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全牛齡牛肉開放進口預告期已屆滿,行政院周四(6/15)討論通過修正「台加牛肉協議」,決定開放進口,將於公告程序完備後即刻生效。
衛福部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說明,對於所有進口食品都有邊境把關機制,牛肉亦同,會針對動物用藥、疾病等項目抽批查驗,若有違規就會升強度。
對於外界關注「狂牛症」牛海綿狀腦病(BSE)風險,吳秀梅強調,加國首例典型BSE發生於2003年,後續的都是非典型案例,屬牛隻生病、老化所致,非攝取含致病Prion蛋白的飼料所引起,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已有說明非典型BSE與是否引起人體疾病無相關性。
吳秀梅會後補充,根據「食安法」第15條規定,若是10年內有發生過BSE病例的國家,或是屬於BSE疫區,包含美國、加拿大等國,不得進口該國牛隻的頭骨、腦、眼睛、脊髓、絞肉、內臟等六大高風險部位及產品。
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也說明,目前包含歐盟、美國、英國、日本等55國已經開放加拿大全牛齡牛肉進口,相關政策對台灣的國際參與必然有所幫助。
他強調政府會持續依據「食安法」把關國民健康,也積極拓展與各國合作與貿易,強化台灣國際關係。
行政院周四召開院會,會中討論並通過「駐加拿大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與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關於加拿大牛肉進口修正協議」,林子倫於院會後記者會中轉述,行政院長陳建仁裁示此案由行政院復准備查,並函請總統府秘書長查照轉陳。
食安辦還原2014年台美、台加牛肉協議背景,此次增開30月齡以上加牛
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許輔說明此協議的背景,是當年狂牛病發生後,台灣大概在2014年先開放美牛輸台,開放前先和美國簽署台美牛肉協議,後續也跟著開放加國牛肉,因此比照台美牛肉協議,簽署了台加牛肉協議。
許輔表示,台加牛肉協議內容,主要是要求輸台牛肉需來自健康牛隻,輸台前都需去除特定風險物質,要在合格屠宰廠及合格獸醫師監督下生產,並符合所有官方、獸醫師簽發衛生文件後才准許進口。
此次加拿大想增加開放30月齡以上全牛齡加牛,因此針對當年台加牛肉協議修訂、簽署後,在行政院會報告通過。
食藥署:台加牛肉協議修正前已完成實地查核
吳秀梅說明,討論通過的協議,同樣依據一定審核機制,先要求加拿大提供書面資料審核後,送咨意會專家審視無誤後,由食藥署派員到加拿大實地進行查核,查核後資料再送咨議會審議,審議結果通過才開始預告台加牛肉協議,均依據程序和科學依據進行開放步驟進行。
行政院日前也曾說明,加拿大已被認定為BSE風險可忽略的國家,政府也進行審慎風險評估,確認可忽略相關食用風險,但為把關食品安全,仍就加拿大申請案進行審慎風險評估,召開2次BSE專家諮議會,並在去年赴加拿大實地查核。
至於公告與開放時程,吳秀梅表示,會盡快完備行政程序後公告生效,業者是否進口,則由其依其商業行為決定。她表示,過去與美、加進口牛肉會簽協定書,是因當時對BSE疾病尚不清楚,後來已有規範說明典型、非典型BSE的差異,因此美、加牛肉進口是依循過去既有協定辦理。
吳秀梅說明,加拿大牛肉進口與所有食品進口一樣都有邊境把關機制,會依據是否為高風險、高違規、高關注三面向進行不同機制管理,若不合格就是退運或銷毀,牛肉部分會針對動物用藥、疾病進行抽批檢驗,若有違規就會加強強度。
典型與非典型狂牛症差異?食藥署:差別在是否為攝取含Prion蛋白飼料所引起
吳秀梅進一步說明,加拿大發生首例BSE時是在2003年,後續再發生的案例都是非典型BSE,典型BSE是因牛隻攝取了含有致病的Prion蛋白的飼料後,造成系統性疾病感染,非典型BSE則是牛隻老化、生病後導致的個案,兩者情形不同。
吳秀梅強調,目前WOAH已針對典型、非典型BSE有明確規範說明,並說明非典型BSE與引起人體疾病並無直接相關性,未來所有食品包含加拿大牛肉的進口,依然會依照相關程序嚴格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