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借貸媒合平台imB被控吸金詐騙25億元,周五(5/5)早上傳出台北地方法院在漏夜開聲押庭後,裁定imB負責人父子曾國緯、曾明祥羈押禁見。
imB吸金25億,但5家銀行的帳戶卻總共僅剩數萬元,金管會表示將要求5銀行針對3重點提出說明報告,後續將進一步釐清imB是否違反洗錢防制。
對於imB被控吸金詐騙高達25億元,金管會說明,在5月2日於警方通報下,imB在銀行的公司戶頭被列為「警示帳戶」,而imB在其餘4家銀行的公司戶同步被列為「衍生管制帳戶」。
所謂被列為警示帳戶,代表該帳戶無法使用所有的銀行功能,包括款項匯入、匯出和提領;而被列為「衍生管制帳戶」,則會被暫停該帳戶的提款卡、語音轉帳、網路轉帳、電子支付等功能,簡單來說,就是辦理所有業務都要臨櫃才能辦理,且若有款項匯入也會退回匯款行。
吸金25億元如今僅剩數萬元 金管會:將釐清銀行是否落實洗錢防制
儘管如此,目前根據金管會掌握到的資訊,imB在5家主要往來銀行的帳戶餘額僅剩數萬元,很可能也有違反洗錢防制。
金管會進一步解釋,後續將要求imB的主要往來銀行提出報告,以了解三大重點,包含imB當初開公司戶時銀行是否善盡KYC(Know Your Customer、認識客戶)、開戶後是否有持續追蹤,以及當imB大量轉錢到海外時是否落實洗錢防制。同時,金管會也不排除imB不僅只跟5家銀行有往來。
儘管金管會沒有直接點名是哪些銀行,市場盛傳imB有開戶的5家銀行,包含新光銀行、中信銀行、國泰世華銀行、玉山銀行、永豐銀行,其中新光銀行優先做警示帳戶,其餘4家銀行同步被列為衍生管制帳戶。
P2P網路借貸詐騙非首例 三種常見型態:假造身分、人謀不臧、龐氏騙局
事實上,國際間P2P網路借貸(Peer-to-Peer Lending)中介平台倒閉或詐騙的案件時有所聞,其中以中國在2018年爆發網路借貸平台集體倒閉事件最知名,當時就有外媒整理出3種常見的P2P網路借貸詐騙形式,包括:假造身分、人謀不臧,以及龐氏騙局。
首先,最常見的詐騙手法就是借款者提供假造的身分證件或是薪資收入證明,以取得投資人的信任,要避免發生這樣的問題,有賴借貸平台的把關。第二是人謀不臧,過往曾經發生過借貸平台利用系統漏洞,將投資者的資金直接匯入親友的帳戶中。
最後一種則是傳統的龐氏騙局,在投資人匯款進原始債權人帳戶後,借貸平台就將資金直接拿去轉付做其他人的利息,以吸引更多投資人投入,直到流動性出問題才被發現,以這次imB的案例來說,就是這樣的案例。