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經濟系學會正副會長選舉,因政見帶有滿滿「歧視性」言論被炎上後,又接連爆出影射原住民升學加分制度、性平會選舉候選人的離譜經歷,種種議題讓人不禁想問台大到底怎麼了?
同樣身為台大校友的作家楊照,在節目中感嘆台大在學生方面,某些「根深蒂固」的問題至今相當難解,而這些問題當台大生畢業後進入職場也會更加嚴重,導致職場上已經出現「台大畢業生不好用」的負面印象。
不同家庭環境的人越來越少 同理心越低、排擠性越高
作家楊照5/23在節目《世界一把抓》中指出,為什麼台大最近接連爆出歧視問題,有人可能會覺得,不過就是經濟系學會其中一組人的政見有問題,為什麼會讓國人這麼關注?
「這是台大的宿命,這也是台大不得不成熟的地方」楊照說道,因為身為台灣高教龍頭台大,它是台灣最大的大學,擁有了最高的預算、最多的土地、排名也在最前面,導致一旦犯錯就會被放大檢視、無可奈何的命運。
不過換種角度來看,某部分也是「台大活該」,楊照表示台大這幾年遇到了經歷多任校長都無法解決「根深蒂固」的難題,台大的學生同質性越來越高,甚至不成比例,這些學生幾乎來自台北市蛋黃區。
楊照反問「現在的台大到底是什麼樣的台大?」他認為在他求學時期,台大意味著「台灣的台灣大學」,但現在的台大比較像是「台北市的台灣大學」,而且越來越像台北市大安區、中正區等高收入家庭的台灣大學。
當然這些問題不純粹是台大的問題,長年以來台大經營者從未想努力的去解決問題,也因此台大學生多樣性、多元性逐漸降低,加上數十年的教育改革後,只要你擁有的家庭資源越多、越能付出更高的教育投資,最終能夠進入到台大的數字就越不成比例。
楊照強調,在這種不成比例的情形下,台大的學生很難遇到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儕,導致台北市蛋黃區學生的價值觀變成台大的主流價值觀,多數人都出自明星學校、有類似成長經驗,連成長環境、吸收的網路資訊都差不多,「如果你不是這樣的價值觀或是沒有這樣的生活經驗、成長背景不是這樣,你在台大就會被排擠。」
台大「菁英」自我感覺良好 職場「不好用」印象逐漸加深
在上述價值觀的影響下,家境不好、家庭無法給予高度教育資源的學生無法進入台大,漸漸的,台大生對於和自己出身背景的人難以理解,甚至毫不在意其思考及感受。
楊照感嘆,當這群台大生畢業後進入職場,本該是一流學校教出的一流人才,結果卻「莫名奇妙」的出現非常多嚴重問題。
他舉例,像是很多人討厭的「台大意識」,動不動就要秀出自己的台大學歷,認為自己擁有這份台大學歷就應該享有特殊待遇,而不是努力證明自己的實力;加上擁有強烈台大意識的台大人,多數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不感興趣,在在加深了社會「缺乏同理心」的深刻印象。這次的歧視事件,也正好印證了台大人在職場、日常生活留給人們的印象。
延伸閱讀:
楊照分析,台大教育上的大問題,坦白講,台大能對學生造成的影響已經越來越低,如果把問題擴大到全台的高教,我們應該要問的是,學校和老師能在這4年帶給學生什麼影響,這也要打上很大的問號。
不過據《壹蘋新聞網》報導,一位不願具名的台大教授認為,在校園自治的保護傘下,對學生本就不宜過度管理,況且管嚴了,校方絕對被修理。他表示,台大的特色就是讓學生管學生,想要推動反歧視,就必須讓學生來做、師長介入越少越好,他也相信台大的學生一定有自我約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