於當大金主的門檻,要投資滿1年、金額達5百萬元,且帳戶另有5百萬元資金。

 

這對傑生不是難事,但對方或許是擔心傑生真的起心動念,想藉此一窺原始文件,業務員馬上又玩兩手策略,以原始債權人「年利率不到1%」、「帳戶和印章要給公司」、「收入須報稅」等負面說法,誘導他打消取得文件的念頭。

 

「但這兩個環節,已經降低了我的戒心!」按傑生的邏輯,若任何人都能成為債務人、稍有條件者也都能成為原始債權人,平台「open to all」(對所有人開放),代表債權應該是真實的。

 

投資初期,他審慎研究每個案件,只敢10萬、20萬元小額分批投入,「我認為只要分散風險,就算A案掛掉了,借款人不還錢,其他案子還是存活,風險是可控的!」

 

imB業務員還會提供教戰守則,告訴投資人多挑雙北的房子、貸款成數不要太高、要評估哪些項目,「講得頭頭是道,結果全部都是假的,我還傻傻陷在裡面,擔心自己選到不好的投資標的,努力去認識每個案子。」傑生愈說愈激動,壓抑不住怒氣。

 

詐騙

 

要求拿回本金時

以提高年息甜頭,利誘投資人續約

 

按照imB遊戲規則,投資不動產債權的年息是9%,假設投入1百萬元,第2個月起,每月就能拿到7500元利息,一年合約結束可拿回本金。但事實上,等到合約期滿,imB幾乎未返還本金,反而展開新一波洗腦攻勢,說服投資人按時拿到利息就好,本金放著不會減損。

 

若遇到堅持出金的投資人,業務員會再給甜頭利誘,稱借款人要續約,利息發放不間斷,因續約省下行政成本,可回饋給繼續投資的金主,年息將提高到10.4%,「這又吸引了一些人留下,畢竟多數人目的是為了取得被動收入,只要確定利息發放穩固,不斷加大本金,每月取得收入就愈高。」

 

但,這種心態,正是釀下許多悲慘故事的開端。

 

「當我發現每月回饋穩當,就開始跟自己原有的股票、不動產等投資行為比較……;我還推薦親友,現有年利率低於9%的資金,都可以投進來。」傑生身先士卒,將在中部某投報率僅5%的小套房賣出,變現300萬元,全部投入imB,「那案子回饋13%,1個月有3萬元利息,以前出租最多月收1萬元,我認為這是很理性的規畫。」

 

由於不斷加碼注資,直到imB倒台那刻,傑生帳面累計投資金額高達2500多萬元,但真正留在手裡的利息,僅不到30萬元。加上親友評估有利可圖,分別貸款7百多萬、2百多萬元,掛在他的帳戶上,如今也血本無歸。傑生不忍拖累親友,決定默默吃下近1千萬元損失,總財損高達3500萬元。

 

以為利息發放穩固

被推銷VIP方案,加碼投入更高資金

 

相似的慘況也在北台灣上演。另一名投資人、軟體開發商小丞(化名),觀察imB長達兩年,一開始5千元、1萬元試水溫,到第5個月,累計投入40萬元。利息發放穩固,加上平台經營8年,客戶達上千人,有名人代言背書,還參加過金管會指導的金融科技展,他忍不住反問,「這樣你會覺得它不合法、不安全嗎?」

 

眼見小丞戒心降低,時機成熟,原本就熟識多年的業務員開始向他推銷大額投資的「VIP方案」,一案至少3百萬元,年息高達13%。對方宣稱VIP可取得不動產抵押設定,投資更有保障,他和太太不疑有他,決定用房屋貸款套利,前後砸下3千萬元,僅領過一次8萬元利息,還沒看到業務口中的抵押文件真面目,平台就倒閉了。

 

場景再拉到另一端。20多歲的Monica財損金額沒那麼高,然而320萬元負債,對社會新鮮人來說仍是不可承受之重,「這筆錢是我說服爸媽,請他們拿房子貸款出來的,真的很對不起他們。」加入imB僅僅4個月就遭坑殺,她形容像做了場噩夢,到現在還沒醒過來。

 

「外界說被害人就是貪、就是笨,我也知道很多環節看來很詭異,但錢已經在那裡了,又能怎麼辦,只能說服自己繼續相信……。」Monica感嘆,她在imB受害者群組看到很多人損失慘重,生活一夕驟變,卻只能不斷再尋求高風險、高獲利的賺錢管道,寄望一次扳回,看了很沉重,一步錯就容易步步錯。

 

「這個大洞很難補啊,我負債3千多萬元,公司整個停擺,得先處理其他資產,日子才過得下去。」這段時間,小丞耳聞許多受害人慘況,有人跟太太離婚,有人去跳樓,他決定站出來組自救會,協助被害人整理資料、提告。

 

會後悔嗎?小丞頓了兩秒說,遇到就遇到了,沒什麼好後悔的,只是這一次栽跟頭,代價未免太大了。

延伸閱讀
捲入imB詐騙風暴!陳歐珀深夜宣布退選「清白無價誓死捍衛」:政治追殺摧毀人格…民進黨回應了
捲入imB詐騙風暴!陳歐珀深夜宣布退選「清白無價誓死捍衛」:政治追殺摧毀人格…民進黨回應了

2023-05-22

imB吸金詐騙25億》中國P2P平台早有爆雷前例、台灣5年前立委要求監管,金管會為何不想介入?
imB吸金詐騙25億》中國P2P平台早有爆雷前例、台灣5年前立委要求監管,金管會為何不想介入?

2023-05-10

捲imB詐騙風波!唐從聖被爆主持母公司活動,認了和主嫌「有加過LINE」:交朋友不會看身分證
捲imB詐騙風波!唐從聖被爆主持母公司活動,認了和主嫌「有加過LINE」:交朋友不會看身分證

2023-05-07

imB吸金25億、5銀行帳戶餘額「僅剩數萬元」…錢怎麼轉出去的?金管會要求交報告釐清3重點
imB吸金25億、5銀行帳戶餘額「僅剩數萬元」…錢怎麼轉出去的?金管會要求交報告釐清3重點

2023-05-05

「95%債權都假的」imB詐25億負責人被逮!受害5千人他卻已脫產沒現金,家中搜出海量名牌包
「95%債權都假的」imB詐25億負責人被逮!受害5千人他卻已脫產沒現金,家中搜出海量名牌包

2023-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